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艾香粽端阳情

2023-05-24王云红

金沙江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端阳仲夏粽叶

王云红

端阳节到了,家家户户门上挂起了碧艾香蒲,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草木香,深深吸一口,还有淡浅浅的药香气息。

有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吃粽子,挂香艾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采摘圆且长的粽叶,放在大盆里,泡上水,让每一片叶子都充分吸足水分,叶子上浅黄的斑点逐渐清晰,白亮的水哗啦啦流,像极了慢慢悠悠的生活。用柔软的刷子细细地刷干净粽叶,整整齐齐铺开,炎炎仲夏也有了几丝清凉。把洗干净的粽叶放到热水里焯一下,捞起后粽叶就变得韧性十足,可以任意折叠弯曲。细长的香糯米浸泡八个小时,再让红豆、绿豆、花生也喝饱水,喜欢甜口味的加入蜜枣和蜜饯,喜欢咸口味的放上火腿丁、咸蛋黄和猪油,就可以开始“裹”粽子了。粽子的形状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有棱有角。文献记载: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在汉晋时的粽子,多“裹”成角形,现在,人们多“裹”成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各种形状。捆粽子最好用粽树的叶子,绿色环保,还有清香味,也可用白红黄绿各色棉线捆扎,以区分粽子的口味。接下来就是煮粽子,煮粽子也是有讲究的,锅里的水要淹过粽子。水的充分浸泡,再加上火的热情助力,满屋子热气腾腾,糯米的甜香混合着粽叶和艾草清香,不禁让人期许一会儿咬下的一口是怎样的美味。终于粽子煮熟了,端上桌,打开粽叶,碧莹莹的糯米宛若珠玉,咬一口,顿觉唇齿芳香,别有一番味道。

裹粽子,吃粽子,时间从指间滑过,日子变得简简慢慢,安逸清闲的时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平时都各忙各的,只有到这样的节日,在外工作的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父母的身边,聚在一起,边裹着粽子,边听着父母絮絮叨叨陈年旧事……年迈的父母絮语叮咛着,耐心指点着,慈祥的面容上荡漾着舒心的笑容。生活如此,还有何求?岁月辽远、透明,长乐未央。用粽叶包裹今天的安宁与幸福,裹粽子的程序,烦琐中透着虔诚,虔诚中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守护。

在我们家乡这座小城,端午节家家都会做一盘芽豆。把晒干的蚕豆,浸泡在水里一夜天,滤掉多余的水,盖上一块素纱布,纱布是不能粘上油的,每天都在纱布上浇水,算好端午节的日子。大约三四天的时间,蚕豆刚刚冒出短短白白的嫩芽,这正是吃芽豆的好日子,煮出来的芽豆粉粉糯糯,回味甘甜。浸泡一夜天的蚕豆还可以做成兰花豆,用油炸,配上酸甜麻辣的佐料,一盘脆脆酥酥的开胃菜就出炉了。

小时候,在端阳日,母亲定会去集市上买回一大捆草药。这些草药有晒干的,有新鲜的;有的是块根的,有的是藤茎的、有的是枝叶的,还有的是粉状的。放在大锅里熬制,满屋弥漫着滚烫的热气和浓浓中药味。全家都要用这种草药水沐浴,祛除身体里的湿气。沐浴后的身上带着淡淡的药香味,在树木草丛中,和小伙伴玩“躲猫猫”的游戏,也不会被蚊虫叮咬,真是神奇。古人端午节就有用花草沐浴的习俗。苏轼诗中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的句子,可见端午沐芳浴兰,极为普遍,古老的节日文化在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里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只是现在的人们多用各种眼花缭乱的香波、沐浴露,价钱不仅贵,而且少了厨房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也少了一种虔诚与仪式感。

在端阳的集市上,除了卖各种草药,还会卖花卉瓜果树苗。农谚“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是因为端午节后气温稳定升高,从身体保养的角度说,人们才脱去棉衣,开始穿上轻薄的夏装。气温升高也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辣椒、西红柿、莜麦菜、空心菜、各种瓜果等等在这时开始种植,集市上卖蔬菜瓜果幼苗的特别多,当然也少不了各种花卉苗。家乡就流传着“端午端午,栽根扁担都发芽”的说法,虽不免有些夸张,但说明端午时节,光照、水分最有利植物的生长。每到端午节,我最喜欢逛的地方就是花市。平常种植不活又特别喜欢的花卉一定要买回去种在花盆里,沾一沾节日的喜庆,而且成活率极高。有一种“龙船花”,因花型像端午龙舟竞渡者胸前佩戴的花而得名,花色丰富,五六月份正是它盛放的时期,开花密集,如同绣球,格外抢眼。还有一种“灯笼花”又叫“倒挂金钟”,用“扦插”的方法种植,花型独特,如同漂亮的灯笼,花瓣像灯身,花蕊像灯笼的流苏,它的种植可不容易,对光照和环境的要求很高,端阳日,选一棵,用盆栽,既喜庆,又有寓意美好。

正是这些美好的习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从远古走来的汨罗江,走了几千年的光阴,一位用香草美人写诗的诗人,活在明亮的端阳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用清白的粽子祭祀,表达对刚正人士的景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一曲《离骚》是蘸着血泪写就的生命挽歌。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洁品行,岂是随波逐流之辈能理解的?“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即便身处黑暗,依然心向光明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孕育了华夏的灿烂文明。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之意。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的渊源,不大容易说清楚,但留下了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放纸龙、放纸鸢、系五色丝线、佩香囊、插桃枝等习俗,千百年来的习俗,演绎着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祈盼。人们在这一天祈福攘灾,祈求风调雨顺,祈愿孩子健康成长,祈愿老人福寿绵长。

端陽,伴随家国之情,凡人烟火之味,让生活有了温度,有了光泽。

端阳,是家人和乐的聚餐日,是恭敬虔诚的祭日,是灵动美好的节日。

责任编辑:余继聪

猜你喜欢

端阳仲夏粽叶
《壬寅仲夏》
粽叶飘香过端午
仲夏之夜
庚子端午吟
仲夏的休闲放松
仲夏梦
端阳
摘粽叶·剪粽叶
头端阳里划龙舟
粽叶林里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