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需求调查

2023-05-25刘燕刘祎潘佳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刘燕 刘祎 潘佳佳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组开展和应用中小学生命教育微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获得感,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全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研,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三类群体在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方面的兴趣与需求,以需求为依据,以实践为导向,优化微课主题结构,以系统思想完善微课主题模块,为生命教育微课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教育 微课研发 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11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本课题组依据指南要求,研发生命教育微课,让生命教育更有实效。目前,生命教育在很多学校开展得还不充分,课题组立足本地区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学情,开展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需求的调查研究,为生命教育微课的研发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设性的意见。最终录制生命教育微课,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满足学生跨时空观看、学习和使用的需求,引导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关注生命发展。

二、调查情况概述

为全面了解课题组所在地区学生、家长及教师对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需求,课题组开展了小学、初中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需求问卷调研,了解和分析合肥市当前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对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需求度和倾向度。本次调研以问卷为主,辅之以学生访谈。课题组研制了“互联网+”背景下生命教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问卷,问卷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在借鉴以往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基础上,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纲,设计了学生问卷(小学低段版、小学高段版、初中版),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对中小学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需求进行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将要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你希望学习到哪些主题课程呢?你对哪些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呢?了解生命知识、生长发育;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了解并客观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性别观;学会与异性相处;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学会与家长、老师沟通;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包容他人;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隊精神;了解并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纪律意识与规则意识;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处理厌学等负面情绪的能力;树立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了解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方法;了解压力和减轻压力的基本方法;识别积极与消极情绪,学会克服焦虑情绪;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性负面事件;了解网络成瘾、沉迷电子游戏等的危害;识别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及时求助;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性骚扰、远离性侵害;掌握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青春期及其特征,重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认识青春期心理健康、理解自我认同;积极应对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认同体态以健康自然为美,保持积极的体像认知;理解竞争的积极意义,学会公平竞争;做好升学衔接,熟悉校园环境;识别并预防焦虑、抑郁;认同专业心理咨询,能够向专业心理咨询者主动求助等。

以上调查内容涵盖了“常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成长教育、青春期教育、幸福教育、价值观教育、死亡教育”等生命教育专题,覆盖面广。问卷调研对象覆盖合肥市18所学校,包含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1代表非常不感兴趣,2代表不感兴趣,3代表不一定,4代表感兴趣,5代表非常感兴趣。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是线上调研,通过问卷星进行分别推送,学生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发给学生,进行线下调研。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545份。通过对这些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以下数据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篇

1.小学低段(1~3年级)

在小学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前5个主题依次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86.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81.5%);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81.1%);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80.7%);了解并客观认识自己,悦纳自己(80.0%)。

小学低段的学生已经需要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微课主题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了解并初步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关键词是认识自己、自主学习和适应集体。

2.小学高段(4~6年级)

在小学高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前5个主题依次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7.6%);识别积极与消极情绪,学会与焦虑情绪相处(87.3%);了解压力和减轻压力的基本方法(85.7%);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包容他人(82.2%);树立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安排学习活动(82.2%)。

小学高段的生命教育微课主题与低段变化很大,重点是缓解情绪、压力、包容他人和时间管理。在小学高段,学生开始感受到了各种积极和消极情绪,这时需要开始制作和使用以情绪为主题的生命教育课,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缓解情绪。

3.初中阶段(7~9年级)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感兴趣的生命教育微课制作前5个主题依次是了解压力和减轻压力的基本方法(84.2%),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82.4%),识别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81.9%),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81.0%),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81.0%)。

初中组所有的微课制作主题,都至少有61%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的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能够切实解除学生的心理成长困惑。同时,和小学高段相比,学生对校园欺凌、性侵害的关注高了很多。

(二)家长篇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家长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家长占比19.64%,女性家長占比80.36%。从年龄结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40岁家长占比73.01%,41~60岁家长占比26.99%。从学历结构上看,拥有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占73.01%,本科学历的占22.79%,硕士研究生学历占4.05%,博士研究生学历占0.15%。从孩子的就读年级看,小学1~3年级家长占38.68%,小学4~6年级家长占49.33%,初中家长占11.99%。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家长对学生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总体需求较大。有9题感兴趣及以上比例在97%以上,题面表达分别为“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树立纪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学会与家长及老师沟通”“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理解竞争的积极意义,学会公平竞争”;有6题感兴趣及以上比例在94%左右,题面表达分别为“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性骚扰,远离性侵害”“识别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及时求助”“了解网络成瘾、沉迷电子游戏等的危害”“提高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识别并预防焦虑、抑郁”“学会与异性相处”。

其中,“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性骚扰,远离性侵害”选项从5点计分均值看,均值为4.51分,在4.50分以上;感兴趣及以上比例为93.55%。“具备正确的性别观”和“了解生命知识、生长发育”从5点计分均值看,均值分别为4.33分和4.30分,从感兴趣及以上比例分别为94%和94.20%。“了解网络成瘾、沉迷电子游戏等的危害”5点计分均值为4.40分,从感兴趣及以上比例为93.55%。另外,“学会与异性相处”题中,选择“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家长占88.3%。

“学会与异性相处”从人格和成长发展视角看,是生命教育微课制作的重要部分,但从家长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此题却是家长感兴趣程度最低的,也是感兴趣程度赋分后均值最低的。这从侧面反映家长对于青春期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侧面证明了本课题对中小学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选择的重要意义,也提示了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过程中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或引导的必要性。

(三)教师篇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从年龄来看,以青年教师为主,20~40岁老师占比65.57%,41~60岁老师占比34.43%。从学历看,本科学历的老师占比80.33%,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19.67%。从教师授课年级看,此次调研中1~3年级老师占29.51%,4~6年级老师占40.98%,7~9年级教师占比29.52%。

根据统计分析可得出,合肥市中小学老师对于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呈现出高或较高的兴趣水平。且不同性别老师对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感兴趣程度表现出一致性(P>0.05),并没有差异性。但是不同教育水平的老师对于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兴趣程度存在差异性,总体呈现学历水平越高,对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的感兴趣程度越高。从总体看,在大部分题目中,选择“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老师占了90%以上(“了解生命知识、生长发育”与“做好升学衔接,熟悉校园环境”除外)。老师最关注的生命教育微课主题有:“树立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掌握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识别积极与消极情绪,学会克服焦虑情绪”“提高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性负面事件”“认识青春期心理健康,理解自我认同”等。

四、结语

综合本次调研数据,课题组发现学生对生命教育微课各项主题非常期待。人作为一个高级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出生到死亡的生老病死规律,从幼小到成年的发育规律,从幼稚到成熟的心理规律,设计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需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人是具有主体性、道德性、体验性、审美性、和谐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在研发和使用生命教育微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兼顾道德的要求,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关注他人、热爱他人的生命,树立彼此关爱、珍爱生命的人生信念。生命教育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爱的教育,教会孩子爱人和爱己。课题组制作的生命教育微课主题,要能给予学生关怀陪伴、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并形成积极正向的认知,进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要想开展好生命教育活动,必须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为学生不仅有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心理学认为人是关系的载体,学生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人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各种关系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学生天生有自我实现的动力,很多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但是这些都可能遭受到成人的无情打压。家长如果对学生的精神生命视而不见,只关注有形的生命,觉得孩子吃喝不愁就可以了,那么必然使学生的生命感发生扭曲与枯竭,使学生漠视、否定自己的生命价值,产生无意义感,导致患上“空心病”。学生自伤、自杀与伤人等事件的发生,揭示了我们的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通过本次调查,对目前合肥市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在生命教育微课制作主题方面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今后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研发生命教育微课主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设性的意见。过去,生命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生命教育活动将会在各个学校有序开展。课题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研发和使用生命教育微课,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惑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20(1):35-38.

[2]教育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J].中小学德育,2021(12):77.

[3]聂紫彤,张万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生命发展——生命教育视域下的课程改革[J].林区教学,2021(8):92-94.

[4]卢珊,何一澜.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32-133.

[5]马军,马迎华.为生命安全与健康筑牢防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1(23):10-13.

[6]王定功.从生命教育的高度推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3):12-14.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2021年度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生命教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为HDJ21019。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