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5-29刘寿石

师道·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州市高质量改革

刘寿石

新时代我们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改革创新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和新的历史任务。教育评价改革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处于引领地位,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教育评价改革必须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评价的前瞻性、方向性、指导性改革为方法论原则,把握好教育评价改革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关键领域,不仅顺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趋势,更是应对国际形势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教育评价改革应国内外发展之需,顺潮流而动,是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通力合作,协同推进,落实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实施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浩大的教育工程,需要党委落实领导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方向指引和强力推动。从目前各地推行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来看,行政驱动确实高效高质地推进了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如广东高州市,教育局印发了《高州市中小学校综合评价方案》等文件,完善并落实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督促学校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以落实“依法治校、管理质量、队伍建设、校园安全、育人环境、创先争优”六大方面为核心的中小学校综合评价改革,从目标、实施、步骤、考核、保障五方面,对区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进行整体设计,重点谋划核心区域和关键环节。评价结果向当地市委常委汇报,向全市中小学发文通报,作为学校评优评先、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

(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教育评价改革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片面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校的错误倾向,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就是在具体教育工作之中不应过多关注评价结果,而应把教育评价作为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的辅助性工具。

在实践过程中,高州立足当地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思想、精神、追求,注重人对人的良性影响,达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的首领,她一生矢志于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高州作为冼夫人主要活动地区,冼夫人的历史故事深入民心,深受当地人爱戴和尊崇。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将冼夫人的“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好心”的教诲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提炼出“对党对国是忠心、为民服务用全心、做人做事凭良心、止于至善进取心”的“好心高凉”精神。通过开展冼夫人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如举办中小学生“好心精神”征文比赛、书法比赛,出版了《高凉冼夫人》地方教材,将“好心高凉”的标志印在中小学生的校服上等,掀起“好心精神”融入教育的学习高潮,厚植“好心精神”的群众基础,切实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立德树人的文化内涵。

(三)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出通过教育评价达到鞭笞、竞争、激励甚至问责的目的,真正达到通过教育评价来改进教育工作、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念、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能简单地用分数评价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茂名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就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中小学校必须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同时,在中考改革中,加入了生物、物理、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试,注重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情况。

学生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探索,逐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全面、准确、科學地评价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

(四)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五育并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让学生走出校门,从忙碌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抛弃以往以时间换取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行动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是课程践行的重要依托。高州市大力推进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实施“学导式学习课堂”行动计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方法措施,如《高州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高州市课堂教学评估与督导制度》《高州市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强化课堂质量意识,切实抓好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开设了“学科重组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等,优化了课程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品质,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鲜活性。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高品质学校的重要象征,逐渐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建筑要简洁高雅、富有文化气息,辅助设施要实用适用、以人为本,校园环境要绿色美观、和谐舒适。

以高州市为例,自2017年启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以来,重点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了“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其中,高州市第二中学挖掘学校发展内涵,提出了“唤醒常平,知觉永青”的校园文化主题,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常青文化”。长坡中学致力打造“冼夫人文化”特色学校,传承冼夫人“好心精神”,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示范中心”“广东省冼夫人文化名校”“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高州中学初中校区致力打造国学经典文化,校园的“学砚塘”荣获“茂名市‘最具教育意义十佳校园文化景观”称号。此外,还有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工匠精神”文化、根子中心学校的“花样跳绳”文化、石鼓中心学校和长坡中心学校的校园足球文化等。全市涌现出一批体现地方风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成功打造高州市校园特色文化品牌。

学校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淀自身特有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通过校训、教风、学风等形式传承发扬,成为引导、推动学校发展的内生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黄铭钊

猜你喜欢

高州市高质量改革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州市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控示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改革之路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州市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广东省高州市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