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五创”实践探索
2023-05-29何小奎张建文
何小奎 张建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是育人育才的有力抓手。南海桂城叠滘中学以叠水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优秀乡土文化为载体,深挖文化背后的精神素养及核心价值观念,以“五创”模式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目标及过程中,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水乡特色的学校发展道路。
一、区域乡土文化现状
学校所处的叠水小镇,有着丰富的人、文、地、产、景资源,是个充满人文灵性的水乡古村。
在“人”方面,小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水乡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叠滘人。小镇中有许多居民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新市民主动融入新环境,将他乡变成了故乡,这些年来,这些新市民逐步适应了叠水小镇的生活习俗,逐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叠滘人。淳朴、善良、互助、诚信、勇敢是叠滘人的优秀传统美德,勤奋务实、自强不息是叠滘人的优秀品质,爱家爱国是叠滘人的精神血脉。而在小镇中,也有不少的老一辈背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一直坚守在乡土中传播着优良的文化精神。
在“文”方面,小镇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拳术,如咏春、洪拳;十番,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龙船,叠滘龙船赛是每年隆重的活动,“龙船漂移”闻名海外)、历史文物(百年历史的祠堂、碉楼、古街巷等古建筑),书法绘画、种植盆景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叠水小镇传承南海精神,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而从古至今,叠滘各个姓氏的乡民和谐相处、守望相助,形成了崇文重教、尊老爱幼、敦睦桑梓的乡风美德。
在“地”方面,小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南海县中部;东邻夏教,南接佛山,西临汾江,北倚禅河。小镇地形似“复釜”,中高周边低,呈高山环水状。远古的小镇是一片汪洋大海,西北两江年深日久的冲刷和成沙造地,成就了小镇古村的独特水乡风貌。
在“产”方面,小镇水、热、光照等自然资源丰富,万物争荣。历史上就是半工半农的乡村,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勤劳俭朴生活,自给自足,粮食作物一年两熟。地理环境优越,南接佛山,一衣带水。故在明代,商品经济已经相当活跃,棉织手工业随之而崛起,土布产量大增,成为有小镇特色的传统手工业。
在“景”方面,小镇有着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村落沿河而建,拥有祠堂、典型南粤传统民居、街巷、集市、老树等,有着古朴自然的生态环境。可见,小镇是一个独具韵味的水乡古村。
由此可見,叠水小镇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汇聚成了一座教育宝藏,积淀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为小镇内学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沃土。
二、学校文化育人目标和价值取向
学校始终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聚焦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品德生成,尤其重视学生的德知、德性、德行建设。学校不仅形成了清晰的育人目标,还充分挖掘并利用水乡文化中的育人素材,确立了传统乡土文化育人方向。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会一些简单舞蹈和体育活动如洪拳等;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会尊重和传承叠水小镇特有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乡自豪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品质;让水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延伸到校园特色文化和德育建设中,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成效
(一)深挖乡土文化元素,创建校园文化长廊
要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需先深挖乡土文化元素,包括乡土文化的载体、形式、内容等。学校通过前期多次走访叠水小镇各村,拜访文化领袖,从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梳理再到资料融合,最终创建出具有叠水小镇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的创建,成功地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氛围建设中。
(二)活化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文化体验平台
叠水小镇的文化资产极其丰富,为更大程度地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达成育人目标,需要多方面多维度活化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学校通过“引进来”以及“走出去”策略,将优秀乡土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多元的文化体验平台。一方面,学校积极引进社区文化领袖、龙船文化队、十番传承队等,通过开展文化体验课程、真人图书馆、文化游园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内便可以了解、熟悉社区文化,学习优良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叠滘古村落文化寻宝”活动,举办叠滘乡情报告会,开展“叠滘文化精神探寻”活动,协助开展叠韵水乡闹元宵音乐文化节活动等。如从2013年开始的叠滘一日游、寻宝记等校外实践课程,让孩子、家长和教师参加叠滘水乡徒步游,游历江头、茶基古村,探秘庙宇、古祠,体验龙狮、武术、十番,欣赏“十馨连阡陌,八景贯纵横”的叠滘水乡之美。
(三)内化乡土文化精神,创新文化教育形式
乡土文化是一个符号,是一种载体,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研习,不断学习内化乡土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乡土文化教育形式,如组建学生文化精神探寻队伍,探寻龙船文化、十番文化、祠堂文化等背后精神文明及价值观念,并基于爱家爱国、积极进取、勇者无畏的精神以及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价值观念,设计文化研学路线、扒龙船比赛、古村寻宝挑战赛等活动。
责任编辑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