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28田志忠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错误教学策略

摘要:郑愁予的《错误》具有经典诗歌所蕴藏的丰富主题内涵,从知人论世角度看,表达了人世战乱的生离死别;从文本本体角度看,表达了个体生命的爱恨愁怨;从审美哲学角度看,体现错位的哲思妙趣。基于其丰富的内涵主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意象文化含义入手把握主题的多义性,通过诗歌比较阅读理解诗人情感的复杂性,从审美角度赏析诗歌语言形式、修辞手法之美。

关键词:《错误》 文本解读 教学策略

田志忠,重庆市南华中学校教师。

郑愁予《错误》一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对于本诗的内涵主题,历来众说纷纭,笔者基于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尝试从知人论世、文本本体、审美哲学三个角度对诗歌主题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加深对诗歌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把握主题多义性、理解诗人复杂情感、赏析语言修辞之美的教学策略。

一、主题内涵:人世战乱的生离死别,个体生命的爱恨愁怨,错位的哲思妙趣

诗歌文本内蕴的丰富性以及读者个体差异性造就了诗歌主题的多元性,同时也为诗歌主题鉴赏提供了無限空间。笔者力求从作者成长历程的有效梳理中,对文本本身的深刻关照中,对审美哲学角度的体察中,深入挖掘《错误》的丰富主题内涵。

(一)知人论世角度,表达人世战乱的生离死别

根据记者采访郑愁予本人,诗人不把这首诗当作情诗理解,而是解析为闺怨诗,是战争诗的别裁,叙写因战争造成妇人与丈夫的别离。诗人出身于军人世家,为郑成功第十五世孙,祖父是清代世袭的官吏,父亲郑晓岚为国民党将官。郑愁予4岁那年适逢抗日战争爆发,随父亲征战、迁徙于大江南北。这段经历,时常反映在他日后的诗作里。“达达的马蹄”即来自童年经历离乱的记忆:“有一次,母亲和我走过一个小镇,忽然听到背后传来轰轰声响,慌忙回头时,马匹已拉着炮车飞奔掠过,这印象一直潜存在我的意识里,后来写《错误》这首诗时,这个意象自然而然就浮现在脑海中。”从这个后记中我们可以知道《错误》的主题是“母亲等待父亲的归来”。作者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军官,当时战火频仍,使得父亲和母亲不能长相厮守。

从“母亲等待父亲归来”的主题还可以延伸为“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主题。从《后记》中,我们还可以读出另一个主题,那就是“盼儿归”的主题。“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也许母亲等待的不止是父亲,还等待儿子。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角度解读的话,可以把这首诗理解成“思乡诗”和“回归诗”。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为解读《错误》提供了社会政治背景。“我”指的是诗人,也可以指台湾,“你”指的是故土、祖国。研究者认为,这首诗在主题上远远超出了诗人的“预设”。写出了海峡两岸人们渴盼回归和和平统一的心绪。再进一步,如果把诗中的“你”“我”分别看成是现实的影子和历史的影子,那么它们就分别指代抒情主人公的现在和过去;所以,我们据此将本诗的主题提升为现代人对历史的探寻及其探而不得之后的感伤。[1]

郑愁予之所以被称为“浪子诗人”,这首诗还可以有两种解读:其一,这首诗抒发了“我”有家不能回的惆怅和无奈。这种解读源于诗人谈及写此诗的最初动机。郑愁予感觉士兵由于战事紧张,路过家门却不能入。而他们家里的亲人一定也在长久地等待,听到马蹄声便出门张望。战争夺去了人情的温暖和自由,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能回。其二,诗作抒发了“我”有家不想回的浪子情怀。这种解读源于郑愁予的浪子情怀和审美理念,原因就是他爱写那些“常常不回家的人”。

(二)文本本体角度,表达个体生命的爱恨愁怨

新的文学批评就强调对文本本身的批评。独立于作者个人背景与作品的社会背景之外,对于《错误》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从文本本身来看,《错误》可以解读成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闺怨诗”。《错误》具备了闺怨诗一向含蓄不露,温柔敦厚的风格,委婉地抒写了离愁别绪,极具古典韵味。也可以认定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写闺怨之情,而不是像作者所说的写“母亲的等待”。在这首诗中应该寄寓了三种情感:闺怨之情(由传统闺怨诗多由男子拟写女性心态,现代诗人则以男性位置处理可见一斑)、舐犊之情(母亲的等待)、游子思归之情(过客“我”由女子等待归人而反观自身,不禁有一种羁旅他乡、零落天涯的伤感)。在这三种情感之中,尤以第二种为重,因此作者才会有“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的主题”之说。[2]

由闺怨诗的解读,引发出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以凄婉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柳絮轻扬,在江南的一个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意中人的归来。在等待中,“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女子在等待中体验着悲伤、孤寂、落寞。当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时”,以为自己的等待有了结果,谁知,接下来的仍然是失望。等待的爱情依然只能等待。从叙述角度上看,作者没有选择传统闺怨诗大多采用的女子视角,也没有选择超然物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而是从一个旁观者(过客)的角度,来见证一场闺中少妇的幽怨情愁。自从“我”踏上青石街道的那一刻起,就介入了一场闺中少妇的情感风波,直至最终的离去,“我”始终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进行冷静的描述。

有研究者由生命爱的体验出发,认为郑愁予作为一个身心都在漂泊的浪子,他在心灵深处有着对爱的需求,有着对异性的渴望,但是被故乡和文化放逐的流浪生活让他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他的爱也成为一种漂泊的爱,一种永远没有归宿的爱,一种无依无靠找不到彼岸的爱。[3]由于流浪,由于生活场所的流动性,他只能承受被爱放逐后的孤独与痛楚。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蛩音不响”“春帷不揭”等词语满含着思妇的“怨恨”情绪,折射出深深的寂寞与孤独感。人就是因为孤独,才更要寻求理解,寻求爱,越孤独的人越渴求爱。郑愁予作为一个漂泊的过客,在爱情上更不是“归人”。因为在当时战乱纷纷、人们流离失所的时代背景下,爱找不到可靠的栖所与归宿,战乱让一切的爱与被爱都转眼成云烟,最后只剩下更深的孤独与两颗痛苦的心。对于故乡,郑愁予是个过客,他只能在对故乡的深刻怀念中,抒发一个“浪子”被故乡放逐的孤独;对于故土的文化,他也是个过客,只能在多种文化的夹缝中,抒写一个移民者被文化放逐的边缘心态和孤独心境;对于爱,他也是个过客,只能在爱的渴望与徘徊里,奏响一曲被爱放逐的怅惘与孤寂。正是这诗行间深刻的孤独感,筑就诗人笔下具有“勾魂魄力”的诗歌风景。

从抒情主人公主体变换的角度,还可以探究男性在情爱里隐秘的真诚。它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场出现,对钟爱、盼望着他们的女子,做了一次坦白、忧伤而无奈的回答。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4]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州”?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都注定了这些男人灵魂与肉体的漂泊动荡,都注定了“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漫长等待。如果我们将思妇诗词的主题加以延伸,那么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面对千百年来女子如许的痴情和等待,郑愁予终于以《错误》一诗来表白男人的心事和心声了,从而对女子的悲剧性命运做了某种意义的解释和回答。这里面既有对女子深深的怜惜与歉疚,也有男主人公落寞的身影和沉重的回避。

(三)审美哲学角度,体现错位的哲思妙趣

“美丽的错误”给后人留下了無穷的解读空间,也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美丽的错误”。借用孙绍振教授的“错位理论”来分析,《错误》可以是一首爱情哲理诗。[5]她“美丽的错误”就是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错位、理性与感性的错位、现实生活与浪漫理想的错位。“美丽的错误”也体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挣扎的复杂情感。进而言之。体现了天下所有历经不可得的爱情情感主体内心的矛盾心理。中国古典情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此诗则刻写了“多情总为无情苦”的凄美意境。如果“我”和“你”是两情相悦,那么“美丽的错误”只能说明“我”和“你”是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我们只能是有缘无份。“我”也并非不想留下,也许因为是“我”的性格使然,也许因为政治原因,注定“我”只能是个过客,而不是归人。如果是“你”的错,你误把“我”当成是“你”等待的归人,然而“我”只是一个匆匆行走的过客,那么“美丽的错误”就是“你”“我”之间美丽的误会。“你”的误会定然也会使你的心头充满对回忆的甜蜜。但不管怎样,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本首诗所体现的爱情就是“不可得的爱情”。“你”所等待的是完美的、超功利的、理想的、浪漫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在“诗人”看来,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这就是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错位,理性与感性的错位,现实生活与浪漫理想的错位。从哲学的角度理解,“结果”往往不像你想象的那般美好,真正美好的是实现那一理想的过程。

也可以从哲理的层面解读为“思乡诗”与“回归诗”,那又怎么会是“美丽的错误”呢?故乡永远是人的根,不管“我”走多远,故土永远牵绕着“我”。故乡是“我”的梦,“我”的理想,是“我”的情感归依,但“我”不属于故乡,“我”只能是故乡的过客。不论是现实社会因素,还是“我”理性因素都决定了“我”的方向。同样,上升到哲学层面,这“美丽的错误”依然要归根于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错位,理性与感性的错位,现实生活与浪漫理想的错位。

同样是错位,从主体时空错位角度,《错误》表达了浪子个性化的家园乡愁。诗人虽身在台岛,心却总在路上,这是他的现实状态,也是其精神处境。诗人不断地寻找那乡愁的来源,想要打破乡愁的困扰,这才是他流浪的缘由,诗人看似写了一种浪漫情愫,实则更多是悲情的流露。那无根的漂泊之感,那羁旅的沧桑之意,都不自觉地涌入笔端,所以,怀乡的追问才会顺理成章,寻找精神出路才显得真诚。[6]《错误》所表现的情爱是一种浪子与守候者之间的无过错的错误,过错不属于主体,而是时空错位。诗中两个主体:分别是匆匆奔波的过客、静静等待的美人。这匆匆奔波与静静等待就是一对无法更改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主体注定就是悲剧的命运。[7]真诚的等待与浪子失之交臂的错误是美的,美在那马蹄声经过家门的继续,在那周围的景致重归于初始,在那对于下一次马蹄声的等待。诗的开篇就点明了我的浪子形象,诗的结尾又说:“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恰好点明了一种生命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心灵历程上都是过客。行色匆匆,难以找到归宿,漂泊流浪才是生命的惟一。错位的时空中,我们有太多无奈的错过。我们无法走进他人封闭了的内心世界,命运也无法让浪子停下脚步。即使跨越这个时空,我们还是无法去爱也无法承受爱,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个体生命都是他人等候的过客。

二、教学建议:从意象入手,从诗歌比较入手,从审美角度入手

有什么样的诗歌主题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对于诗歌主题的多角度挖掘,带给我们对诗歌主题的全新理解,相对应的,也将带来教学策略的相应调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诗歌意象入手,把握诗歌主题的多义性;从诗歌比较入手,理解诗人情感的复杂性;从审美角度切入,赏析语言修辞之美。

(一)从意象文化含义入手把握主题的多义性

没有真正品味出诗中意象象征的多指性,谈不上对诗歌主题多义性的挖掘。意象,作为一种审美符号,既指示着所指的客观存在,还继承着语言符号外部的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具有丰富的文化隐喻内涵,是传递本诗深沉结构的诗意“密码”。人们赞誉《错误》“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三月的江南、美丽的莲花、和煦的东风、三月的柳絮、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三月的春闱、达达的马蹄……诸多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可联系文化知识,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以拓展意境,丰富意蕴。

(二)通过诗歌比较阅读理解诗人复杂情感

《错误》一诗的解读点就是“美丽的错误”。什么是“美丽的错误”呢?怎样理解诗题“错误”,因为对它理解的深浅涉及到对本诗主题把握的深浅。而在郑愁予的《情妇》中,诗人写道:“在一青石的小城,住着我的情妇/而我什么也不留给她/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候鸟的来临/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将两首诗对比理解,“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可以更好地理解浪子诗人满怀回归的期待与不愿回归的“过客”情怀。

(三)从审美角度赏析语言形式、修辞手法之美

从《错误》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其“声籁华美”的特色。如首二句,“走过”与“开落”押韵;第五句的“晚”,第七句的“掩”,第八句的“误”,也有押韵的效果。在诗行中的协韵和呼应,更是错落有致,如首二句的“过”“落”与末二句的“错”“过”相呼应。如中间五句的“心、青、音、心、紧”相协。如全诗中“节”“街”“揭”的同声反复出现等,都具有韵律上的跌宕回响效果。另外,象“小小”与“达达”,“不来”与“不飞”,“不响”“不揭”这种类叠回声的词语运用,也造成了音节上的重复回响之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方面,首先体现在叠音词的运用上。叠音词的艺术效果在于“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强语调的和谐”。“小小”“达达”这些叠音词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轻盈跃动的旋律。此外,“東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闱不揭”,四个否定句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全诗音调的和谐。修辞上灵活地运用了一系列鲜活的比喻,“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既写出了在漫长等待中女子的红颜在逐渐消褪,也写出了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的变化,又让人产生一种动态美。

当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它将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读者。《错误》自问世以来,对其主题内蕴的挖掘从来没有停止过。正因为主题内蕴的多元性,在教学策略上,应该有与之相呼应的多样性策略以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是对诗歌主题多元性的呼应,更是深入解析文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四品.对经典阅读要有主体意识[J].名作欣赏·文学鉴赏刊号,2005(7).

[2]马运涛.坚守诗歌的向度——郑愁予诗歌《错误》的主题辨析[J].时代文学月刊,2011(7).

[3]罗小凤.孤独的过客——论郑愁予诗歌中的孤独感[J].名作欣赏,2010(33).

[4]张晓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一诗对中国诗词思妇主题的回应[J].名作欣赏,2001(2).

[5]苏芳.对《错误》解读的多元与一元的对立统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6]刘波.对接古典的别样乡愁[J].新作文,2013(7).

[7]魏文忠.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郑愁予《错误》赏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9(08).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错误教学策略
在错误中成长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