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用扬鞭自奋蹄 唤得梨园满目春
——韩玉峰先生戏剧评论赏析

2023-05-25龚晋文

戏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剧评韩先生平城

龚晋文

韩玉峰先生是山西省著名文艺评论家。他1933 年出生,山西大同人。17 岁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当文艺兵。24 岁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后就读于山西大学研究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班。先留校任助教,后历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处长,山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顾问等职。几十年来,著述颇丰,尤擅长纪事、综述、散文、序跋、艺评、书评、诗评、影评、剧评等文体,累计写下了100 余万字的艺术评论文章,多数汇集在了《韩玉峰艺术评论选》《山西文谭百篇》《山西艺谭》(初编、续编、三编)之中。

我读过韩先生的很多艺术评论文章,是韩先生艺术评论文章的忠实粉丝。由于爱戏,会更加关注韩先生的戏剧评论文章。没有电子设备之前,主要依靠收藏有关杂志和剪报进行学习;有了电子设备之后,只要看到就会在第一时间下载学习。因为韩先生有些评论的剧目我也看过,便对韩先生的评论角度与间架结构等写作风格,有了切身感悟和相对深刻的理解。

重视探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北路梆子《平城赋》

《平城赋》是北路梆子近年来持续热演的一部新编历史剧。2017 年初,《平城赋》剧组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献演,韩先生观看后,以《一部恢宏壮阔、深刻精致的历史正剧——北路梆子〈平城赋〉礼赞》为题,写了一篇五千余字的评论文章。他从“《平城赋》让我们穿越北魏”入笔,阐述了“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王朝”;又从“《平城赋》让我们走近冯太后”接叙,解读了“一位在历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千古一后”。用了全文约四分之三的篇幅,诠释了《平城赋》创排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最后,把笔触落脚到“《平城赋》让我们欣赏好戏”之上,得出了《平城赋》是“一台启人心智、娱人耳目的史诗大剧”。读了这篇剧评的突出感受是,韩先生以其渊博的历史知识,高度浓缩了北魏政权帝王更迭、政局动荡和最终实现民族融合,促使古平城(今大同市)成为中国北方最为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必然。同时,提高了读者对这段辉煌历史搬上戏曲舞台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在《大型襄垣秧歌剧〈法显〉观后》一文中,韩先生也同样向读者交代了《法显》一剧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法显本人的人生经历与佛教文化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样一来,就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了创排《法显》一剧的现实意义。

《北路梆子〈宁武关〉观后》和《新编历史晋剧〈甄洛女〉观后》等剧评,同样也是这样一种写作路径。

善于发现舞台表演的艺术亮点

晋剧《红高粱》是山西省晋剧院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根据莫言经典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原创大型剧目。韩先生在《一台震撼人心的抗战戏——大型晋剧〈红高粱〉观后》剧评中写道:“晋剧《红高粱》作为戏曲艺术,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音乐和唱腔是全新的创造。在保持晋剧音乐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吸收了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山西民间音乐,如左权民歌、祁太秧歌、伞头秧歌等,使晋剧音乐和唱腔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象。”“剧中九儿在娶亲途中的颠轿音乐、回门途中的跑驴音乐,均具有山西民间音乐的特色。”“晋剧《红高粱》中的独唱、对唱、三重唱,使这台戏曲更具有歌剧色彩。”“伴唱在传统晋剧中是不多见的。晋剧《红高粱》借鉴现代歌剧的形式,每逢剧中的关键节点出现的伴唱,起着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民歌式的伴唱,似梆非梆,引人入胜,余味无穷。”“晋剧‘四大件’与交响乐的结合,更觉入耳动听。委婉、低沉、亢奋的交响,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中不同的气氛。”

同时,对饰演不同角色的演员的舞台表演也逐个做了细腻生动的描述。“主工小旦的师学丽饰演的九儿,俏丽活泼,大胆泼辣,敢爱敢恨,充满了奔放热烈的生命意识。著名须生孙昌饰演的刘罗汉,性格内敛,敢作敢当,在生死关头能够挺身而出。饰演余占鳌的被誉为‘三晋第一架子花脸’的金小毅,以他高昂粗犷的唱腔和充满野性活力的表演,刻画了一个彪悍强壮、情感奔放的硬汉子形象。三位主演都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懈的创新精神,‘癫狂’入戏,取得成功,是对小说人物‘无所拘束的传奇性经历’的最好诠释。”

韩先生在该篇剧评中还对主演师学丽全场踩跷表演和该剧“野合”部分的双人舞、“祭酒”部分的群舞、“尾声”部分的跌打、擒拿等武戏表演,以及全剧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三维虚拟影像技术和LED 背景等舞美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

读了此篇评论,许多观众知其艺术好而不知其何以好的困惑,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解释。

坚持推动阳光评戏的宣传引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分享了这一“红利”,也得到了空前支持。但是,如何把党的文艺政策落到实处,创排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戏曲剧目,既需要戏曲演出单位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捧场。在这样的情势下,观演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就显得十分重要。韩先生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问题,在他公开发表的剧评中,都饱含着对戏曲艺术的理性分析,并会经常十分中肯地提出所评剧目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包括指出在戏曲审美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在《大智大勇、忠君爱民的郭子仪——晋剧〈汾阳王〉观后》剧评中,就明确提出了三个需要斟酌考虑的问题;在《我看晋剧〈王家大院〉》中,同样明确提出了需要商讨和求教的五个问题等。

欣读韩先生的戏剧评论,多数以正面鼓励为主,但也不缺失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和积极态度。在轻重拿捏上,既表现得十分谦恭,也表现得言辞犀利,观点鲜明,在直抒胸臆、唯美唯实、不认戏(演出单位)唯评、不认人(演员)唯评等方面,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

这里所指的“阳光评戏”,就是韩先生所做剧评的目的:完全出于职业养成和个人偏好,纯属于不索取任何报酬的义务写作和公益性质,并从心理上拒绝演出团体和演员个人的“托请”。遇到好戏,一定会大力褒奖和宣扬;遇到不成熟的戏,自然会有客观公正的独立认知。在文艺理论与戏曲实践的结合上,皆表现出的是一个前辈文化工作者唯美至上、清澈见底的写作态度,还有对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戏曲剧目扩大影响与繁荣发展的文化自觉。

晋剧《王家大院》

高度崇尚戏曲传播的社会价值

对戏曲作用的认识,通行的说法是娱乐和审美。同时,很多戏曲理论家也指出,戏曲也有反映传统文化、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和劝世、劝善、劝学、劝诫等作用。韩先生的戏剧评论,始终高度自信戏曲传播的社会价值,在多篇戏剧评论中都有积极展示。

何以称韩先生高度崇尚戏曲传播的社会价值呢?主要是因为韩先生在不同时期撰写的戏剧评论,往往与山西戏剧创作同步进行。从韩先生的剧评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读到山西戏剧的当代发展史。尤其是韩先生用朴实、缜密的语言,理性、逻辑的思维,推出的一篇又一篇翔实可信的剧评,已经不完全是他个人的艺术评论财富,而完全变成了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各类综合艺术评论的社会财富,随着时间推移,其社会价值会逐步显露出来。

此外,韩先生的戏剧评论还有一个特点是:对待省级院团和基层剧团演出的剧目能做到一视同仁。从某种意义上体会,他似乎更加重视基层剧团演出剧目的推崇和张扬。这也许是韩先生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了解基层剧团生存困难,创排新戏不易,而生活在基层的人民群众更需要有正常的文化娱乐生活所做出的选择。

读韩先生的戏剧评论文章,还可以体会到韩先生的勤勉、敬业和治学严谨。一般情况下,看戏之后的当天夜里或次日,韩先生就会动笔写作,并很快成稿。为了表述准确,在有的剧评中,能读到韩先生查阅各种戏曲史料和《辞海》等工具书的严肃态度。他对语法和修辞及其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也非常严谨和讲究。有一次微信交流一份他写的文稿时,竟然因为文中的个别用词反复了四次,直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没有问题了,才肯松手。

不用扬鞭自奋蹄,唤得梨园满目春。今年已是90 岁高龄的韩玉峰先生仍然还在坚持写作。据知,由韩先生独著的《山西电视剧艺术史》已经全部完成发排校对,预计5 月份就可以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包括了戏曲电视剧在内的诸多艺术评论,而且作为韩先生已经出版的《山西电影文学史》的姊妹篇,必将会给山西文坛乃至山西梨园界吹进一股暖流,荡起一阵清风,并对全国戏曲艺术产生新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剧评韩先生平城
老友记
上海沦陷期话剧剧评现象考
“这个差评,我给好评”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剧评,映照创作——台湾的戏曲评论
北魏孝文帝迁都环境因素考论
开拓奋进谱华章
——记大同市劳动模范、大同市平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开龙
Transition économique
北魏道武帝至明元帝前期平城布局初步探讨
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