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3-05-19运锋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运锋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内心深处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文章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主题展开探究,全面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以期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断凸显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价值,为小学德育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推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教师将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通过系统性的学科教育活动,以德育教育为教学主导,引导小学生自觉树立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使其能够在内心深处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对祖国、家乡产生深厚情感,形成为祖国建设和发展不懈奋斗的时代使命感。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教育价值,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中。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价值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关键课程,在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中也明确指出,课程教学要着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对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心智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促进作用。

1.1 丰富教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素材的拓展,能够从更多角度引入凸显教学主题的多样化素材,不斷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与主题相关且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可将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民俗游戏、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名人故事、体现中国快速发展的影视剧目等融入课程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素材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在多样化教学素材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1.2 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讲述,还应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特点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因此,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鉴于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应当注重知识教学,还要强调学生的心智培养,为学生提供知识、智力、思维、价值、思想、意志等方面的教育。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落实素质教育。知识与情感相融合的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1.3 突出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情感认同

当前,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多元文化席卷而来,碎片信息铺天盖地,如果不能对复杂、烦琐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辨识和取舍,小学生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分辨互联网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是学校教育应当重视的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辨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真伪和优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进一步突出本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围绕“政治认同”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使其能够主动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发展中英雄人物和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策略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规范的形成和法律意识的构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维度推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实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和爱国情怀的培育,教师就需要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度,不断增强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才能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活跃的、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形成家国情怀。

2.1 坚持三大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实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首先应当把握渗透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落实并加以优化,才能不断强化渗透教育的综合成效。具体而言,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三大要点,即“理解为主”“适时适当”以及“结合生活”。

2.1.1 要坚持“理解为主”的教学原则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且渗透教育的过程要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渗透要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要采用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渗透,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结构等情况的分析,确保渗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符合当前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及认知结构特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此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预期目标,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情感的熏陶。

2.1.2 要坚持“适时适当”的基本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辅助内容,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应当依托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出现,且发挥辅助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出现的时机和方式,且要控制好学习时长和学习范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2.2.3 要堅持“结合生活”的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抽象概念,其以价值观念的形式而存在。要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与生活具有紧密的关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对情感的感悟。因此,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的生活视角出发,抓取生活中“听说过”“看见过”“体验过”的内容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表达,由此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2.2 紧抓渗透契机,增强学生体验

从课程教学的实施角度来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渗透需要把握好契机,才能实现自然而然地引入和渗透,既要符合课程教学的主线,又能保持原有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爱国主义情感渗透的教育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后实践及作业三大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需求明确引入的方式、方法,以此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自然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

2.2.1课前导入中渗透

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求知点等展开设计,确保教学素材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导入环节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需要立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以此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在导入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与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交通发展的基本历程。

2.2.2 课中教学中渗透

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融入爱国主义教学素材,以此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或者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例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以古代科技为主题的视频资料或者动画片,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2.3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感

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想要实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教师需要创建生动有趣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 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使其在体验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仍然以《四通八达的交通》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我要去旅游”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描述自己乘坐高铁或者自驾到某一旅游目的地的经历。在此之前,可播放一段视频资料,讲述一对生活在某县城的爷孙乘坐高铁到省城旅游的经历。路途中,爷爷讲述他年轻时搭乘火车去省城需要一天一夜,而现在坐高铁仅需要三个小时,由衷地感慨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的民生政策密切相关,由此实现爱国主义引导,为课程教学做好铺垫。

2.4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亲切感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和热爱祖国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个维度的高度统一。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构建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有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此实现爱国情怀的培育。因此,学生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思考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鉴于此,在情感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顺畅的交流,既要及时答疑解惑,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发言,且能对学生的情感给予积极的回应。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情境下,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强化情感体验,实现爱国情怀的培育。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构建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积极围绕家国情怀的教学培育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增强课程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情感的渗透和浸润。通过情感性课堂的营造,让爱小家、爱国家、忠于祖国的情怀在学生的内心落地生根,持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综合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新时代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吴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8):147-149.

[2]吕文玲.紧扣道德与法治课程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7):11.

[3]李雯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1(25):29-30.

[4]李淑红.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天津教育,2022(18):37-39.

基金项目: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20]GHB2243”。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