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通线上线下,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2023-05-28叶雪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名螃蟹整本书

叶雪冰

2022年版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单独呈现。整本书阅读从单设“快乐读书吧”到2022年版课标作为学习任务群独立呈现,可见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的“学段要求”中指出:“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在“学习内容”中指出:“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在该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这样描述:“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不难发现,从“学段要求”“学习内容”到“学业质量”描述,强调的是“喜欢的方式”“喜欢的童话书”“喜欢阅读”。由此可见,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重点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互联网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笔者尝试融通线上线下,多途径、多方式开展阅读指导活动,以利于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笔者以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探寻通过融通线上线下的混合方式激发低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路径与方式。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教材安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和《企鹅寄冰》共四篇童话。“快乐读书吧”承接教材内容,主题为“读读童话故事”,推荐的阅读书目包含《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共五本童话书。本次“快乐读书吧”编排目的是以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从封面中获取信息,学会看封面。

一、线上导读,引发阅读期待

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整本书,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将本次“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一单元,如果等到新学期开学后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开展导读、阅读、分享等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很难将阅读活动做到位。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的平台与工具,在暑假这一阅读的黄金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导读和阅读打卡,不但充分利用了假期时间,还能借助信息技术的多样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开展线下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1.微课导读,探秘封面信息。学生经历了线上学习,对观看微课学习的方式并不陌生。三分钟时长,音画结合的微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师制作“封面的秘密”主题导读微课,逐步引导学生开启看封面知信息的“探秘之旅”。环节一,探秘绘本封面。微课先呈现一年级共读的《我妈妈》《我爸爸》《萝卜回来了》《麦粒报恩》等绘本封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名字就在封面上,封面除了文字还有漂亮的图画。由熟悉的故事导入封面的认識易于唤起学生此前阅读的美好回忆。环节二,探秘“整本书”的封面。微课接着呈现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读读童谣和儿歌》及班级共读的张秋生写的《小巴掌童话》,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本书和绘本的不同:《读读童谣和儿歌》不是一则故事,主要内容是童谣和儿歌。《小巴掌童话》的书名告诉读者,书中都是短小的童话故事。与绘本相同的是封面有书名和插图。此前学生大多关注故事内容,忽略封面,当在微课中发现封面藏着这么多秘密时,好奇心会在这熟悉与陌生的差异中激发。环节三,把探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找找家中书橱里的书,看看封面的文字和插图,大胆发现除了书名、作者、插图以外,还有哪些小秘密。三分钟的微课导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封面有文字、有图画,看封面可以知道书名和作者。微课导读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方便学生反复观看,新颖的导读方式也易于吸引学生。

2.直播导读,启动阅读之旅。经过微课导读,学生对封面上的文字、图画及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互动版的线上直播导读。导读课主题为“读读童话故事”,学习目标定位为“能从封面上的书名和插图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线上导读借助腾讯会议软件进行,以《“歪脑袋”木头桩》为例,设置三个板块开展导读。板块一,趣说封面。教师出示《“歪脑袋”木头桩》封面,带领学生观察。先看文字内容,知道书名是《“歪脑袋”木头桩》,了解作者是严文井。再看插图,图画上是一个木头桩,歪脑袋,长鼻子,像是生气的样子,一只蓝色小鸟站在木头桩上。结合故事名称和插图,可以推测故事的主人公是“歪脑袋”木头桩,故事可能围绕木头桩和小鸟之间展开。线上导读还可以连线学生,请学生提出疑问。“木头桩为什么歪着脑袋?木头桩只有左手,它的右手呢?它和红色小鸟、蓝色小鸟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虽是线上导读,隔着屏幕但阻挡不了学生提问的热情。板块二,看书名猜故事。教师逐一出示“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其他四本童话书《小鲤鱼跳龙门》《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的封面,请学生看书名、提出疑问或猜测故事内容。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孤独的小螃蟹》中“孤独”一词,提示学生联系插图中的小螃蟹。学生发现插图中的小螃蟹挥舞着两支大钳子,面带微笑坐在小火车上,身边还有一只七星瓢虫,小螃蟹看起来并不孤独。故事名称与插图之间的差异,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之一。再如《一只想飞的猫》封面插图除了一只猫,还有白鹅、小鸟、蝴蝶,那只猫冲撞到白鹅的身上,蓝色的小鸟似乎用尖嘴在啄猫。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名称与插图的联系,学生猜测那只想飞的猫和白鹅、小鸟、蝴蝶之间一定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板块三,学生自主介绍好书。邀请五名学生开启视频,以展示书籍封面的方式介绍自己假期阅读的好书。有的学生介绍《了不起的猫咪旅行团》,提醒大家关注书名,知道主人公一定是了不起的猫咪。有的学生介绍《大中华寻宝记》,提示书名有“寻宝”,可以猜测书中讲的是怎么寻宝以及寻到了什么宝物。封面最上端有“我的第一本历史知识漫画书·环球寻宝记”一行小字,可以推测这是一本有关历史知识的漫画书。最后教师小结,《小狗的小房子》等五本童话书里有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接下来将启动“读读童话故事”阅读之旅。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线上直播导读与线下课堂导读最大的不同在于,师生隔着屏幕,少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压迫感,增添了一份新鲜感、新奇感,增加了老师“隐藏不见”的轻松感,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很高,阅读期待被充分激发。

二、线上共读,体验阅读乐趣

进行完线上导读,家长为孩子准备了“快乐读书吧”五本童话书,阅读活动正式开启。如何充分利用假期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坚持阅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阅读打卡21天。低年级学生大多爱表现,喜欢拍照,习惯了录制音频、视频并上传。21天阅读打卡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喜欢拍照、樂于分享的心理特点。坚持阅读五本童话书,对刚结束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点难度,但将阅读与拍照、录制音频视频等好玩的方式进行整合,则能化难为易。采用“接龙管家”微信小程序的打卡功能,设定21天的时间,由家长上传孩子在家阅读的照片或片段朗读的音频、视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点评、点赞。互动点赞、及时鼓励,在网络空间里相互陪伴,让低年级学生的首次整本书阅读更有信心、更有兴趣。

2.相约线上共读。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学生真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拿起书、读起来。组织班级共读是督促学生读起来的好举措,信息技术软件为假期线上共读提供了可能。“相约线上共读”借助腾讯会议软件,开启视频共享模式,启动班级线上共读。周六下午3:00—3:30为班级线上共读时光,学生进入腾讯会议,安静阅读30分钟。线上共读时光,创设一种仪式感,营造一种“我们都在阅读”的浓厚氛围。学生不在同一间教室,但借助网络空间又在一起阅读,你读《一只想飞的猫》,我读《小狗的小房子》,你在读第一本,我已开始读第二本。线上共读呈现网络虚拟与现实阅读的交错,新颖的形式特别吸引学生。

3.朗读讲述故事。真正的阅读要对学生产生作用,既要读进来,又要读出去。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故事情节。“快乐读书吧”的五本童话书都包含几个或长或短的童话故事,学生选择一个短小的故事,如《一只想飞的猫》里的《老鼠和钟》,完整地讲故事,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段读一读。学生把读故事、讲故事的录音上传班级QQ群相册,教师给予点评。点评意见全班学生均可见,这对学生也是极大的激励。

三、线下分享,感受阅读妙趣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线上导读、21天阅读打卡、线上共读等,学生已基本读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五本童话书。开学后线下阅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分享和延伸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兴趣还要来自童话故事情节的有趣及阅读过程的愉快体验。故事中有趣的动物、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是吸引学生坚持阅读的主要因素。线下阅读分享要围绕童话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童话丰富的想象,体验阅读分享的快乐。

1.制作插图,互猜故事。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参加整本书阅读课,必定充满期待:“阅读课和日常语文课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哪些好玩的活动?有什么有趣的游戏?”首次整本书阅读分享课,教师要精心设计,设置趣味性话题,让学生对阅读书籍有新鲜感,激发儿童进一步阅读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大多喜欢画画,也能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或精彩片段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画你猜”的环节由学生事先选择五本童话书中的任意一篇故事,为这篇故事画封面插图,阅读分享课上进行“我画你猜”。学生读了《一只想飞的猫》,选择书中的《老鼠和钟》画封面。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画了一间黑暗的屋子,屋子里有一只卡通老鼠,一个钟摆正好敲响在12点的位置。封面插图直观呈现了故事内容,只要阅读过这个故事的学生就能快速猜出。游戏式的画插图猜故事巧妙融合了读懂故事的人物与情节,趣味盎然。

2.听故事片段,猜人物。五本童话书中大大小小的动物形象有几十个。它们当中有孤独的小螃蟹、爱生气的小螃蟹、坏心眼的狐狸,还有互相谅解的小白兔和胖小猪……教师可以让擅长口头表达的学生选择一个精彩片段读一读,台下的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动物。故事是刚刚读过的,熟悉的,猜出答案的学生亮题板时别提多自豪了。这是因为阅读产生的自豪感,这份自豪感又是阅读带来的新体验。

“我画你猜”“我讲你听”的阅读分享打破了教师主导的形式,采用学生互动分享的方式,融入游戏元素,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游戏的趣味性。学生全情参与其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线下阅读总结,延伸阅读兴趣

本次“快乐读书吧”是学生第一次整本书阅读的初体验。通过融通线上线下,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经历导读、阅读、分享历时近一个月的阅读活动,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如何以此为起点,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童话书阅读天地,持续保持阅读的兴趣?阅读总结课既要总结梳理,也要做好延伸阅读推荐,帮助学生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

阅读总结课可以整合五本童话书合计二三十篇小故事,以话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如可设置话题:这五本童话书的故事里,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开放性话题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发表看法,没有心理负担。如有的学生喜欢《一只想飞的猫》里的猫,认为猫敢想敢做,更多学生则表示反对,因为想飞的猫自以为是。

还可以结合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读读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童话故事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甜香香的,还是苦苦酸酸的?为什么?以一个故事为例子说一说。这样的话题讨论可以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进行,再组织班级交流。如有的学生说,读《孤独的小螃蟹》,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苦苦的,但读到小螃蟹帮助小纸鸟恢复生机,给狮子剪头发,帮助狮子恢复往日的神威时,故事是甜甜的。

阅读总结课还可以播放学生这段时间阅读、分享、制作封面的照片剪影,通过回放美好瞬间,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美好。教师还可以推荐其他童话书。如《企鹅寄冰》《孤独的小螃蟹》都是冰波的作品,可以向学生推荐“冰波系列童话”;读完《一只想飞的猫》,可以再推荐“陈伯吹系列童话”等等,后续再开展比比谁读的书多的活动。

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以激发阅读兴趣为第一原则,通过线上线下融通整合的方式,将阅读的美好体验带给学生,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这个行为产生最原始的好奇与热情,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推进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立项编号:MJYKT2021-035)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梧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书名螃蟹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完整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