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象以观意 体物而得神

2023-05-28苏宁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丰富性抒情延续性

摘要:意象作为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带有时代精神的烙印,是情与境的互渗,也是我们进入审美世界的重要通道。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为例,基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与逻辑性原则,聚焦“意象”这一核心概念,通过新旧关联、对比分析与拓展延申,体悟新诗意象的延续性、丰富性与创造性,理解新诗意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意象 抒情 延续性 丰富性 创造性

苏宁梅,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教师。

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的概念,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通过反复学习,在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入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理念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中也得到体现,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强化了不同阶段间的纵向关联与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那么,在具体的整合性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与逻辑性原则,我们如何寻找大单元教学的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走向知识螺旋上升的体系化道路?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为例,探索以核心概念撬动课程教学设计的支点,建构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的螺旋上升学习过程,解决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难题,促使统编教材有效、高效使用。

基于课标、评价、教材、学情,可以明确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从审美的角度看,“意象”是解读诗歌的核心概念,它统帅了诸多语文学习内容。以“意象”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灵动的想象,可以更好地实现诗歌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象征美等美育价值。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新詩,意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变异性。如何基于学情,让学生构建起对“意象”核心概念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认知,是这一单元设计的出发点。把握意象的特点,体会意象的内涵意蕴,探究意象如何助推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进而感悟“青春”的审美价值。借助对“意象”的分析,在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悟与还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审美趣味。

一、新旧勾连,挖掘意象的延续性

现代诗人对意象的选取烙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心理情结,我们在现代新诗阅读中常会看到有一部分意象直接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内涵。

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新诗,意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通过新旧勾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罗列出诗篇中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云海、洪涛、红烛、太阳、雄鹰、雪豹、蜘蛛、云雀……通过捕捉意象,可以发现多数意象都可以在传统诗词中窥见身影。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新旧勾连,辅助理解现代诗歌中意象所传达出的情感。例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虽然极富想象力地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但诗作中所吟咏的云海、洪涛等,无不借鉴或直接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固有的意象。“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的宏大壮阔之境与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把整个大自然当作生命的化身,展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与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一脉相承。闻一多《红烛》一诗中“红烛”意象正是从古典诗歌中“蜡炬”继承而来,李商隐《无题》中就写到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用自己的光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正是《红烛》诗篇中的“红烛”啊!闻一多在“红烛”传统意象中寄托着自己的理想情怀。

受古典诗词的影响,现代新诗也十分注重意象之间的有机关联,注重意象群整合的统一性,但同时也呈现出意象组合的跳跃性新特点。意境寓于意象之中,意象的并置对整体氛围的渲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抓取核心意象,寻找名词修饰语、关键字词加以分析补全理解。如《沁园春·长沙》用红山、碧江、雄鹰、游鱼跳跃式意象构造出一幅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壮阔宏大的湘江秋景。被秋叶染红的山峦是传统诗歌中常见意象,但一个“层”字写尽万山的层次之美,自然之灵动,“鱼翔浅底”之“浅”也道出了水之清澈。在远眺近观、动态静态之间穿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尽显。《峨日朵雪峰之侧》中雪峰、太阳、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等意象群营造出苍劲而又雄浑的氛围,呈现出攀援者的挣扎,不管是动作的叙述,还是画面的描写,都极具视觉冲击力。在中国古代诗歌所提供的意象基础上,现代新诗并不止于模仿、延续,它在意象群的组合中营造出了一种更复杂的审美意境。

二、对比分析,细察意象的丰富性

由于时代社会的变迁,诗歌中的意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也随之丰富起来。在新文化环境的冲击下,现代诗人的思绪逐渐开放,他们开始致力于意象的现代性改造,丰富新诗的现代风采。以毛泽东诗词和郭沫若诗集《女神》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引导学生关注意象的发展,进而体会时代赋予诗歌意象的精神内涵。阅读下面两组诗歌,圈画出景观意象,分析两组意象选取的特点,探究景观意象体现的精神内涵。

第一组: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念奴娇·昆仑》《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等

第二组:郭沫若诗集《女神》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浴海》《日出》《太阳礼赞》《地球,我的母亲》《天狗》《雪朝》等

在两组诗歌意象的提取中,我们可以发现,《沁园春·长沙》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是营造壮阔宏大的景观意境,但是所选取的主要意象却有很大不同。毛泽东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多数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物象,诸如日月江河、苍松腊梅、风雪云雾,延续传统意象的内涵。而郭沫若《女神》的代表性诗篇不再是那种相对委婉含蓄的意象,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诸多的自然天体、地理景观,如宇宙、太阳、月球、地球、扬子江、帕米尔、印度洋、太平洋等。这一个个宏大的意象展现的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豪情。这种狂,是对自我的肯定,是新文化的个性解放精神。崭新的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意象体系,更传达出一个民族觉醒、昂扬奋进的青春诗情。

闻一多承接着“五四”新诗的探索精神,以“红烛”为核心意象,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这里的“烛”意象内涵不再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之情,也不是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孤寂幽怨,它不再拘泥于个人之间的小情小爱,而是上升到家国大情怀。对此,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表达诗人困惑的诗句,分析诗人与红烛的对话。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中透露出的青春困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中因理想受阻而产生的着急心情。在“色”“灰”“泪”“光”这些辅助意象的共同营造下,我们逐渐走近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活生生的“人”。它既有青春的希望,也有青春的困惑,更有对理想的坚毅追求,红烛成了为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由此,我们看到现代诗歌不再拘泥于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了一些现代性的改造。以《女神》为代表的中国新诗借由崭新的意象,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些新意象也成了“五四”那个特定时代的象征符号。再进一步细究,许多传统的意象由于不同的时代处境与诗人独特的构思方式,意象内涵得以进一步丰富。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不单纯指向日常语言系统中的那个符号,而是另有所指,有时候还是多重所指。关注意象的组接方式,是我们把握诗歌意蕴的突破口。

三、错位反差,体悟意象的创造性

现代新诗的意象在传统承传中,既有延续,更有现代性发展。时代的前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精神困惑。古典诗歌中固有的那些抒情、托物言志的意象已不能满足诗人复杂感觉情绪的传达,于是,现代新诗在意象的呈现上开始进行创造性改造,传统的意象被赋予新的情绪。交错、转换和变异,放大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也造就了现代新诗的张力。

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中,以《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蜘蛛”这一意象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现代新诗中意象的创造性内涵。

1.查阅相关诗句,概括“蜘蛛”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义。

2.对比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1962年初稿和1983年删定稿,分析“蜘蛛”这一意象的内涵,并思考“蜘蛛”意象如何使得整首诗歌的意蕴更为丰富。

3.向日葵因向日的特性而在传统诗歌中成为忠君的象征。如元代李瓒即有“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的诗句。阅读芒克写于1983年的《阳光中的向日葵》一诗,分析诗人赋予向日葵这一意象的时代意义。

4.阅读“归来者的诗歌”,提炼意象,感悟意象内涵,梳理这一时期意象的特征。如:艾青《鱼化石》、牛汉《华南虎》、蔡其矫《波浪》、邵燕祥《愤怒的蟋蟀》等。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如果到第一小节结束,从结构、意象、意脉、情绪等角度来看,也算完整。但是第二小节“蜘蛛”这一意象的出现,使诗意陡转,情感得到了升华。“蜘蛛”与“雄鹰”“雪豹”形成了错位反差,给人以强烈的思维冲击。昌耀突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蜘蛛”意象原本的内涵,使“蜘蛛”这一意象成为了80年代精神的载体。从时代背景来看,攀登过程中的彷徨惊恐正是1962年“大跃进”自然灾害时期的写照,“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是特定年代里对英雄的渴求与探寻。1983年,从外部环境上看,这时已进入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跨入“人”的时代。当诗人得到平反,从困境当中脱离,回望过去生活,发现了那只同自己“默享大自然给予的快慰”的蜘蛛。从“雄鹰”“雪豹”到“蜘蛛”,从崇尚“英雄”到重视“凡人”,这是社会思潮的转变,也是对人精神的礼赞。“蜘蛛”这一意象丰富了整首诗歌的意蕴,它带有时代精神的烙印。借此延展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归来者的诗歌”中其他意象的时代象征义,探究诗人作品中透露出的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精神面貌与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我们看到了现当代诗歌中意象的跳跃性强,这不仅推动了诗歌的叙述,同时也为诗歌解读打开了一条新路径,在错位反差的跳跃中体悟意象的创造性。

新诗“意象”体系在传承中创新。新诗一方面延续了传统诗词意象,在时代的孕育中又赋予了某些意象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旧体诗未曾创造的全新意象。聚焦于“意象”这一核心概念,整合第一单元新诗,从1919年“五四”运动的热潮跨越到改革开放初期,“青春激扬”的人文主题价值内涵逐渐凸显。“他们”的青春既有激情昂扬、奋斗追求的一面,也有孤独困惑、痛苦抗争的挣扎。当我们突破当下的时空背景,打破与文本、历史、社会的壁障来理解青春的价值,我们发现了意象与情感的双向互动。诗人的独立思考、感性抒发与时代思潮的奔涌在意象的凝定中得到了統一。意象作为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成了我们开启诗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四史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研究”(FJJKZX22-275)、厦门市第十五期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22年度课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XMXD20220115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丰富性抒情延续性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简论抒情体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开放式课堂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探析
『双阳』抒情十八大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