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绣文章天地心
——读《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卷八〉》感怀

2023-05-25刘巨才

戏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道情忻州涛声

刘巨才

编者按:2023年3月11日“山西省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新书出版座谈会”在忻州举行。本书作者武兆鹏以及来自省城太原及忻州市的多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对武兆鹏先生多年来对忻州乃至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热情肯定了该书的出版对忻州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是武兆鹏先生历经数载精心撰著的一部综合性文艺作品集,共计10 卷、350 万字,涵盖文学、戏剧、音乐、曲艺、评论等多个艺术门类,集思想性、艺术性、地域性于一体,彰显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近年来忻州一部不可多得的系列地方文化专著,经山西省委宣传部审定,列入“山西省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

我最早认识兆鹏同志,是在1985 年山西省忻州地区举办的戏曲观摩调演中。那次他领导的神池道情剧团以新编历史戏《木兰之死》的悲壮剧情和精彩演绎轰动大会,一举囊括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伴奏、字幕、武打设计等全部奖项,剧团荣获集体演出金杯奖,可谓满载而归。在人们的钦羡目光和由衷赞美中,我结识了这位举止文雅、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剧团领班人。又过两年,在1987 年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大会上,他作为省里从忻州遴选的唯一一位评委,我又见到了这位愈发显得睿智的年轻人。当时,来自山西省里的专家、评委都集中住在忻州宾馆。每天看完戏后回到住的地方,由原山西省文化厅领导、评委主任邓焰、郭士星和前辈花艳君、王世荣、董新良、王笑林、文井、张友莲、贾永珍等18 位评委对当日演出的剧目和演出情况逐一进行认真评议和评比。当时,小我八岁的兆鹏,在岁月的磨砺下显得又多了几分自信和沉稳。也许有几位前辈在场,他虽发言不多,却很有见地,长期奔走基层的实践历练给了他更多“接地气”的谈吐。当时我比他年龄稍长,又都来自基层,有大致相似的爱好和经历。我最初任教十年,之后调太原市北郊晋剧团做编导工作十年,又先后调入太原市戏剧研究所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搞研究,是一步一步“熬”上来的,对既是同行又是半个老乡的兆鹏老弟自然生出一种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亲切。

之后,我和兆鹏便很少见面,只是偶尔在省里召开的相关会议和我来忻州观摩地区创新剧目时见过几次,倒是经常从来自忻州方面的演员、同行和朋友那里,听他们谈起他们喜爱、敬佩的武兆鹏,如何带剧团、搞研究、搞创作,干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武兆鹏取名“兆鹏”,确实志存高远,勇当重任。他年轻有为,精力旺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当年,当神池县领导把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烂摊子”神池道情剧团交给他时,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抡起了治团“三板斧”:一是更换领导班子,改任命制为聘任制;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改固定工资为分解工资,端掉了“大锅饭”;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合同聘任制……他大刀阔斧的改革立竿见影,以他的决心和智慧搅活了一池春水,演员当年的工资实现翻倍,剧团第一次被评为全县先进集体。1989 年,国家文化部总结了他的治团经验,收入《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在改革中前进》一书,在全国广泛宣传推广。1990 年,在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经验交流大会上,神池道情剧团受到国家文化部表彰,成为全国基层剧团的一面旗帜,武兆鹏也成为全国专业剧团的优秀团长。

在带领更高级别的“老大难”忻州地区雁剧青年团从低谷走向辉煌的大变革中,武兆鹏以“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的谋划和策略使地区青年团这艘“搁浅的船”冲出浅滩,驶向辉煌。到1997 年,累计演出56 台,448 场,创收59.5 万元,除按时发放演职人员工资外,还清贷还债、增加固定资产10.6 万元,受到地委、行署领导表扬,被誉为“青年团精神”。作为一个基层剧团的带头人,兆鹏总能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一头扎进剧团,凭着他对管理、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宽严结合,恩威并施,化解矛盾,同心同德,使剧团凝心聚力,焕发生机。不得不说,这便是兆鹏从业成事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出生于晋西北大山深处的武兆鹏,从小接受家乡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故土文化的敬仰和痴迷。加之,他兴趣广泛,胸有志向,多年来在从事文化艺术领导管理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家乡文化、艺术、戏剧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广泛涉猎,触类旁通,特别对晋北老百姓喜爱的晋北道情、北路梆子、二人台、耍孩儿等剧种音乐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及其可持续发展贡献甚多,并取得重要的科研、创作以及人才培养成果。他先后参加了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晋北道情部分)《中国曲艺集成·山西卷》(晋北说唱道情部分)《二人台音乐》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0 多篇,出版音乐作品18 部,其中理论专著4 部、声乐作品2 部、戏曲音乐2 部、戏曲音乐志(合作)1 部、音乐文集2部、戏曲音乐VCD 6 部、创作歌曲1 部。此外,他还创作有戏曲音乐88 部,已全部上演;编著高校教材5 部、文化志1 部,民族管弦乐28 首,以及散文随笔、戏曲曲艺等文艺作品,总计达1000 余万字,其作品获得国际、国内诸多奖项,并多次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一位身兼数职的基层文化官员,为了通过亲身实践取得指导工作的发言权,在每日头绪纷繁的工作中忙里偷闲,做了这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创作和研究,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尤其令人欣赏的是,他在《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卷八〉》(以下简称《评论卷》)各具特色的条目分类中,设“史论篇”“剧种篇”“剧团篇”“述评篇”“札记篇”“人物篇”“评论篇”“序跋篇”“附录篇”等共9 个章节,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其中丰富的内容和真实鲜活的论述都使我们看到他的丰富阅历、专业素养和治学精神,更使我们看到他对中华戏曲文化,特别是对神池道情、北路梆子、二人台、耍孩儿等民族瑰宝的一片挚爱敬仰之情。

兆鹏集文、音、戏、艺于一身,并写出不少艺术评论文章。由于他从小爱戏如痴,驻过剧团、操过琴、编过剧、当过团长,熟悉舞台,之后又接受了高等音乐学府的专业学习深造,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对音乐、演唱、伴奏了然于胸。因此,他写的理论、评论文章总能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如卷八中的《呼唤戏曲音乐的现代化》《试论戏曲音乐的现代化》《雁剧艺术变革的新思考》《二人台文学剧本摭谈》《神池道情研究中的误读、疏漏与夸大》等篇目都写得比较深刻、真实,有针对性和一定水平,不负他当年接受正规教育时几乎“六加一”“白加黑”地沉浸在古今中外音乐典籍的世界里,对晋北道情、北路梆子、二人台等剧种音乐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特别是《朝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与创新》一文,让我受益匪浅。说实话,由于“爱爱腔”的巨大魅力和影响,研究和评论其声腔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却偏重于王爱爱对恩师牛桂英“云遮月”唱法和程玉英“咳咳腔”的传统分析和继承,很少像兆鹏这样从“以严格的科学精神问鼎现代歌唱的发声方法”的层面进行分层观照,并择其要列为“气”“声”“字”“腔”“情”“味”六条,指出其善用胸腹式呼吸法、混合共鸣法、艺术咬字法,以及字重腔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韵味醇厚等科学的演唱方法,不啻是一种独具慧眼的研究新径。

另外,在本卷中,他从史论、剧种等9 个方面的广博内容中所谈到的《激昂慷慨不寻常》《民歌之乡一枝花》《历尽沧桑风骨存》《滹沱水肥育奇葩》《我们是怎样办好神池县道情剧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忻州地区雁剧青年实验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敢为兴忻用人才》《雁门梅花发高枝》《白朴〈墙头马上〉研究三题》……由此推想到,兆鹏的这部10 卷、洋洋洒洒近350 万字的《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是他先后身兼地(市)县多种重要管理职务在任时完成的,真让人不敢相信——在每日头绪纷繁、忙忙碌碌的繁杂事务中,他是如何闹中取静、忙里偷闲、一笔一划地写出那些锦绣文章和心血之作的?难道仅仅能用勤奋、刻苦、敬业这些文字来作注脚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言以蔽之,骨子里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由衷敬畏与担当,立志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强信念和决心,这才是兆鹏一生孜孜不倦、笃定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衷心祝愿《涛声泉韵·武兆鹏文集》问世。

猜你喜欢

道情忻州涛声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迈开抗日救亡的步伐
——大型民族歌剧《涛声依旧》 选曲
我将抱回涛声(组诗)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雪浪激卷赏涛声
坚质浩气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