APP下载

课堂出彩问中求

2023-05-29陈云冬

师道·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技艺设置探究

陈云冬

我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沉闷、无生气,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欠佳,但观察上课的老师,又感觉是比较认真、用心上课的。那原因是什么,问题在哪?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缺少调动的方法、手段以外,主要是课堂问题设计得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质量,必须先有高质的课堂提问。巧妙设题,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一、巧用问号,妙趣横生

余映潮老师说:“课堂提问简洁的课是好课。”课堂上,执教老师应巧设疑问,充分利用好探究性问题。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庖丁解牛》,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如在研读第一段时,这位老师设计了很好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问题抛出后,执教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出文章所动用的肢体、动作、拟声词和比喻等方法,让学生围绕这几个方面思考,并通过生生合作去探究完成。这个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瞄准目标,百步穿杨

课堂教学理念需要变革,但理念应该体现、落实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明确,瞄准目标,百步穿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在教学《口技》时,我设置问题:“你认为本文作者是围绕文中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他们开始讨论,有的学生说应该是“妙”,有的学生说是“绝”,有的学生说是“善”,最后学生们一致认为“善”字最恰当。因为全文紧紧扣住口技艺人之“善”来写。文章开头介绍演出前的肃静、紧张气氛,是为口技艺人表演之“善”蓄势。接着详叙了口技艺人所模拟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是正面描写其技艺之“善”。然后通过写听众的反应和对表演道具的简单来侧面烘托艺人的技艺之“善”。问题一提出,课堂教学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可见,课堂教学中紧扣目标,能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此外,课堂上老师还要时刻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比如学生回答的问題还不是很准确时,那么老师要思考: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既然不准确,是不是可以趁机让学生自主弄准确乃至弄深弄透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这方面的意识强一些,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必然起来越好,思维能力必然提高,学科素养必然提升,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三、百花齐放,满园春色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使用不同的提问方法,积极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这对教师而言是极大挑战,教师可以考虑多设置一些具有拓展式、比较式、启发式或矛盾对立性较强的课堂活动或问题。

1.拓展式提问,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式提问,让学生展开多角度思维拓展,激发创新思维。比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后,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学习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而是用“你如何看待愚公的‘愚”这一拓展性提问,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愚公的做法。学生在拓展中表达自己的感悟,深化自己的认识。

2.比较式提问,培养发散思维。比较式提问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引导学生将本文与《孔乙己》进行比较阅读,同时提出探究问题:这两篇小说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思想上有何异同?学生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对共性的问题理解就有了广度与高度。

3.启发式提问,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式提问以“疑”为起点,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课堂上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抓住启发学生思维的契机,利用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难易适中,人人得益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踮起脚,就能接触到自己能力之外的知识点,并且达到跳一跳就能触摸到主旨的佳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他们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学习的毅力都很有帮助。因此,问题设计得有梯度,学生以问题为阶梯,拾级而上,才能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我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探究性话题:“假如你是太丘,回来后知道故事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样做?”“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这个情境设置的问题,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完成问题探究这个重点任务,如若处理得好,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责任编辑王思静

猜你喜欢

技艺设置探究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