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诗词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运用

2023-05-21杨峥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5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古诗词初中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許多中学生想提高写作水平却常常无从下手,而古诗词是浓缩了的经典,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表达方式、精巧的结构布局均可作为学生的写作范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古诗词章法结构谋篇布局,运用古诗词情感立意深化主题,运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增加文采,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训练;初中;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道德情操还是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而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已经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古诗词作品的多重价值,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作品中的技巧、意蕴等运用到写作中,对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教与学都会有很大帮助。

一、古诗词促进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六朝古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丰富的诗歌内容与诗歌模式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借鉴空间。

(一)从新课标对读写关系的论述看以读促写的可行性

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有关读写结合的阐述已经不胜枚举了。就文本内容而言,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论述的“披文以入情”和“情动而辞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与写的关系。就文本形式而言,也有许多学者对读写关系展开了详细论述。韩愈就强调需不断阅读来精进文章写作,“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古诗词篇幅短小、结构精炼、饱含情感,是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材料,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突破口。

(二)从教材古诗词篇目看借鉴古诗词的可行性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性质,在落实“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教育理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篇目是一百多篇,而事实上,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真正收录选用的古诗词作品有190多篇。如此兼具经典性、时代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典范之作,无疑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从桑代克相同要素说看迁移的可行性

教育心理学桑代克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就学习迁移提出了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和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迁移才会发生。而且两个情境中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就越高。相同要素说要求学生能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共同要素进行迁移,从而重新构建认知结构。古诗词与写作就存在着多种共同要素,如思想情感、章法结构、表现手法等。这些共同要素都可以促进迁移,成为学生写作训练中的借鉴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相同要素,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相似点,进行有效的正向迁移。

二、古诗词作品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古诗词章法结构谋篇布局

古诗词讲究结构巧妙精致,诗人往往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常见的古诗词结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欲扬先抑、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这些丰富精妙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同时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创造多种可能性。

以“起承转合”为例,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起”即为文章的开始,“承”是紧接着起的承接部分,“转”是转折高潮,最后总结部分为“合”,环环相扣的模式使诗词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气脉流通而内有丘壑,起承转合之间既叙述了离别之情景,又深化了主题,是学生记叙文仿写的典范之作。有学生仿写如下:

是那浩瀚的星空,璀璨的明月?是那广阔的大海,绚烂的彩虹?或是纷飞的落叶,不眷的恋歌?无论在天涯海角,拥有你便足够了。知己啊知己,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无论相隔多么遥远,都像在一起。最起码,都互相牵挂着对方。朋友,是无价的,这份情谊,是日积月累、天长地久、永恒不变、隽永无穷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古诗词丰富精妙的结构形式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记忆中提取一首熟稔于心的古诗词,对应其结构进行谋篇布局,文章大框架搭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运用纯熟后学生甚至可以综合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写作。

(二)运用古诗词情感立意深化主题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作品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同样是“离别”主题,学生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伤感,立意普遍着眼于双方的深情厚谊,而古诗词立意却能达到深远之境,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中豪迈豁达的胸襟、斗志昂扬的精神顿时提升了诗作格调,而《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另有一番深意,足见古诗词立意之高远。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哲思来拓宽文章思路。以教学期间学生的习作为例,有学生在写《咏梅》时这样写道:

我细细地观察着,看见梅花的淡淡的粉色花瓣在空中微颤,细而有劲的枝斜生出来。我又闻了闻花瓣,瞬时一种淡淡的芳香涌入鼻腔。看着看着,我已陶醉在这梅花的世界之中,全然感觉不到冬天的寒风刺骨了。

大部分学生可能还只是局限于歌颂梅花的独特美丽,导致立意不深、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王冕的《墨梅》、陆游的《卜算子·梅花》等引导学生拓宽写梅花的思路。如有学生在写作中写了梅花魂这一深远立意:

迎接她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她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她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花坛暖房里,她不开;阴天雪地里,她怒放。阳春三月,不见她的踪影;寒冬腊月,她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她就是不屈不挠的“梅”。

古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把握古诗词的情感立意和深刻哲理来进行拓展写作,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模仿能力,还能够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写作立意,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运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增加文采

表现手法作为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手段,对于文章表现力感染力可以说至关重要。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古诗词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典故、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给文章灌注生命力,使之活泼灵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运用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化用了杜甫《羌村三首(其一)》中的“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一句。杜诗中将西天的云霞比作重峦叠嶂,将太阳拟人化,使画面灵动有趣。朱自清散文中的此句也采用了同样的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的迅疾。

适时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塑造意象、抒发情感、体现文章的主旨。教师在写作训练中,可以针对学生通篇叙事或通篇抒情等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借鉴此类古诗词,灵活选用与变换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纯熟运用各种表达手法的能力。如学生习作中总结边境战士品质精神时写道:

生活何其平淡,生命又何其平凡,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意义,在平凡的生命中追求价值,把风华正茂的青春时光抛洒在边境,于蜿蜒曲折的边境线上不回头不迟疑地前行,怀揣一颗赤子之心,饱经艰辛而不悔,坚守责任和道义又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件事啊!我们可以说,这样的生活平淡而不虚无,平凡却不平庸!

这样一段融综合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体的文字,使思想内容得以升华的同时又增加了立意的深刻性。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古诗词作品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练笔,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达到变化自如的水准。如在学完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一词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就“秋”这一命题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天空中柔和的光辉铺洒在大地上,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深秋中枯秃的林木那阴郁的面容,无情的秋风剥下它美丽的衣裳,片片落叶簌簌地翻飞、飘荡、坠落,云雀扑腾着翅膀引吭高歌,惊起了在落叶的柔被中休憩的蝴蝶。

其中,学生通过天空、树木、水面等静景和落叶、云雀、蝴蝶等动景勾勒出一幅宁静中略带感伤的秋景图,灵活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古诗词独具匠心的章法结构可以为学生谋篇布局提供范式,炽烈深邃的情感立意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古诗词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更是学生驾驭语言的样本。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有意识地创新写作思路、丰富写作情感、提高文章表现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忠光.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李瑜.“起承转合”结构法作文教学研究[J].教育,2020(4).

[3]徐开英.浅谈如何让学生走近古诗词之美[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6).

作者简介:杨峥(1989— ),女,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原长沙市怡雅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文本解读。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古诗词初中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