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2023-05-21王正刚杨镖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

王正刚 杨镖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承担着文学传承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思政内容、考核形式固化等不足,要以新文科理念统领教学,通过修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发“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主题教学模块、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和融合思政元素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考核评价新方式,力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关键词: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思政 育人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是基础学科,对国民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时期,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一一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文化思想要想引领新的价值体系,就要根植于中国深厚的特色文化,而不是模仿别人的观点,译介他国的著作。其间,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代表的传统文科价值何在,出路在哪里?“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四新”的质量革命来推动内涵式发展,这是中国发展“新文科”的号角,也为传统文科的发展创新点明了方向。那“新文科”指什么,“新”在哪,具体到文科的每一门课程,是如何体现一个“新”字?这是新文科建设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课程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學大纲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一直存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是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开始的,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中要求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统筹推进课程育人。2018年,陈宝生在讲话中强调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到课程思政,陈宝生专门指出:“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而言,在课堂上通过优秀的作家、作品教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转变与传承、内涵与底蕴、思想与精神,在与历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对话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铸就时代新人的民族底色与民族骄傲,铸就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方向之一。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所有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来设计。然而,在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代表的高校文科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推进新文科建设,还是主动积极融入思政元素,都存在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思政内容、考核形式固化等不足,要以新文科理念统领教学,通过修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发“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主题教学模块、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和融合思政元素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考核评价新方式,力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一、新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新形势下,学校、学生面临各类思想观念交锋和多元思潮文化碰撞的挑战,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所以文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讲授学科专业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融入思政元素,从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新时代青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文学传承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课程之一,但课程日常教学在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方面却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教学目标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特性决定了其教学目标比较传统,一般聚焦文学史、作家、作品和文学理论,教师将书本的观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了如指掌,而如何基于新文科思维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改革探索却明显滞后,古今结合力度不够。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方法、新科技手段融入明显偏弱,大量的网络资源与教学手段尚未有效融入课堂,整体课堂氛围崇古、返古、复古。再次,忽视思政元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规范教材已变更,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长期不变,仍讲授原来版本的教材内容,造成教学内容与教材不符的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对作家及其作品的挖掘仍停留于知识素养和文学层面,忽视价值态度熏陶与文化自信培养等思政元素,认为教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不是专业课教师应该做的。最后,考核形式固化。大多数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纸质考试的形式,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都用一张试卷体现出来,考核的内容以文学知识和作品赏析为主,主要考查记忆性文献知识,如诗句填空、文学常识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上存在上述不足的具体原因在于:一是教育观念陈旧。“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课时数多的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强、影响大、学分多、重传统,不少教师对文理融合、交叉育人、通识教育等新文科理念了解有限,对课程思政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专业课教师就是教授专业课知识,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在课程思政上“守好责任田”的意识还十分淡薄。二是无通用实践模式可循。一些教师尽管对课程思政有一定了解,但却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思政内容、方式方法、评价考核等十分困惑,课程实践模式和确保模式顺利推行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构起来,因而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望而却步,不愿触及。三是重科研、轻教研。因为评职称的影响,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研,对个人科研成果愿意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在教研教改工作中,不愿付出应有劳动,总喜欢随大流。在课程思政育人问题上,他们认为是迎合领导意志,是形式主义,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不愿意在实践当中进行应有的探索、创新。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感悟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健康向上的道德观、价值观,为中学语文教育培养优秀的师资。”[1]“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内容丰富,历史故事、文学典故较多,可以采取如下实践模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第一,修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德育元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应有效发挥古代文学中的德育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2]新文科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程融入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案编写、考试命题、课程考核之中。如《老子》《论语》《孟子》等既是文学作品,也具有哲学、伦理学元素,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品德养成、人格塑造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历代名人名家名作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品德的养成融为一体,“文学即人学”,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家国情怀、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思政教育。

第二,开发“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主题教学模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是把文学课变成思政课,而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如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可以打破常见的历史时间顺序,采取主题模块方式,将教学内容编排从时间纵向变成横向主题模块,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文学经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如将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儒家学派作家的作品作为一个主题,用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二者之间的古今脉络;以历代爱国作家、作品、思想为模块,将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作家作品组成爱国主题,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将《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其他意境优美的文学作品组成文学意境模块,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意境之美。这样,“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育实践。

第三,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注式”线下教学模式,以“文学史+作品选读”为主体,学习任务凝结为历史背景、事件人物、作家作品、评论影响等文学知识,忽视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阐释和评价的参与以及文学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的思政元素。在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以讨论式、互动式、问题式、情景短剧、吟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文学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无缝对接。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环节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线上查阅相关图书与文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情节开展互动式讨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育人观念,不断变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机制,从而体现出先进科技的优越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4]。如通过“学习通”等小程序进行条卡阅读,师生就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实时发布阅读文献的进度和感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点评,用这种方式加强师生互动讨论;又如近年来中小学教材中古代诗词内容大大增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模式,开展吟诵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应时代的要求;还可以将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现代技术进行结合,在两汉历史散文的讲授中要求学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教学内容,现场表演、讲解、诵读秦始皇、项羽等英雄人物的相关故事,以角色扮演方式将各类历史情景生动、灵活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揣摩古人的一言一行。以上种种方式,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立大志、讲礼仪、知荣辱、爱生民,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融合思政元素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考核评价新方式。新文科改革要求改变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这是对传统的评价方式的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程考核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情感表现、发言态度等主观性的因素,加大课堂讨论、小组发言、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平时分的比例。针对学生文獻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差的现状,教师可以设立单独的原典文献背诵模块进行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价值判断、团队精神等纳入期末考核,在试题中设计一些适合学生专业水平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符合中国国情、历史文化的文献作为论述考核材料,加大论述题的分值,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家人格、文学流变等因素进行回答,根据学生的论述,教师既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判断学生的思想认知情况。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的意义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标举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中国特色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道德养成、文化塑造与新文科追求的人文精神目标高度一致,这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又是新文科建设的突出特色。“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应针对课程特点,以新文科理念统领全局,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学的根本标准。“传道,谓修己治人之道;授业,谓古文六艺之业;解惑,谓解此二者之惑。”[6]师道从来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们要转变“思政与我无关”的陈旧思想认识,认真“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上几个方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本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上的困惑,还为其他专业课程,尤其是文史哲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提供良好借鉴。“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传统知识和文献,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能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姚晓娟,赵阳.新时代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创新与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5):180-183.

[2] 李霞.基于立德树人角度的高职学生古代文学经典教育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2(12):67-68.

[3] 吴肖丹.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古文观止》的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9):61-62.

[4] 陶雨.“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J].散文百家(理论),2021(10):144-145.

[5]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8.

[6] (唐)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24.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本科教学改革课题“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2JGA3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