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研究

2023-05-29刘志刚邵斌

公关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传承高职院校

刘志刚 邵斌

摘要:从红色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角度出发,以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课堂教学层面、传承效果层面、传承途径层面,梳理了当前传承红色基因所面对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从而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准确地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

“红色基因”已经成为热门词汇,在学术界引发研究热潮。要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用“红色基因”扬正气、抗干扰、创品牌,使高校工作特色鲜明凸显。[1]这充分彰显了红色基因传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红色基因是中国的特有产物,国外鲜少有对于红色的专门研究,但也存在着一些国外研究者在文献中表达出他们对中国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看法,表达他们的研究主张。比如学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记载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壮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向世界传播了红色基因文化。学者马克·塞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中表达了自己对延安道路的研究,指出正是将农民和革命联系在一起,才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国内研究方面,学术界对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大致分为:对红色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红色基因的价值和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所面对的困境、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的研究。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涵盖了红色基因的概念、意义、传承方式等多个方面,但对于红色基因在高职院校的传承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挖掘红色基因的概念和内涵,梳理分析红色基因在教育工作中的发展过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高职院校中红色基因弘扬的现状,以便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1.红色基因的基本概念

不同的学者对红色基因的界定论述各有不同。有的学者把传承红色基因界定为一种文化,认为红色基因带有浓烈的文化色彩。比如学者吴娜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在红色文化的诸多现象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规定性,规定了红色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本质,这就是红色基因。[2]还有的学者把红色基因带入到历史中进行概念解释。比如学者宋月红则从长征的角度出发,指明长征精神显示了不怕艰险、克服困难、不断胜利的伟大精神,彰显了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

总体而言,“红色基因”的普遍定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因子的总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革命道德、思想路线以及先进本质的集中体现。[3]

2.红色基因的内涵

有的学者从红色基因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概括出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首创精神、爱国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坚定人民立场。[4]本文更加赞同王易、田雨晴对于红色基因内涵的表述:一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二是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三是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四是严明自觉的纪律作风,五是生死与共的团结理念。[5]红色基因是红色历史的凝聚,是中国奋斗的产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貌,体现党的顽强拼搏和勇于创新的珍贵品质。

传承红色基因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借助于红色文化的民族精神与价值理想信念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高职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品质和素养。其现实意义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帮助大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红色基因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培养学生的修养品德;三是凝聚民族精神,回眸那彪炳史册的红色征途,回望那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就是在寻觅和坚定爱党爱国的情感、民族复兴的信心和砥砺前行的动力;四是健全大学生人格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将陶冶心灵、升华品格、保持乐观、健全心理等融入到爱国、上进、善良、正直、诚信等人格素质中,从而避免心理扭曲,做一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1.调查概况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以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5个专业为调查样本,以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579名大学生为調查对象,通过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搜集资料信息,主要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性和课堂教学、教育对象、资源整合三大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在科学解析数据的前提下,掌握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和作用,梳理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所面对的困境。

2.调查结果

(1)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性

调查表明:学生中认为红色基因有重大价值占68.74%,有些价值占27.12%,有无都行占2.76%,没有价值占1.38%。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普遍认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中国梦等方面。

(2)存在问题

学者张鑫宇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的覆盖不广、思政课程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不佳、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且实效性不足、高校对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视程度不够。[6]为充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传承效果、传承路径三方面来了解。

课堂教学层面。课堂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深入了解红色基因的课堂情况,调研主要包括两部分,其调查结果为:

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课程来源:结合课程实际,从思政教育、党团课程、专业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这几个部分摸排。最终发现:“思政课程”占87.22%,“党团课程”占59.41%,“专业课程”占50.6%,“其它选修课程”占30.74%。从这组数据中,可见“思政教育课程”、“党团课程”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专业课程”、“其它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少。

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授课方式、队伍建设、课程设计、资源挖掘部分深入剖析红色基因传承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68.22%的学生认为“授课方式略显单调,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兴趣”;有66.32%的学生认为“红色基因传承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有52.33%的学生认为“未能做到与其它专业课的融合”;有34.89%的学生认为“未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层次较浅”。机电学院面对的都是工科学生,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性技术人才,课程方面更侧重于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想意识的培养,确实是红色基因传承在工科类院校遇到的极大障碍。

传承效果层面。从高职院校红色基因内涵了解情况来看,发现学生对红色基因内涵“十分了解”占25.91%,“比较了解”占44.73%,“了解一点”占22.28%,“完全不知”占7.08%。从这组数据中,可见“比较了解”、“十分了解”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了解一点”、“完全不知”所占比例较少。这也暴露出当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为进一步检验学生的传承效果,在访谈时对选择“十分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一些”的学生进一步核查红色基因的具体内涵及自身理解,只有不足一成的学生能大体讲出其内涵并结合自身谈理解;大多数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较为肤浅,大多数停留在“是党的精神体现”的模糊认知,对于红色党史、红色故事更是一知半解。

传承途径层面。囿于工科类学院的专业背景,很多学生了解、接触、传承红色基因的途径大多来自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在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对于红色基因也深感兴趣,也希望可以通过更多途径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时代责任,继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从高校红色基因传承中大学生希望的途径来看,“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占82.93%,“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占81.72%,“广播、报刊、公众号、网络等媒体宣传”占75.69%,“红色基因主题社团”占73.62%,“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占68.97%,“举办红色校园文化节”占67.07%,“邀请专家开设演讲、讲座”占64.31%。从这组数据中,可见“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广播、报刊、公众号、网络等媒体宣传”、“红色基因主题社团”占有较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传承红色基因,有许多可接受的方式方法,需要充分运用。

1.以课堂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

学者刘福琴提出,新时代下促进红色旅游和思政课融合发展,提升思政课实效,就需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形成一条成熟、系统、特色的红色研学活动线路,揭示红色象征意义,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7]“课堂”是点亮思想火炬、启迪人生智慧的地方,課堂教育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优势。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针对目前课程现状,结合工科特点提出“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系统梳理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教学渠道,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与传承红色基因做到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各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理论注入到每一门公共课程中。[8]

2.以实践大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社会是个大课堂。红色基因的传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止步于教室里,而要注重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和动力。学者李国和提出加强革命历史宣传,守牢高校红色文化阵地;强化价值引领,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度;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传播平台,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9]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其理论要义在于实现课本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关系到能否将“大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推动“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实现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以网络新平台传承红色基因

当前,网络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线教育也已成为趋势。在网络时代,如何加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血脉通过网络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让强军伟业焕发生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我们要拓展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络媒介平台。积极抢占网络阵地、走近大学生网络生活,转化为让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鲜活素材,才能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络文化品牌。加大红色经典的制作传播力度,结合网络传播富媒体、多向度的特点,打造鲜亮的红色文化品牌;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络教育手段。积极适应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坚持兴利抑弊、为我所用,使网络载体与教育本体有机结合,网络性能与教育功能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优秀品德,陶冶高尚情操,练就过硬本领,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红色学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应当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理想信念的核心作用。通过进行高职院校的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目的在于要提升职业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从而提升红色基因传承的效果与质量。从学理角度出发,增强职业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之间的互动关系。高职院校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是动态过程,需要建立健全对应的实践体系,做到切实有效的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基因传承研究(2021SJB0880);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党建暨思政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三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TKY2021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甘甜.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J].江西教育,2017(13):2.

[2]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35):182-184.

[3]张凌寒.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研究——以西安市六所高校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9:1-75.

[4]范蓉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教育工作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1-60.

[5]王易,田雨晴.论红色基因的生成条件、核心内容及时代价值[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22(01):9-16.

[6]张鑫宇.大学生教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1-77.

[7]刘福琴.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21:1-119.

[8]刘志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J].教育现代化,2021:47-50.

[9]李国和.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6):95-98.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传承高职院校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