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步行者视角的历史街道可步行性测评研究

2023-05-21苏雅珏冯悦

美与时代·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苏雅珏 冯悦

摘  要:近年来,历史街道改造在城市设计中掀起一股热潮,而历史街道的可步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景观价值。本研究从游览者使用体验的角度出发,借助实地调研、SPSS數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结构式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广州龙骧大街历史街道的可步行性进行研究,建立一种使用者视角下的定量街道可步行性测度体系,以期为日后城市街道步行环境更新升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历史街道;可步行性;问卷调查

一、历史街道可步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我国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就已经强调了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的必要性[1]。历史街区作为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古迹保留较完整且能够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街区,承载着城市中的集体记忆与历史文脉;它既是所在城市历史发展的剪影,也是构成该历史的基础单位,在城市文脉发展进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街道空间被不断压缩,所承载的步行功能遇到了适宜性降低、安全性不足和活力低下等问题[2]。可步行性在不同领域中并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一般将其理解为城市建成环境空间对于步行行为的友好和倡导程度[3]。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测度指标的构建和步行空间的分析上,鲜有研究者探究特定类型街道的可步行性。因此,本文将历史街道的可步行性进行量化的研究对于保护和规划历史街道、提高使用者的步行体验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街道设计为研究基础,借助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以广州龙骧大街历史街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步行者视角的客观系统的定量街道可步行性测度体系,以期为日后城市街道步行环境更新升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在经过实地走访后,对龙骧大街的步行者进行了历史街道景观需求的半结构式访谈,共计60人次。将访谈结果整理后进行语义分析[4](如图1)。可以得知“环境优美”“有历史底蕴”“交通不拥堵”“地面平整”“颜值出众”“安全感”“休息空间”“有秩序”“绿化丰富”等词频最高。将高频词提取和改写后,确定了10个历史街道的影响因子:建筑的历史意义、建筑的装饰程度、植物景观观赏性、景观空间使用情况、地面铺装的平整度、地面的干净程度、地面铺装的材料、道交通有序性、步行空间的畅通性、过街安全性。而后再将这10个因子进行归纳,得出“Ⅰ街道安全性”“Ⅱ步行舒适性”“Ⅲ环境宜人性”三项一级因子[5]。

单个因子采用复式问卷设计,即先对变量在街道可步行性中的重要性进行调查,再对该变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选项设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分别对选项赋分值[6]。

(二)数据来源

选取历史文化街区龙骧大街为研究区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龙骧大街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调查的具体范围南至宝龙直街,北至龙福一巷,西至龙福路、龙骧大街,东至莲花大街(如图2)。龙骧大街为广州市22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道内的历史建筑大多是80多年前的民族实业家和归国华侨出资建造的,其历史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实地问卷发放时间选取每周的周三和周五,于2022年9月上旬共发放4次,回收问卷343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

三、可步行性数据的回收与分析

(一)样本特征性分析

在实地问卷调查中,受调查者年龄大部分为处于15~29岁之间;男女比例近似相等;主要职业为学生、企业工作者和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者;游览目的大部分为旅游观光;对步行环境整体较为满意;停留时间15~30min居多(如表1)。

(二)因子对可步行性影响程度加权评分

1.加权评分体系构建

受调查者对于各项因子的满意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可步行性的影响,但主观性较高,因此本文选取加权评分的评价方法[7],对各项因子的重视程度I和满意程度S进行单独打分,分别对五个选项从低到高赋予分值0.2,0.4,0.6,0.8,1。每个样本以重视程度i为权重对满意程度S进行加权,求和后取平均分(样本数量A),得出各项因子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程度X。评分以百分制计算。计算公式为:

X=Σ(i·100%)·s/A

2.加权评分结果评估

对各二级因子调查结果求得可步行性影响程度加权评分后,在一级因子范围内进行倒序排序(如表2)。将加权评分≥0.200的因子作为可步行性高影响因子。一级因子Ⅰ环境宜人性中,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对可步行性的影响程度最高,建筑的历史意义影响程度最低;一级因子Ⅱ步行舒适性中,地面铺装材料对舒适性影响最大,干净程度影响最小;一级因子Ⅲ街道安全性中,街道交通有序性是街道安全的决定因子,步行空间通畅性影响相对较小。

(三)不同人群视角下可步行性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1.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

本研究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来进行因子之间相关性的描述。由表3可知,与人群年龄显著相关的因子有:“1建筑的历史意义”“4景观空间使用情况”“6地面的干净程度”“7地面的铺装材料”“9步行空间畅通性”。与人群性别显著相关的因子只有“6地面的干净程度”。与人群职业显著相关的因子有:“4景观空间使用情况”“6地面的干净程度”“8街道交通有序性”“7地面的铺装材料”“10过街安全性”。只有务农人员和其他职业人员对过街有序性满意度的正项计数略大于预期计数,这说明龙骧大街的过街有序性亟待提升。

2.交叉表分析

本部分从年龄、性别、职业三个人群特征出发,年龄和性别与较多因子相关性显著,选取其中可步行性高影响因子进行交叉表分析,比较预期和实际的计数,可以发现不同人群对该因子的满意度的差异性。

年龄与可步行性影响因子交叉分析中,15~29岁、50~69岁人群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正项(评分大于0)计数均高于预期计数,而其余年龄段则计数基本低于预期计数,说明青年人和中年人群体对龙骧大街的景观空间使用评价较为积极;15~29岁人群对地面铺装的材料正项计数高于预期计数,其余年龄段各项计数与预期大致相当,可以得知龙骧大街整体铺装情况满意度较高(如表4)。

性别与可步行性影响因子交叉分析中,男性对地面的干净程度正项计数均高于预期计数,负项计数均低于预期计数;女性则相反。由此可知,男性对龙骧大街地面整洁情况的满意度低于女性,换而言之,男性更加注重地面的干净程度(如表5)。

职业与可步行性影响因子交叉分析中,企业、务农、学生和其他职业的正项计数基本大于预期计数,说明从事这几项职业的受调查者对龙骧大街的景观空间使用较为满意;学生和务农人员对于地面的铺装材料较为满意,其余职业受调查者则满意度较低;因子过街安全性和交通有序性交叉分析中,仅有务农人员和其他职业人员正项计数略微大于预期计数,说明街道的交通有序性和过街安全性亟待提升(如表6)。

四、龙骧大街可步行性测评

(一)环境宜人性

一级因子环境宜人性中,经过加权评分可以得知,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对可步行性影响较高。在不同人群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各项人群特征都与因子植物景观的观赏性相关性较低。由此可得,植物景观在街道可步行性中主要是以功能性为影响因素,游人对植物的观赏性关注度较低(如图3)。因此,对历史街道的改造提升,应注意植物的观赏效果营造,包括大型植物组团设计,植物色彩季相的搭配等[8]。

因子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与年龄和职业都有较强的相关性,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对于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较为满意,而中年人对其满意度较低。这是由于青年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行动力,老年人则将足够的时间用于街道的景观。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大多只是途径龙骧大街,很少在景观空间中停留。由此可知,应当加强景观空间的可达性和空间吸引力,如增设港湾式停留空间,增加休憩空间入口等[9]。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景观空间的使用情况评价较高,原因是企业工作人员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不同,具有更多的外出机会。因此,要考虑增设私密空间以方便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交谈。

(二)步行舒适度

一级因子步行舒适度中,经过加权评分可以得知,铺装的平整性和铺装的材料是可步行性高影响因子。在不同人群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各项人群特征都与地面的平整度的相关性均较低,而地面的铺装材料与年龄和职业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此,步行者对龙骧大街的步行平整度较为满意,而他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铺装的材料等更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因子上。对于路面步行舒适度的提升,可以选取多种铺装进行设计,同时可以利用不同铺装的引导性,增加步行通过率。

青年人、學生、务农人员对地面铺装材料使用情况较为满意。根据实地调研,龙骧大街地面铺装多为烧结砖和工字铺以及水泥铺地(如图4),较为平整,步行舒适度较高。经过口头访谈可以得知,青年人和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来龙骧大街的主要目的不是单一的“途经”,更多的是逛街或者拍照。因此,具有历史记忆的红色烧结砖较受这类人群青睐。

(三)街道安全性

一级因子街道安全性中,根据加权评分得出的可步行性高影响因子是街道交通有序性和过街安全性。在不同人群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这两项与年龄的相关性较低,但与职业的相关性较高。不同职业的步行者中,仅有务农人员和其他职业人员对这两项因子的满意度稍高,说明街道的交通有序性和过街安全性亟待提升。经过实地调查,龙骧大街大部分路段的街道D/H值较小,且有较多车辆停放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如图5),成为步行畅通性的较大阻碍。同时,交叉路口的车辆停放也成了在提升过街安全性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图6)。在历史街道规划中,应当在街道区划周边留出车辆停放区域,同时由于街道的功能多用于步行游览,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城市交通的情况下禁止或限制龙骧大街的机动车通行。

五、结语

步行性作为评估历史街道空间和景观品质的重要标准,明确影响因素并进行量化分析能够为历史街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语义分析得出历史街道步行者在意的景观因子,在问卷发放和整理后,通过加权排序、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步行者的视角得出龙骧大街的可步行性测度结果。

在环境宜人性方面,历史街道应着重于景观空间的营造,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艺术化地分配好街道绿化,安排好土地和空间的使用关系。在步行舒适度方面,设计者需要根据人们的步行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一方面利用优质铺装来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以及连续性,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在步行环境中休闲和交通的使用要求。街道安全性方面,历史街道相关部门应该逐步意识到疏导交通,加强过街安全性和维持街道秩序的重要性,逐步实现历史街道空间“人本化”的思想转变,做到优先保障步行和骑行空间的思想回归。

本文得出的测度结果,可以为日后龙翔大街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这种使用单一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统计来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望各位科研者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指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章,徐高峰,李文越,等.历史街道微观建成环境对游客步行停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五道营胡同为例[J].建筑学报,2019(3):96-102.

[2]杨俊宴,吴浩,郑屹.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空间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9(5):33-42.

[3]贾科,杨哲,魏超,等.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新能源送出线路纵联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15):103-115.

[4]庞文君,刘伟,谢榕怡,等.基于青年人偏好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因子分析[J].中国园林,2019(10):130-134.

[5]马淇蔚,李咏华,范雪怡.老龄社会视角下的绿地空间可达性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2):95-101,116.

[6]赵春丽,杨滨章,刘岱宗.PSPL调研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J].中国园林,2012(9):34-38.

[7]王鹏,郭若曦,张晗,等.综合加权评分法在粉底液感官评价中的应用[J].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6):77-80.

[8]Lin,L,Chen,GJ,Yan,YL.A factor analysis of landscape metrics of particles deposited on leaf surface[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28):28391-28402.

[9]冯悦.基于步行者角度的城市可步行解读——以意大利威尼斯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2,34.

作者简介:

苏雅珏,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

冯悦,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