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项目式作业实践
——以“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为例
2023-05-26曹淑敏张昕钰
◎曹淑敏 张昕钰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从而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首要核心素养。其明确了本课程“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方面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素养的养成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学习与实践内化。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方式,指向学习者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注重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能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1],从而成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课标)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
基于此,我们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单元作业,通过“创新作业方式,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2],力求以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究实践,深化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以下,以“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作业(六下第三单元)为例,作一阐述。
一、指向政治认同素养,整体设计项目式作业目标
六年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采用中长期项目式作业,力求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相应地,单元作业须指向核心素养培育把握单元主题及主旨,整合各课时学习内容作出整体性的目标设计,引领学生基于单元学习持续展开探究实践。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包括“探访古代文明”“多元文化 多彩魅力”两课内容,分别对应文化的历史性和多元性,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建构历史思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等主题,指向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素养培育。这要求本单元项目式作业以政治认同素养为核心指引,作出整体设计。
在此,埃里克森提出的KUD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KUD模式从know知道、understand理解、do做三个维度更加清晰地描述学习结果,强调以“理解”为核心,将目标设计的焦点从“覆盖知识和技能”转向“使用知识和技能以理解概念”,并通过“概念性理解的迁移”来提高教学标准。[3]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知道”进而能够、乐于“做”,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基于此,我们整合梳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段要求,把握学习目标和各课时的核心目标,根据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从学生将知道(K)、学生将理解(U)和学生将能够(D)三个维度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见表1)。
表1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项目式作业目标
如此,从“单元-课时”目标的整体视角,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所聚焦的学习主题和素养要求,切实指向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设计项目式作业“知道-理解-能够”的具体目标,明晰单元、课时需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由此,为单元项目作业的任务设计与实施作出具体指引。
二、提供学习支架工具,驱动沉浸式项目任务探究
“高效的指导性问题、支架活动、多次的形成性评价是确保探究性项目导向深度理解的三大关键性要素”[4],单元项目式作业要聚焦真实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搭建有梯度的表现性任务探究支架和评价依据,并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如此,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驱动性问题”为内核,提供探究支架和学习工具,驱动学生“沉浸式”探究,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建立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为政治认同奠定基础。
1.基于真实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重在有价值、能持久性进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困惑,还要关注其真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积极应用课内外知识探究真实情境,逐步内化精神,涵养文化自信。我们借助口头采访和问卷星调研学生本单元学习状况,发现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兴趣浓厚但了解较浅。基于此,立足身边的地方资源设计项目作业,深化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体验和理解,显然更具可操作性。
杭州坐拥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数量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二,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世遗之城”。据此,我们设计了“水之韵·水之魂·水之源: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宣传手册”这一项目式单元作业。以亚运会为真实情境,设计了驱动性问题:亚运会临近,届时将有很多中外游客到访杭州。如何通过电子旅游宣传册准确且生动地介绍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以吸引世界各国友人点击游览?以此将抽象、繁杂的世界文化遗产转化为学生身边的话题,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
2.设计“表现性任务”搭建探究支架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在复杂的情境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这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搭建理解问题的支架,帮助学生知道“怎么学”。针对任务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定义、拆解问题,将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以此设计子任务(见表2),降低理解与探究难度,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
表2“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宣传手册”项目任务
子任务的设计紧扣核心任务,强调序列化和层次性,为学生搭建项目探究支架。例如,在分项设计环节,针对“如何让电子旅游宣传册有亮点,吸引世界各国友人点击游览”,我们带领学生分解提出了7个子任务:
任务1:回顾本单元所学,选择某一文化遗产自主探究,初步划分电子宣传手册模块;
任务2:教师提供小程序“良渚古城”“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西湖旅游”等宣传资源,小组内学习,借助表单梳理宣传资料中展现的特色;
任务3:组内优化文化遗产的模块内容,选定代表性成果,形成电子手册初稿;
任务4:提供“秀米”“人人秀”等一键排版的H5软件,小组内借助“秀米”APP合作模拟完成文化遗产其中一板块的初稿;
任务5:组间互相推送初稿,依据评价量规评议;
任务6:聚焦问题稿和优秀稿,展开交互式评议;
任务7:优化版面要素、形成项目墙“项目日历”。
在持续自主的探究、思考与优化之中,家国情怀的涵养内蕴其中。
3.提供学习工具促成“沉浸式探究”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促进学生“沉浸”探究与实践,真正动手动脑,实现知行合一。在本次项目作业过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具“项目墙”。
“项目墙”学习工具是一个汇总项目关键信息的集合站,包括资源清单、评估角度、成果汇报、学习工具和项目日历等板块(见图1),重在引导学生用清晰、明确的日历真实记录学习全过程,辅助学生围绕项目学习目标有序、高质量地展开探究。
图1 “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宣传手册”项目墙
在本单元项目作业探究过程中,我们着重在为学生提供了先导片和电子宣传手册等相关素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杭州市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并据此设计了三个学习量表。
其中,See-Think-Wonder(观察-思考-提问)量表用于入项调研阶段,在学生欣赏先导片后围绕三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什么让你产生了好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鼓励其仔细观察和深度思考。The 3 whys即三个“为什么”量表用于探究电子宣传册的“优秀要素”阶段,通过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话题或问题)对我很重要,为什么它对我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城市等)很重要,为什么它对世界很重要”,帮助学生辨别探究问题的重要价值,并形成电子宣传手册的评价量规。I like-I wish-I wonder(我喜欢—我希望—我想知道)量表用于分工设计初稿阶段,引领学生聚焦问题稿和优秀稿展开交互式评议,用“我喜欢”突出优秀稿的亮点,用“我希望”提出问题稿需改进之处,用“我想知道”为改进之处提出具体解决之法,从而优化宣传手册设计。
学生使用“项目墙”学习工具,梳理真实的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宣传模板、组织人员、任务分工、成果展示等,分阶段有序完成宣传手册的设计,在项目实施中增进对杭州本土文化的热爱,文化自信与认同自在其中。
三、注重探究过程增值,评价深化政治认同素养养成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5]基于此,我们在已有评价实践基础上,强调以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构建项目式学习评价。以此指引学生的项目探究过程和成果展评,形成各种形式的物化成果或情境化结论,逐步加深政治认同,从而让家国情怀真正入心、入行。
1.增值评价:双轨分析促进能力生长全面化
增值评价通过提供“个人自检表”和“团队日志”,从自我和团队两个维度展开。前者着重引导学生从“学习所得”“实施感受”等层面深化自我评价,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获得生动的体验、深刻的感受和思维的迁移。例如,在“复盘提炼”阶段,个人自检表注重引导学生盘点个人在此次活动中的学习所得、实施感受等,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同时,提出“如果让你完成一次中国科技的电子宣传手册,你将如何开展”,旨在激发学生迁移能力和思维,支持下一阶段的学习。
“团队日志”一般从“今日讨论问题”“所遇分歧及解决办法”“达成共识的观点”“存在的争议”及“下一步计划”等维度,引导团队记录、评价每一次的实践感受和困惑,获得能力生长的增量。例如,在讨论设计脚本时,团队通过撰写“团队日志”,确定“今日讨论问题”是“如何拟定西湖主题的内容框架”,进而梳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遇到的困难是“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进而经过详细研讨达成共识——详细撰写典型特色内容,并借助图文特写形式呈现,同时记录还存在的争议和下一步计划。借助指向明晰的“团队日志”,实现了团队的探究增值。
2.过程评价:一以贯之促进情怀生成可视化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内隐性的特点,一般难以直接观测,需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具有操作性、可观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6]我们根据项目流程设计具体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并细化到每一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像专业人员那样经历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具体而言,本单元作业从七方面设计过程评价指标,即梳理研讨、获取信息、方案设计、操作技能、结果呈现、复盘提炼和自我反思,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并以三层次水平进行评估(见表3)。这一表现性评价嵌入项目探究全过程,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
表3 “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宣传手册”项目学习评价表
在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指引下,学生的物化成果并不局限在最后呈现的作品中,而是涵盖项目过程的每一步骤。组内有分工、有合作,既有低阶的知识搜集与整理,又有高阶的迁移与外延,一张张小报、一份份档案、一段段讲述……书面、口头、视觉等多种形式的项目作业成果都成为了学习真实发生的证据,表达了学生对杭州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内蕴其中。教师还将根据学生项目过程中显现的能力、特点及不足,提供“私人定制”的学习建议,为其下一步学习和成长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