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道德氛围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①

2023-05-26黎亚军

中小学德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态度道德

◎黎亚军

一、问题提出

学校道德氛围(School Moral Atmosphere)是调控学校及班级社会关系、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规范和价值观系统,主要由公正、关爱和宽恕价值观所主导。[1]具体表现为笼罩于整个校园并对学校成员道德行为产生影响的文化心理气氛,[2]浸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并且比直接道德说教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广泛和深远。[3]以往实证研究也发现:学校道德氛围对青少年的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等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6]对道德推脱、攻击、欺负、作弊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7-9]因此,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业成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道德氛围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必然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生活满意度是个体根据自我选择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认知评价,[10]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11]是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12]实证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焦虑、积极情绪体验显著相关[13-14]。因此,本研究将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作为体现学生发展的两个指标,探讨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揭示学校道德氛围的重要价值。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 Theory)观点[15],学校道德氛围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对个体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可能会借助其他内部因素起间接作用。其中,学校态度是学生对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在校自我效能感的综合评价,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环境(包括道德氛围)和学习任务的适应状况,[16]是影响其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对其学业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17]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等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18-19]因此,可以推测学校道德氛围可能会通过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

综上,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道德氛围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河南省4所中学(初、高中各两所)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35份,有效率92.8%。其中:七年级140名(16.8%)、八年级157名(18.8%)、九年级130名(15.6%)、高一149名(17.8%)、高二117名(14.0%)、高三138名(16.5%),年级信息缺失4名(0.5%);男生388名(46.5%),女生441名(52.8%),性别信息缺失10名(0.7%);被试年龄10~21岁,平均年龄为15.14 ± 1.89岁。

(二)调查工具

1.学校道德氛围问卷。题目来源于李伟强编制的学校道德氛围问卷[20],描述学校或班级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情境,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可能~5=完全可能),请学生判断这些描述在自己学校或班级可能出现的程度,共计18个题目,测查“公正”“宽恕”和“关爱”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有6个题目,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对所在学校道德氛围的评价越好。本研究中,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122)=459.67、CFI=0.90、GFI=0.94、TLI=0.88、RMSEA=0.06;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

2.学校态度问卷。采用董奇和林崇德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学校态度问卷[21],包括13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测查学生的学校喜欢、学校回避及学习态度等三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越积极。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

3.学业成绩问卷。参考以往研究[22],由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数学、英语、其他学科学习成绩进行主观评价,采用5点计分(1=非常差~5=非常好),得分越高表明其学业成绩越好。本研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个题目收敛于一个因子,方差解释率为49.1%,题目载荷分别是0.70、0.65、0.73和0.73;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5。

4.生活满意度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23],包括5个题目,如:“在大多数方面,我的生活接近我的理想”,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单一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4。

三、研究结论

参考以往研究[24],采用Harman单因子法对本研究涉及变量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0个,第一个因子对变异量的解释率为21.2%,小于临界标准(40%)且未超过总变异解释量(57.5%)的一半,说明共同方法偏差效应不明显。其次,利用SPSS23.0和AMOS21.0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

(一)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感知到的学校道德氛围总体为3.36±0.60,略高于临界中值水平(中值为3)。分别以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学段为自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感知到的学校道德氛围、生活满意度之间无显著差异(F=0.06~2.94,p>0.05),男生的学校态度和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女生(F=5.00~22.51,p<0.05);高中生感知到的总体学校道德氛围、公正、关爱以及总体学校态度、学校喜欢、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初中生(F=4.56~188.51,p<0.05),初中生的宽恕感知、学校回避与高中生无显著差异(F=0.01、0.0 7,p>0.0 5);两因素的交互项均不显著(F=0.04~2.83,p>0.05)(见表1)。

表1 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特点(M±SD)

(二)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与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对研究变量两两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除宽恕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r=0.05,p>0.05)外,学校道德氛围总体及各维度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均显著正相关(r=0.17~0.35,p<0.01),与学校态度总体、学校喜欢、学习态度均显著正相关(r=0.29~0.47, p<0.01),与学校回避均显著负相关(r=﹣0.28~﹣0.37,p<0.01);学校态度与学生成绩、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29、0.23, p<0.01)。

(三)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分析

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学校道德氛围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见图1。模型的拟合指标为χ2(51)=221.06、CFI=0.91、GFI=0.96、TLI=0.89、RMSEA=0.06。学校道德氛围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β=0.25、0.46, p<0.01),学校道德氛围得分越高,其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越高;直接预测作用模型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R2)分别为6.4%、21.3%。

图1 直接预测作用模型

其次,把学校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学校道德氛围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间接预测作用,见图2。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标为χ2(84)=376.00、CFI=0.91、GFI=0.94、TLI=0.89、RMSEA=0.07。学校道德氛围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β=0.05, p>0.05);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β=0.37, p<0.01),但小于直接预测模型的路径系数(β=0.46)。学校道德氛围对学校态度(β=0.56, p<0.01)、学校态度对学业成绩(β=0.37, p<0.01)和生活满意度(β=0.16,p<0.01)预测作用均非常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学校态度在学校道德氛围与学业成绩之间完全起中介作用;在学校道德氛围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发现学校态度的部分中介效应达到显著水平(Z=2.68, p<0.01)。与直接预测作用模型相比,中介效应模型能够提高对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ΔR2=9.1%、2.2%)。

图2 中介预测作用模型

四、讨论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需关注学段特征与层次性及提供关爱与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感知到的学校道德氛围略高于临界中值水平,特别是宽恕维度得分最低,说明学校道德氛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进一步审视当前学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积极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营造兼具公正、宽恕与关怀的学校道德氛围。其中,男、女生之间感知到的学校道德氛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当前中学生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男、女生对公正、关爱、宽恕的价值取向具有较高一致性。高中生感知到的总体学校道德氛围及公正、关爱维度显著低于初中生,可能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周围事物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公正伦理感更强,相对更为“挑剔”,容易导致其对学校的公正道德氛围评价相对偏低;同时由于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和生涯发展压力,对学校寄予更多的关爱需求。

上述结果表明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段特征,体现层次性。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养成规律,将德育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制定出具有年龄梯度、体现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具体目标。例如,高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方面为每位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在学生发展方面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及体验成功的平台,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平、民主、正义的道德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学校态度总体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说明中学生对学校态度相对较为积极,其中,女生的学校态度较男生更为积极,与以往研究结果[25]具有一致性,可能是由于女生在校园人际交往过程中比男生掌握更多的积极交往策略,从而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学校的喜欢程度相对较高。初中生的学校态度比高中生更积极,可能是由于高中生的学业负担相对更重,而学业负担越重,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越消极。[26]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均低于理论中值,说明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评价相对偏低,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包容、关爱与支持。尤其是要关注他们自我意识、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及时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使其顺利渡过中学时光。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学校道德氛围、学校态度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学校道德氛围对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过程。学生在学校感知到公正、宽恕、关爱的氛围越浓,其对学校的喜欢程度越高、回避程度越低、学习态度越积极,进而会带来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因此,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切入点。

(二)营造良好学校道德氛围的相关建议

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学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道德氛围营造过程的特殊作用,在整体规划及落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将公平、正义、信任、宽恕、关怀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增进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互动互信。

其次,学校要将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作为营造学校道德氛围的重要途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以实践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一方面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7]、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德育课程、学科思政、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等形式开展专门性德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道理融会于知识传播和生活体验中,让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体验和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对德育工作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水平和对学校的喜欢程度。

再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态度消极、生活满意度低、学业成绩差的中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主题班队会、个体或团体辅导、专题讲座、校园心理剧等多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且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态度道德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