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三观教育的探究
2023-05-25袁昭
袁昭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小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养成阶段,基于“中国梦”理念的思想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健全人格,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要将中国梦融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中国精神融入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也是开展中国梦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魏源思想;青少年;三观教育
引言
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以自我伤害的极端方式去否定与抛弃生命健康的现象,是一个世界性顽疾,是各国青少年教育普遍面临的严峻现实。人的生命是精神和物质存在的前提,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其他价值的重要基础,珍爱和守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要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1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是由社会环境和学校性质决定的。当今的社会,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冲击,人们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利益至上和利己主义的思想对青少年成长有百害无一利,尽管各级政府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净化了育人环境,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教化。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首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环境怡人、书声琅琅的书香校园,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经常带领学生去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大会,法制大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让青少年耳濡目染,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其次是由教育的对象及环境育人的功能决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还不成熟,经历的事情并不多,性格的可塑性较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对外界各种事情的判断能力差,存在着强烈的主观因素,学校作为育人机构有义务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职责。
2“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中实践的现状
2.1小学德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的教育职责在于为国家培养人才,但是德育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竞争合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当前很多小学德育教师并不是德育专业毕业,所以在德育理论与德育思想方面较为匮乏,难以达到专业教育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教学来讲,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过程中,教学手段局限在理论讲述,在备课期间也未注意围绕教学进行创新,或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再加上很多德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有着自己的主课程,所以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自我提升精力、时间有限,导致德育教学效果较差,德育形式化严重,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标准要求。另外,学校对德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教师创造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升的条件,教师未接受过学校专业、统一的培训教育,出现自身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还有很多学校育人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层面,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育人教育,对从事德育教学的教师在培育条件上缺乏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2学校对教学效果缺乏德育评价标准
结合我国德育历史来看,近年来虽然德育正在持续改革,但是仍旧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首先,从宏观层面,国家加强了对德育的重视,同时要求学校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并颁布了相关措施,提高了德育教师的地位。其次,结合国内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德育融入量化管理内,德育的效果仍旧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知识学习和课堂组织管理,缺少针对德育评价的标准,并且难以对德育开展效果评价。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学校有专业的德育课程,但是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是单一、固化的,德育的效果被学生的成绩替代。而部分学校则不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就为学生做出单一的评语。还有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对德育的评价较为形式化。总体来讲,学校对德育的忽视,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忽视了对教师的培养,难以达到教育标准。
3魏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三观教育的探究
3.1新课程观强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比如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改革才会有新思路、新视角。
3.2新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在一些教师头脑中,还存在“教书就是一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等偏见。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一度为“应试教育”所强化。所谓“教书不育人”,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教师辛勤备课本不乏“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红烛精神,然而视其绩效,却难免片面偏颇、跳不出枉自受责的怪圈。
3.3新的学生观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的理念宗旨,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可以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渗透,既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还能落实家国情怀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淑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1(20):81.
[2] 郭金波,法青梅.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08):67.
[3] 顾亚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2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