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圈套器切除术在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出血风险及息肉切除效果比较
2023-05-22叶建红赵明苏祥娟朱惠娴
叶建红,赵明,苏祥娟,朱惠娴
(河源长安医院 1 内科,2 胃肠镜室,广东 河源 517000)
结直肠小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会引起腹痛、便血等,若未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发生癌变[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可在内镜辅助下完整切除结直肠小息肉,避免疾病持续发展[2]。临床针对直径较小的多采用圈套器进行EMR,普通圈套器是临床常用圈套器,主要通过用套圈套住息肉后收紧,再通电将息肉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3]。而可旋转电圈套器在普通圈套器基础上增加旋转帽,能够调节圈套旋转方向,准确套取息肉并切除,已逐渐在临床中应用。但不同圈套器息肉切除效果及出血风险不一,临床尚无统一标准。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圈套器切除术在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行EMR的230 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其中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采用普通圈套器的120 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 年7 月至2022年6 月采用可旋转电圈套器的110 例患者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行EMR 治疗;④息肉表面无瘢痕或溃疡。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②孕妇;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④近期内服用抗凝药物;⑤消化道恶性肿瘤。对照组男76 例,女44 例;年龄38~75 岁,平均(59.42 ± 6.10)岁;息肉直径5~9 mm,平均(7.13 ± 0.59)mm。研究组男69 例,女41 例;年龄38~72 岁,平均(59.83 ± 6.14)岁;息肉直径6~9 mm,平均(7.25 ± 0.57)mm。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患者均行EMR,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充分显露肛门。研究组采用可旋转电圈套器(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010389):首先将高频连接线一端的中性电极插头连接到高频电发生器上,另一端中性电极插头插入可旋转电圈套器导向管电极上,并将圈套器经肠道活检钳道缓慢笔直插入,插入过程中保持手柄上的滑环不动;之后缓慢将圈套器推进至目标息肉部位,滑动手柄上的滑环,打开圈套,缓慢旋转手柄调节圈套方向,准确迅速套住目标息肉,之后拉动滑环并匀速收紧息肉,打开高频电电源通电,行电凝切割,完整切除息肉;切除完成后观察创面有无出血,对于微血管出血可应用圈套器电凝止血,对于较大血管出血使用止血钳电凝止血,最后关闭电源,取出圈套器,用肠镜抽吸小息肉,送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对照组采用普通圈套器(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63221647):首先将高频连接线一端的中性电极插头连接到高频电发生器上,另一端中性电极插头插入普通圈套器导向管电极上,并将圈套器经肠道活检钳道缓慢笔直插入;之后缓慢将圈套器推进至目标息肉部位,滑动手柄上的滑环,打开圈套,若不能顺利套住息肉,可调整肠镜角度,直至圈套器套住息肉并收紧,其余操作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完全切除率。比较两组的出血风险,包括即刻出血率(EMR 后创面超过30 s 渗出性或喷射性出血)、延迟出血率(EMR 后14 d 内出现需内镜干预止血或术后48 h 粪隐血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个息肉切除时间研究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为(24.82 ±6.17)s,短于对照组的(29.46 ± 7.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00,P =0.000)。
2.2 息肉切除效果研究组息肉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息肉切除效果比较 [n(%)]
2.3 出血风险研究组即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延迟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出血风险比较 [n(%)]
3 讨论
结直肠小息肉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饮食因素、炎症刺激、遗传、粪便刺激等因素相关[4]。结直肠小息肉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EMR 实施切除,能够有效防止病情持续进展,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5]。对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可在EMR 实施过程中用圈套器套住息肉予以切除。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普通圈套器主要通过调整肠镜角度,以调整套圈方向,虽能够切除息肉,但遇到困难部位的息肉时无法通过套圈旋转进行息肉套取,延长息肉切除时间,增加患者痛苦[6-7]。同时,普通圈套器与息肉基底部贴合不够紧密,且难以准确抓取息肉,切除后可能造成出血,不利于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较短,息肉完全切除率较高,即刻出血率较低(P <0.05);两组的延迟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提示与普通圈套器相比,可旋转电圈套器在EMR 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在确保息肉完全切除的同时缩短息肉切除时间,降低即刻出血发生风险。分析原因为,可旋转电圈套器充分考虑套圈不顺畅的问题,在普通圈套器基础上加用旋转帽,旋转手柄即可带动套圈旋转,确保手柄与圈套可同步旋转,并改良手柄,加用防缠绕的可旋转设计,能够迅速准确套住目标息肉,并通以高频电切除息肉组织,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缩短息肉切除时间。同时,可旋转电圈套器采用高强度医用镍钛丝,增加钢丝与息肉组织之间接触面积,使圈套器与息肉基底部紧密贴合,保证息肉切除的完整性,降低即刻出血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另外,普通圈套器与可旋转电圈套器均在切除过程中使用高频电设备,若术中电凝过度、损伤组织过深,可能出现延迟出血,临床需严格把控电凝强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普通圈套器相比,可旋转电圈套器在结直肠小息肉患者EMR 治疗中应用价值更高,可增强息肉切除效果,缩短息肉切除时间,降低即刻出血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