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育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3-05-26邹红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转化策略初中教育

邹红梅

摘 要:学困生是学生中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习障碍等,学校应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育人的需要。而“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群体,关注学困生是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着重探讨围绕“学困生转化”开展课题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引言

学困生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对象,也是班级整体教学提高的主要突破口,因此李镇西教师说:名师都是学困生成就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去探索针对他们的教育策略。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1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较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学生难免会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等现象。即便学生在课堂初始时对学习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和掌握程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能力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总是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有效发挥自主能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不善于积极思考和挑战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也会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为学生对学习缺乏意志力,在遇到问题时比较容易放弃,所以积累的困难和问题就逐渐增多;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跟不上,成绩和水平差距就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现象就更加严重。

1.2家庭教育的缺失、生活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教育。从小时候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读书识字、做事明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责任是最重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子。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位家长因从事职业的特殊性质,一家人都习惯晚睡晚起。这个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很难按时到校,即使住在学校隔壁一周也会迟到两三次。家长认为幼儿园的作业可以不做,幼儿园学的知识还不重要,以后还有机会学。孩子经常不做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这个孩子最后上了一年级,迟到、不做作业也是经常性的行为,半个学期下来,她已经成为班里的学困生。类似的案例不少,这一部分学生完全是被家长带偏了的,而产生的学困生。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到大,父母很少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往往由祖辈抚养,容易形成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却让孩子在学习上处于无监管状态。生活环境的影响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乡村生活压力比较小,人们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而城市生活的人普遍對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都比较高,也很重视对于孩子的全面培养。

学校教育的不足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是对全体适龄儿童开展教育的地方,但他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牛顿、爱因斯坦、达芬奇的成长经历都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特别是一部分特殊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普通中小学就读,而造成的孩子没有办法享有与他们相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2初中教育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2.1激发学生对的探索兴趣

要想有效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使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填鸭式”的教学策略给学生灌输教材内容,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开始朝着高效性、多样性、实用性等方面构建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并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2.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严慈相济的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讲,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一句嘘寒问暖、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几行激励性评语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我们要毫不吝啬地付出这种爱,不失时机地传递这种爱,让它为我们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达到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一个教师,接受一个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他的科目,乐于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努力地完成该科目的学习。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具有渐变性、相对性和反复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更是一个慢过程;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相对于他们自己个体的发展而言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学困生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做,常抓不懈地去做。

2.3采用分层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不断跟踪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发展情况。例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拔尖层、中等层以及基础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采取隐性分层的策略。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倘若教师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分层意识或行为,势必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对其身心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坚持动态性分层的原则。也就是说,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具体表现,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或者退步,对学生所处的层次进行适当调整,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结语

对于学校而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既适应教育追求“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也符合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所要求的教育公平原则。学困生群体是教育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困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本文,我建议教科研单位、学校、教师围绕学困生转化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提出了自己所构想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张瑶.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与策略研析讨论[J].新课程,2021(43):99.

[2]胡志刚.走“进”生活,走“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3):27-28.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转化策略初中教育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