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建构
2023-05-21陈瑞红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中多次出现“情境”一词,强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建构真实情境,进而引发其广泛、深度参与学习之中。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着眼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结合统编版教材,从概念统摄、借助图画、角色代入三个角度进行情境创设,深度解读文本,体悟作品的意蕴。
关键词:学习情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现场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文本,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做到入情入境地进行文本体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彰显了语文的“实践性”“融合性”。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置驱动性学习任务,进而让阅读更具实效性。笔者拟根据具体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在学习情境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学习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语文阅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立足文本语言,结合学生的认知,契合学习目标,进而提升语文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一)注重趣味性,缺少文学性
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只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官趣味,不在乎文本的审美性、哲理性。而“学习情境”是指通过一定方法或策略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载体,实现深度学习、理解性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阅读学习情境需要以审美鉴赏为基础,注重阅读欣赏与品鉴,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核。
(二)注重讲解性,缺少活动性
有些“学习情境”的创设只是注重阅读方法和知识的教授,缺少语言实践活动的设置。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切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紧扣其生活,引导其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注重形式化,轻视目标化
一些语文课堂将学习情境创设等同于课堂导入,不能有效地与所学内容衔接起来,致使学习情境空心化。有效的学习情境要紧扣单元目标、文本目标,倡导学习情境的创意性、实效性,让语文学习丰富具体。
二、学习情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建构
基于上述误区,笔者认为真实有效的情境设置不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标性,还要深化学生的思维,做到学以致用。笔者拟围绕“真实情境”这一核心进行探索。
(一)树立“大概念”意识,联系目标确定文本情境
所谓“大概念”是指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使得事情更容易理解和有效的一个概念锚点。统编版高中语文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需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动态立体的单元学习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大概念”,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
首先,聚焦“大概念”,规划单元学习情境。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打破传统的以文体聚合的教材组成方式,着重以主题聚合,涵盖阅读、实践和习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聚焦单元的“大概念”,设计整体的目标,进而设置“大单元”学习情境。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为新闻单元,选编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上述四篇文本的前三篇分别为消息、通讯,后面一篇为新闻评论。基于该单元“新闻”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学习情境: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时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那么“工匠精神”是否也会淡出我们的视野呢?为了增强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劳动精神,学校团委举办了有关“劳动精神彰显时代美”的微型课题研究,高一年级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劳动之美”中相关文本为素材,设计课题、界定相关概念、选取相关例证、阐释其意义。
该学习情境以“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新闻文体的概念、结构模式,感受新闻评论的强大传播力。
其次,基于“大单元”学习目标,细化单篇文本情境。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大单元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情境下设置具体的小情境,分解“大项目”的学习。比如,仍以上述新闻单元的学习情境为例,教师需要注重单篇文本的语言特色及写作重点,设置个性化的单篇情境。笔者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设置了以下学习情境:
2021年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他们中有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的快递小哥……他们以自己身上独特的精神彰显出劳动者的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劳动者的美,请以你的标准评价这些劳动者,写一则新闻评论。
该情境以单篇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写作思路为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选取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物进行新闻评论。这不仅仅将教材整个单元学习目标贯穿到单篇课文之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巧用“图式”理论,巧用图像再现文本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学生大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经验、背景,运用合适的图式填充新的信息,使得学生知识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其中,借助图画和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形成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情感认知。
借助图画再现文本情境。文字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抽象化、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形成形象化思维。图画情境可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画一家”的理念创设图画情境,从而“为情造境”。比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王者气象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在执教的时候,笔者加入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两篇作品,以“王者之气”为主題,设计以下学习情境: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我校将举办纪念会。请你查阅毛泽东诗词相关的资料,以毛泽东诗词的“王者之气”为主题,设计纪念会的活动展牌。注意图文并茂,解说简约。
该学习情境有效地将诗词阅读转化为诗词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毛泽东的三首诗词时需要找出体现毛泽东“王者”精神的场景,并且进行有效构图。在文字、图像、光影中,学生以图解诗、以图化文,从而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三)巧搭“情境”支架,代入角色体悟文本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搭建情境支架。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开启深度阅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学习情境支架,从而让生活与阅读巧妙结合。比如,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戏剧文本时,教师可紧扣课文创设学习情境: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往往引发我们的深思,激发我们的情感。高一年级将举办“粉墨人生”的舞台剧表演活动,请你以必修教材(下)第二单元中经典的戏剧为蓝本,自主选择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
该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戏剧学习转化为戏剧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扮演戏剧角色,再现了文本的情境,激发了课堂的活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促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将学生知识形象化、思维高阶化,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参考文献:
[1]时剑波.微专题教学:“小微化”聚焦,“进阶式”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20(3).
[2]张彬彬.真情境·深思考·勤实践——观肖培东老师《联想与想象》一课有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4).
作者简介:陈瑞红(1980— ),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