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05-24孙友霞
孙友霞
(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武穴,435400)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给受阻,导致该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造成对应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当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后的6 h至2周的时间内被称为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2-3]。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相关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睡眠时间安排不当易导致出现睡眠倒错,睡眠质量无法保证进而导致精神不佳、情绪低落,延缓治疗进程,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7.78±3.61)岁;发病至首次入院的时间平均值(12.35±2.51)h。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02±3.29)岁;发病至首次入院的时间平均值(12.64±2.84)h。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参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5];2)患者为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时间间隔不超过48 h;3)患者有家属的陪同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对本研究中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2)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肝功能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3)患者存在老年性痴呆等认知障碍的疾病;4)患者在研究前3个月内受过颅脑外伤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5)患者的一般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研究。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93),100 mg/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43),1次/d、10 mg/次,同时准备30 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B20022274),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充分混合后,通过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2次/d。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应用PE输液器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每日2次/d、100 mL/次,每次的滴注时间不可少于50 min,2次用药的时间间隔不能少于6 h,2组均接受为期14 d的治疗。
1.5 观察指标 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该量表总分为21分,得分在11分以上时即提示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在治疗结束后将NIHSS量表评分的改变作为判定临床疗效的标准,其中:当患者治疗后的NIHSS量表评分降低90%及以上时为显效;当患者治疗后的NIHSS量表评分降低45%~90%时为有效;当患者治疗后的NIHSS量表评分降低45%及以下时为无效。将疗效判定为显效和有效的例数纳入临床有效率的计算中。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mRS及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的NIHSS、mRS及PSQI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mRS及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1.94%)高于对照组(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规律的作息是导致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上升的重要诱发因素[6]。据相关报道统计,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约有70%为急性脑梗死,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或残疾的主要脑血管疾病[7]。治疗时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缺血半暗带为主[8]。同时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的睡眠异常可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糖耐量异常降低,进而使得机体对血压及血糖的调控能力下降,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减缓康复速度,是急性脑梗死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9]。
在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短暂的缺血、缺氧状态会引起相关部位神经元的损伤,是导致缺血半暗带形成的关键原因,而自由基作为加重脑细胞凋亡、影响相应脑组织缺血再发生和脑梗死坏死面积大小的一种物质,在脑梗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丁苯酞作为一种酚类物质,其OH基团上的氢离子易被羟基自由基夺取,生成水;同时由于苯环的共轭作用,使得自由基的链反应被中断,进而抑制了自由基对急性脑梗死的进行性损伤[10]。丁苯酞还可以改善局部脑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进而有效治疗脑梗死。何春林[11]的研究中提出,当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部会被斑块所侵蚀,进而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被异常活化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若该过程发生于脑血管中则会引发脑梗死,因此积极控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梗死的另一重点。而丁苯酞能够在体外对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脑梗死症状。再者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消亡,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而丁苯酚能够改善病灶部位的血管再生,进而达到减少脑部细胞凋亡、促进脑组织恢复的作用[12]。在廖祁平等[13]的研究中已证明神经功能的损伤与睡眠质量正相关,因此在本研究中,接受丁苯酞能联合依达拉奉等药物的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时,睡眠质量同样得到改善。在本研究结果中可见,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睡眠治疗及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方案的治疗,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达到减缓患者疾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