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州面人”的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

2023-05-21赵亮

美与时代·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建设方案非遗数字化

摘  要:网络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5G技术带来更深层次的融合。技术背景的变化,对于传统技艺的发展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从文化传承、现存问题、解决方案几个方面出发,依托菏泽代表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探讨在时代背景下“曹州面人”的辉煌、尴尬及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方案,从而探索可以带动地域非遗项目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曹州面人;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旧动能转化下的菏泽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 ——以‘曹州面人为例”(110)研究成果。

菏泽古称“曹州”,民间文化资源丰厚,截止到2019年菏泽入选国家级非遗26项,市级非遗项目总数达293项。其中,2019年“曹州面人”获批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

对“曹州面人”的非遗研究与保护工作是多方面进行的。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这一背景下,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智能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和新模式应运而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与保护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传统技艺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技艺文化产品化、经济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以便让更多人看到、接受。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活态”的“曹州面人”文化产品,有利于打造地域名片,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强自我认同的地域自豪感;有利于把握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推动地域数字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曹州面人”的文化传承

菏泽面塑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当时的面塑多为“花供”和祭祀品。“花供”供奉在正月初七的火神节。供奉对象是火神“燧人氏”,以祈求一年的平安顺遂。另外,在菏泽地区牲畜祭祀的习俗中,活物的宰杀祭祀给普通民众生活带来负担,人们逐渐以面粉捏制的牲畜赋以色彩代替了活物的牛羊。面塑得以从民间食品演变为祭祀品。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初现,产品的流通加强,传统花供制作者对花供制作进行了改良和发展,以适应民众逐渐丰富的心理需求。咸丰年间,江西面塑艺人王清源、郭湘云夫妇旅居菏泽,把江西面塑的细腻与菏泽面塑的豪放结合在一起。又经过其后人的不断改进,创作题材从信仰题材中逐渐脱离,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民生喜乐,题材开始以民间传说、戏曲人物为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面塑艺人走街串巷,结伴外出卖艺,甚至走出国门卖艺。“曹州面人”逐渐成为独特的艺术品类。

从文化传承中可以看到,面塑从日常食品到祭祀品,再转变为工艺品的发展历程。

二、“曹州面人”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加强,“非遗”文化的普查工作以及传承人认定的保护机制在不断完善。政府对“曹州面人”的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逐步推进,在手艺传承集中的穆李村建博物馆、文化街、采摘园,促进了观光、娱乐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手艺村落。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下述问题。

(一)民众对面塑持久关注度不足

作为一种技艺,“曹州面人”在走街串巷或在年节集市中,随捏随卖,制作者与购买者直接交流购买喜好是根生在民众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推行城市化的今天,集市生活在逐渐远离城市日常,面人的原生空间被挤压。随着5G生活的到来,各行业深度融合、万物互联,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精神生活的多样使得民众对于“曹州面人”这样一种现做现卖的技艺关注度缺乏。

“曹州面人”作为菏泽代表性非遗种类,传承保护中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及影像资料的留存。以复原度最高的影像资料来说,也只是单方面的传播,缺少与观者的互动性,很难调动人的兴趣,使之长久关注。

(二)面塑创新不足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不足表现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从材料上来说,深入“曹州面人”起源地穆李,面塑艺人们制作的很多面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塑”,材料替换成了各色的成品粘土,材料使用更为便利,但是成品黏土的材质很难做深入的细节表现。大量使用成品黏土,抛弃的是传统的蒸面技艺。材料抛弃了面,在根本上还可以称为“面人”吗?

从表现内容上来说,“曹州面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声名遠播,是因为当时的艺人把面塑与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戏文联系在一起,制作产品贴合了民众需求。在现在的环境下,生活娱乐不仅仅是故事与戏文,人们的喜爱及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面塑的制作还停留在戏曲人物及民间故事中。虽然面塑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人们的普遍接受程度,特别是青少年的接受程度不高。

(三)经济利益不足,艺人无法维持生计

虽然政府在支持,但是民众关注度不能持久,让面塑艺人的现实情况有些尴尬。作品出售困难,技艺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艺人生活却还要继续。穆李面塑博物馆在没有活动时锁头长挂,为了生活,面塑艺人们平时各有生计。面塑本身对个人、对地区经济带动并不理想。

三、面塑的传承发展新格局构建

在新旧动能转换契机下,“曹州面人”可以借助5G网络、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凝练“曹州面人”的文化核心,让“面人”在数字化技术中动起来,塑造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

凝练“曹州面人”的文化核心,要考虑当下人的生活状态与追求,也要植根于鲁西南地域的文化观念和行为,要讲活文化故事。菏泽有山东人的豪放、朴实,有华贵、娇艳的牡丹,地处中原腹地,文化艺术历史绵长,深受孔孟思想影响。孔孟儒家的美学思想是美与善的统一。面塑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形写神”,追求“形神兼备”,重视神态、气韵的表现。面塑的形态,体现出艺人的思想;面塑捏塑后,影响的是观者的思想。“曹州面人”的形态表现,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地方文化特色。在文化核心凝练中,面塑既要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要谋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

现在的创新题材虽有一些动漫人物,但还是以传统故事、戏文为主,制作体材跟时代脱节。那么面塑应当如何去面对传承,如何去创新?面塑如此,别的传统技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世界知名设计大师安藤忠雄曾说,对于传统的传承应该是精神的传承,而不是传承具体形态。依照这种观点,传承要做的是把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态度和精神传给下一代,而不仅仅是具体技艺形态的接龙。

这种传承的态度和精神必定是通过面塑的造型来呈现。在形和神两个方面来讲,形的层面是面塑的形态表现,而神的层面表现的则是文化和思想。形隐藏着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是文化借以表达的外在形式,人们对于文化意义的追求,让形得以传承和创新。因此戏文、民间故事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渴望和美好祝愿,因而面塑戏文、故事人物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这种接受和喜爱,大概等同于现代年轻人追捧的定制手办。要实现“曹州面人”以形传神,必须找到承载菏泽人文精神的原型,调研菏泽文化特色,并提炼应用于面塑的制作,比如穿戴可以使用牡丹纹饰或装饰,衣服可以是鲁锦,手里托拿的可以是黄河陶器等。这样既有地域文化性,又有现实生命力。

当前面塑形象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现代设计的发展,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对美的审视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一成不变的传统造型无法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这并不是说传统的造型不美,而是传统造型的元素怎样组合搭配应用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河南卫视通过提炼传统文化元素而推出的一系列舞蹈,利用数字化背景的映衬,在舞台上给观众打造了一个恢宏的立体画卷,观者无不震撼。原来文化活起来是如此美,令人炫目,让每一个国人心生自豪。

5G时代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以“曹州面人”为例探讨传统技艺在现代环境下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利用网络技术获得生命的延展。菏泽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利用数字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并有效地发展为地域名片,多角度地反映“曹州面人”文化遗产,有助于丰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和沟通,并带动菏泽地方文化的发展。

四、建设方案

(一)“曹州面人”品牌形象的确立

人的想象力不同,同一个字面联想到的形象会存在差异。品牌往往需要一个具象的形象来赋予情感,比如“中国梦”三个字,在字面上可以联想到的东西很多,个人联想转换为形象会存在很大差异,品牌就难以确立。中宣部的宣传片在《梦娃送吉祥,梦娃送美德》的系列短片中成功地让人记住了“梦娃”的形象,现在提到中国梦,就能想到泥人张做的“梦娃”,通过“梦娃”的七个动作,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面萌动可爱,深入人心。

品牌形象有助于受众清晰认知,有利于传播推广。营销学家P·科特勒认为品牌反映了属性、利益、消费价值、文化、个性、消费者六方面内容。这六个方面中,“曹州面人”品牌,首先在于属性、文化及个性的确立。属性必定是表现面塑的本质;文化则贴合菏泽地域文化特色,如牡丹;个性指面塑形象表现出的人格特性。品牌形象以一种具象样貌出现,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赋予它怎样的情感表现及成长的空间。如以儿童面貌出现,表现出希望、朝气;以年轻女性面貌出现,表现出美丽、温婉;以青年面貌出现,表现出力量、实干;以老人形象出现,表现出智慧、文化底蕴等。这个形象以面塑的材质塑造,并带有菏泽地域的牡丹文化特色。这样就与别的地域形态形成了差异。这种形象的差异化有助于地方品牌个性的确立,同时通过这种特有形象来反映地域文化中特征、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引导受众拥有一个特定的联想空间,衬托“曹州面人”形象的“鮮活性”。只有在这个形态确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衍生产品,促进消费,带来经济效益。

“曹州面人”目前缺乏一个具象的形象来做宣传,这个品牌形象可以以“曹州面人”为代表,由面塑艺人等集体创作,再通过网络投票,最终由民主商议确定。只有形象确立了,才方便以品牌宣传的方式去弘扬地域面塑文化。

(二)“曹州面人”品牌延伸视频

把静态的形象做成视频短片,这样的表现力更强,故事情节才能塑造出有肉有情感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宣传地域文化特色。这就需要在确立的面塑形象上以视频短片来叙讲菏泽故事。这种品牌延伸的成功代表是海尔集团,其为自己品牌打造的动画《海尔兄弟》,海尔兄弟出生在大海,在动画片里成为智慧、勇气的象征,寓意海尔集团的地理位置,精神面貌。

以前期打造的曹州面人品牌形象,做出系列性“曹州面人”定格视频或者短片动画片,如同《梦娃送吉祥,梦娃送美德》系列短片,来宣传菏泽地方风貌、历史传记、菏泽代表性特色(牡丹文化)等,通过这个虚拟人物讲好菏泽文化故事。在菏泽电视台、官方网络、热门视频平台等宣传,敞开网络的大门向外推动讲诉菏泽文化故事的“曹州面人”,成为菏泽文化名片,从而为菏泽文化层面新动能的成长提供更大空间。

(三)“曹州面人”数字化展馆

随着5G的普及,数字化展馆支持高清视频,以及不延时不卡顿的清晰网上交流。利用VR或AR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建设“曹州面人”的数字化展馆。展馆全视野覆盖,观看者可在数字展馆中独立行走,围绕感兴趣的展品多角度观摩,如果加入数字化讲解,将增加这种体验效果。这种数字化展馆、数字化展览逐渐兴起中,就像故宫的线上展览,全景虚拟漫游,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以近距离观赏故宫展品。这种沉浸式的直观感受,比实物展览馆更有趣味性。展品经过技术润色会比实物展馆中落灰、褪色、开裂的面人更有视觉吸引力。年轻人、小朋友对数字化展馆的接受程度更高,更易激发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加深记忆。观看者流量的增加,是对传统技艺了解的普及。

激发兴趣的同时在数字化展馆中教授“曹州面人”的技艺。“曹州面人”技艺的传承由师带徒的模式进行,一直到现在还有非遗艺人在自己的工作室以带徒弟的方式延续这种传承。面对面的这种方式,技法的教授上比较直接,但是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等使非遗传承人的带徒数量有限。展馆平台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非遗传承人的制作过程进行动态表达,学习者360°围绕观看制作过程,塑造出可控可感的学习场景,更为直观地学习“曹州面人”的非遗技艺。固定时间开通网上直播教学,为网上学习者解疑答惑。

按照非遗传承人的考核方式,学习完成后,达到非遗传承人条件的学习者可申请非遗传承人称号。打破限制,扩大非遗传承面。

同时,录制视频教学、开直播教学的面塑艺人可持续得到教学收益。

(四)“曹州面人”体验式游戏开发

青少年,甚至部分中老年也热衷于网络游戏。有人群基础,有网络基础,可以考虑开发“曹州面人”体验式游戏。这样在打造地方名片形象的同时,多方面地激发民众对于面塑的兴趣。前面提到的面塑形象、面塑视频、教学视频等都可植入游戏中。

从蒸面到制作技艺都融入游戏中,以任务奖励、游戏关卡奖励或积分奖励的方式兑换实物面人。游戏受众更广,更有趣味性,面塑文化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被潜移默化地接受,同时熟悉面塑制作技艺。阶段性可设立后期的实物制作活动,让游戏玩家从虚拟端到现实端体会面塑制作的快乐。

参考游戏模式,设置各个级别村落,设初级学徒期、中级学徒、高级学徒、大师级几个级别。

设计“曹州面人”新手村,游戏账号注册后分配到新手村,完成基本的游戏任务,可参考游戏设置简单的游戏环节,如种麦子、收作物、打面等制作面人前期需要的环节,让游戏新手获取制作材料。保护粮食的环节,可设置除草、除虫等小任务,并一定几率获取工具。工具及材料可售卖到商店或集市获取金币。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了解作物的种植,材料的准备。

初级学徒:在有了新手村种植的面及制作工具后,可学习蒸面、配色的技艺。蒸好的各色面,可留做自用,也可出售换取金币,或者直接跟别的买家交易,以货换货,各取所需。

中级学徒期:蒸面技艺学会后,可从初级学徒开始在花卉、人物、动物、场景等不同的类别中选择。选择一个类别开始从易到难开展游戏关卡。根据游戏视频步骤,在虚拟端开始制作,并把制作好的作品上交,评定分数,按照积分奖励的方式,兑换实物面人奖励。

高级学徒:领取任务后,较为熟练地从蒸面开始,制作某一主题人物及场景。

大师级:可以自己創作作品,并上传展示。

每个级别的任务都有相应的积分奖励。

游戏中教授的视频是面塑传承人录制的技艺展示。政府文化监管部门可固定时间段设置线下考核。组织能蒸面、会捏塑的游戏玩家,或者是网上非遗学习的人员,参与相关比赛,达到要求的,可申请非遗传承人称号。游戏与技艺同在,在互动中实现非遗传承。

五、“曹州面人”数字化推广的意义

“曹州面人”的成长根植于鲁西南的民众生活,是民众生活的一个时代缩影。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挖掘其历史发展渊源;也要原貌再现于当代。历史的荣光永远放在过去的年历中,文化在传承,在保持技艺文化的独立性和活性的同时,要关注、适应当下的生活方式及民众心理需求。一百年前“曹州面人”捏塑的民间故事、戏曲人物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民众的心理寄托;一百年后“曹州面人”同样可以为民众发声,题材关注后疫情时代、老龄化社会的民众心理需求,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年间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精神生活需求存在鸿沟,但永远不变的是普通大众对于生活的希望。

5G时代的到来是发展的必然,作为传统技艺要看到融合发展的契机,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活态的技艺文化,塑造的“曹州面人”形象和品牌将作为菏泽非遗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扩大对外宣传,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菏泽非遗新动能的成长提供更大空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作者简介:赵亮,硕士,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建设方案非遗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节约型高校建设初探
宝德学院应用型英语专业的建设方案研究
数字化制胜
贵州机顶盒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