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研究
2023-05-26杨国华谢晓钿
◎杨国华 谢晓钿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并无自杀意图但蓄意用不同方式破坏自己的身体组织,如用手抓破、用利器割伤/划伤、用打火机烧伤等,常发生在青少年早期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自我伤害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率很高,[1]自伤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通常伴随着严重的情绪管理障碍、自尊水平较低、人际关系质量低等问题。
沙盘游戏技术又叫箱庭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营造“安全、自由、受保护”的氛围,在非言语形式表达中疗愈。团体沙盘游戏是沙盘游戏的一种模式,由团体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限制,在主试的陪伴下一起制作沙盘。团体沙盘游戏中营造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为团体成员提供一种支持性系统,成员通过与自我无意识交流,与他人互动,进而探索自我,同时感受与他人的联系。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团体沙盘辅导常用于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问题,改善儿童的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和社交障碍等行为问题。对于青少年,团体沙盘辅导更多地用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缓解焦虑,改善他们的情绪管理障碍等。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自尊水平低、人际关系质量差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因素对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产生都有所影响。[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以及能否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G市某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初中生共652人,发放《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3份,有效率为94.02%。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过去一年内有过自伤行为,且自伤得分从高到低排在前50%的学生参加访谈,以确定问卷结果的真实性。根据量表及访谈结果最终确定36人参与后续研究辅导。将这36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人做日常关注和谈心谈话辅导跟踪,即对照组;另18人为参加团体沙盘辅导的实验组。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由郑莺编制,冯玉修订[3],该问卷共有19个条目,其中自伤行为次数分为4个等级:0,1,2-4,5及以上,分别记为0-3分;伤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无,轻度,中毒,重度,极重度,分别记为0-4分。自伤行为分数计算为自伤次数乘以伤害程度,分数越高,代表个体自伤行为越频繁,伤害越大。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2。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由王极盛编制[4],该问卷共有60个条目,由10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选项为5点记分: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记为1-5 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9。
3.团体沙盘辅导的材料:团体沙盘沙箱、沙具、团体沙盘辅导记录表、相机、录音笔等。
(三)实施过程
对照组主要由班主任进行跟进,通过谈心谈话,给予关注与关心,做好家校沟通;实验组的团体沙盘辅导为期6周,每周两次,共12次,每次的活动时间为60-90分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内容为团体辅导,第二次到第十一次为团体沙盘辅导干预。在团体沙盘辅导结束后一周,再次对两组被试进行量表的施测,收得数据为后测。
(四)统计分析
在本研究中,通过SPSS22.0对所有数据材料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同质性检验,其次比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最后比较两组被试各自前后测得分差值差异检验。
(一)两组被试干预前同质性检验
根据调查研究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对被试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表:
表3.1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研究表明,两组被试的前测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进行辅导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自伤行为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不明显,两组是同质的,符合实验研究要求。
(二)两组被试干预前后测分数差异检验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问卷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2.1 对照组干预前后测得分差异性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对照组的自伤行为水平在干预前后,得分均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在干预前后,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通过谈心谈话等辅导可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但在自伤行为上并无明显效果。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的自伤行为水平在干预前后,得分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在干预前后,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通过团体沙盘辅导对实验组的自伤行为进行了改善,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
(三)两组被试前后测得分差值的差异检验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值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3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测得分差值差异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两组前后测差值在自伤行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再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为“实验组前后测差值>对照组前后测差值”;两组前后测差值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说明谈心谈话与团体沙盘均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帮助,但无法比较两种辅导方式的效果。
三、讨论和建议
(一)讨论
第一,团体沙盘辅导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本研究中,通过调查研究阶段的前测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在开展团体沙盘辅导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在自伤行为得分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看出,在做团体沙盘辅导前,两组在自伤行为水平上是同质的。在对实验组采取团体沙盘辅导之后发现,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出现了显著差异,说明团体沙盘辅导有助于抑制青少年的自伤行为。首先,可能在团体沙盘辅导过程中,其与同伴、主试者共同营造的“安全、包容”的环境有利于组员相互支持、融合,学会调整自己与周围人的交往状态,体会与周围人和谐相处的积极体验。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出现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5],因此推测通过沙盘可以改善学生与周围人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降低因人际冲突带来的自伤行为。其次,被试在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也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交流,对“自我”进一步地探索,感受内在的自愈能力,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对自己更加了解与接纳,降低因自尊水平较低带来的自伤行为。最后,沙盘游戏是一个极其放松的过程,对于因强烈负性情绪而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来说,沙盘游戏是一个宣泄、表达自我情绪的过程,而在团体沙盘中,通过团体动力,[6]让每个人的情绪得到释放和表达。
第二,团体沙盘辅导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中,前测结果统计发现,在开展团体沙盘辅导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在心理健康得分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看出,在做团体沙盘辅导前,两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同质的。在对实验组采取团体沙盘辅导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出现了显著差异,说明团体沙盘辅导同样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本研究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十个方面,从整体上看,团体沙盘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贾娇(2015年)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团体沙盘辅导能够缓解焦虑,调节情绪,改善人际交往等问题。[7]团体沙盘辅导相对于个体沙盘辅导,多了同伴互助的力量,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适用性更高。
综上所述,团体沙盘辅导对于干预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效果明显,且对于接受程度高、配合程度高的测试对象,团体辅导的效率比个体辅导更高,值得学校在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使用,也可以尝试将团体沙盘游戏在课堂上使用,以改进传统讲授法教育模式。
(二)建议
第一,关注青少年存在的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无自杀意图,但它与随后的自杀风险有关。在本研究中,也发现部分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其它未产生自伤行为的学生较低,因此可以看出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关系,我们应关注青少年存在的自伤行为。青少年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调适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尚未成熟,他们既封闭自我,又渴望与外界交流。因此,我们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出现自伤行为的学生要多予关心,积极关注,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可构建“校长-德育主任-心理老师-班主任-心理委员”的德育链条,依次发挥“引领、统筹、指导、关注、协助”的作用。此外,学校也应建立相关“全员心育”工作机制,例如在各学科课堂上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正确价值观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老师的关怀和支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包括竞技类、合作类及科普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研究中的团体沙盘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寻找并体验自我在集体中定位的机会。
第三,指导青少年自我构建和完善“家长-教师-朋辈”的社会支持系统,探索自我与外界的平衡。青少年正面临角色统一与混乱的挑战,因此他们会将外界对自己的态度作为结果去判定自身价值,在此阶段我们要对青少年在“社会中的我”“我眼中的社会”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体验“我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长、教师、朋辈的支持,并能相应地给予家长、教师、朋辈良好回应及支持,那么青少年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一挑战阶段,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会更加明确,即使遇到困难与挑战,也会以更强大的心理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