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023-05-25韩瑞梅
韩瑞梅
摘 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作为生物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生物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体验,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寻找生物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的内在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学生能够乐学、好学、勤学,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背景下生物教学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是对于义务教育的变革,要能够在学习当中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从科学方面进行育人和减负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并且逐渐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整个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使学生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核心理念在于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使学生可全身心学习课堂知识,因此为保障育人效果,应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生物为初中阶段主要课程之一,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不仅需做好基础性知识普及教育工作,还需加强学生对于自然界生命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继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生态观及生命观。此外,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够透过客观事实进行理性逻辑分析,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逻辑化、全面化的生物知识体系。总之,学生在初中课堂中能够实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故为增强教学实效,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重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2“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1树立现代教育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初中生物教师要坚持“以德为本”的导向,摒弃传统、过时的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生物教师既要注重教材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教材以外的实际操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学,同时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理论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更好地吸收教材中的知识,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2精设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在课程开始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心设计生物课程的导入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在开始课程时,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逐步转入到专注学习的状态。因此。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段多处于课堂进程的中段,但若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学生难以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为此,生物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尽可能在课程开始时做好导入设计,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关注到学习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围绕生物教学的内容,在导入部分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热情。
2.3采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受多方面条件影响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快学习进度,讲授更深层次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合理地带领学生查漏补缺,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在把握学习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掌握课堂进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分层。不能一味求快,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每次的单元测试后,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把学生分为良好掌握地部分,还需要巩固基础的部分。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的情况,又能兼顾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实现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3落实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诸多实验活动,不仅是对生物知识的教学科普,还是对基础性知识的拓展延伸,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在整个生物课程体系中,实验部分为重点内容,故在“双减”背景下,为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实验内容,并凭借实验教学解决生物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验内容多为常见自然现象的验证,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以此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双减”政策指导下,需严格落实实验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来看,其主要涉及的分组实验有“觀察动物运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观察鸡卵的结构”“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等,其中必做实验为“植物的营养繁殖”与“观察鸡卵的结构”。以“植物的营养繁殖”实验为例,准备土壤、植物枝条(如柳枝等)、剪刀、花盆等材料用具,提出“如何处理适宜扦插的材料方可保障其成活率”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并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做好变量控制工作,完成扦插实验后定期观察枝条长势,于一周后、两周后进行观察讨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实践观察中学习与掌握生物知识,同时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继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结语
生物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加强对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路径的探索,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主动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晓西.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理念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J].读书文摘(中),2018(2):124.
[2] 韩旭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5):155—157.
[3] 张佳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