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第三方力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14金华市统计局
□ 金华市统计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统计事业的发展之本,是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是落实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金华市统计局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在引入第三方力量保障单元运行、拓展基层单元化管理新路径上进行了积极尝试,稳步推动统计规范化向纵深发展。
| 购买统计服务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顺应统计工作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中,均提出培育和发展统计中介机构,鼓励各地、各部门以服务外包方式委托统计中介机构承担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任务。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通过购买服务,培育新型统计手段,促进传统运作方式改革,从“做统计”到“管统计”转变,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二)有助于提升政府统计服务效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统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级党政部门需要统计数据研判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制定重要决策,各行各业需要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调整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社会公众需要统计数据作为就业、投资、生活保障的重要参考。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向市场和社会“借力”,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性、市场性等优势,以实施主体的“独立性”保证调查行为的“公正性”,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统计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统计工作效能。
(三)有助于缓解基层统计工作压力
统计工作不仅要完成各项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汇总,还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高强度、严要求的质量管控,形成有应用价值和趋势判断的数据分析。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统计调查对象更具多元化和复杂性,作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外的第四支队伍,第三方机构的加入能有效缓解基层统计工作压力与严控机构编制的矛盾,减轻企业与统计部门的负担,补充人员力量,按时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 金华市购买服务的背景条件
(一)市场化运作的较早起步为机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2 年,金华市成立了全省首批统计中介机构—义乌市求实事务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事务所服务范围从初始的规模以下工业抽样样本企业统计代理拓展到统计业务代理、政府统计业务外包、部门专项调查、社会委托调查、统计咨询、统计人员培训教育等。兰溪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的统计中介机构相继成立,各类会计、审计事务所也开始涉及统计代理、业务外包,逐步形成了文化较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队伍。
(二)专项行动的全面开展为社会力量参与积累了有益经验
近年来,金华市不断加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力度,2019—2023 年间,每年开展专项行动,制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分专业、分地区对全市“四上”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为提高自查效率,及时分类整改,部分县(市、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当地统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力量对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摸。同时,大型普查中各级统计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也屡见不鲜。第三方机构在高频次的排查核查、指导服务行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步适应和熟悉政府统计部门相关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三)夯实统计基础的迫切需求为模式推广明确了工作要点
从县级层面看,长期以来金华县级统计部门编制数和在岗人数一直低于全省水平,平均每个科室都要对应2—3 个专业,工作任务重且压力大。从乡镇层面看,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多数乡镇(街道)统计中心已撤并入经济发展办等机构,不再单设,存在乡镇统计人员专职难“专”、队伍稳定性欠缺等现象。从企业层面看,部分企业统计员业务不熟悉,精力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全市基层统计力量与统计调查任务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对新领域统计调查项目的探求、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对提升基层基础水平的需求都加速了购买服务的工作进程。
| 金华市购买服务的实践经验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化基层末梢为统计前哨
金华市统计部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鼓励、引导、支持第三方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基层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级单元前哨关口作用。
1.协助配齐统计局内专业力量。在做精做细专业任务上,利用第三方力量熟悉和适应政府统计部门工作流程且不占用编制的优势,通过购买服务协助金华市统计局做好规模以上工业、县(市、区)综合、工业、能源、投资等专业工作;参与规模以下工业、规模以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协助部分问卷调查、一次性调查,配合做好常规指导、查询反馈、资料收集,减轻专业工作量,把更多精力投入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以及对数据的管控、分析、预测上。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两员”选聘工作上,利用第三方市场经济特性,机构调查员年轻化、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等特点,聘用具备经验、有责任心的劳务派遣人员充实普查队伍。
2.协力配足数据核查力量。为提高统计调查单位数据质量,进一步优化质量管控方式,金华市统计局及所辖各县(市、区)统计局分别向社会公开招标,全市共优选出9 家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机构,抓住数据上报窗口期,按月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专业、重点指标核查。将审核、评估中发现的数据异常波动、有多次修改痕迹的疑似问题单位作为重点对象,关口前移核实到每家企业、每个项目,及时发现隐患、纠正差错,指导企业整理原始凭证资料、规范建立统计台账,确保有依据、可溯源。2022 年各县(市、区)争取资金126 万元,委托第三方对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等主要专业开展企业(项目)核查3302 家次,2023 年为落实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核查力度,上半年落实资金100 余万元,由第三方完成核查超两千家次。
3.协同配强基层单元力量。金华市分别在东阳市、武义县开展基层统计单元化试点,探索形成两种单元团队组建模式。一是东阳市“统计小管家”模式,由东阳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统一招聘47 名具有统计、会计等专业基础的人员,根据经济总量、工作任务量,每个乡镇(街道)分别派驻1—5 名数量不等的“统计小管家”担任专职统计员。二是武义县“经济单元工作人员”模式,结合工业经济发展特点,有效整合发改、经信、商务、科技等主管部门基层联络员,实现职责“多员合一”,推动单元工作从多头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总结推广,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义乌市、永康市等地跟进学习,采取重点乡镇、开发园区分类配比,在编在职加社会力量按需配置的方式购买服务定责定职,进一步建强基层单元队伍。2022 年,全市共争取经费1727 万元,按照“专职专用、垂直管理、权责明晰”目标,通过第三方选配222 人作为专职单元工作人员。2023 年争取经费增至2161 万元,新增专职单元工作人员46 人,以联系企业常态化、服务企业流程化、指导企业规范化、帮扶企业精准化为标准开展统计工作。截至2023年6 月,全市四级单元共完成走访调研、活动管理1.3 万余次,服务次数居全省前列。
(二)“结果导向+正向激励”建考评机制提升工作质效
为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确保基层基础工作实效,金华市探索健全系统运行机制,细化明确工作职责,推动以“考”“评”“励”促变提能。
1.日常管理有考核。金华市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纳入《金华市统计局各专业业务工作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执行、工作保障四个维度对各县(市、区)开展评价,引导各县(市、区)争先创优,将基层基础工作抓实固本。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均印发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文件,将统计单元化建设列为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统计工作”中的专项项目,提高分值权重。部分地区先试先行,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单元队伍管理,由统计局、乡镇(街道)、第三方公司联合定期对单元工作人员从承担工作职责、开展业务指导、推广电子台账、完成催报审核、查询检查质量、组织单元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按照评分结果对第三方优秀单元工作人员予以奖金上浮的奖励。
2.工作落实有检验。按照《金华市统计局数据质量管控流程》《金华市统计局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内部移送工作制度》、各主要专业核查方案,将数据质量管控、核查结果运用于通报约谈、数据评估、执法移送、年终考评。为确保现场核查工作有序合规,金华市、县(市、区)统计部门抽取部分第三方核查企业进行复检复查,并在服务合同中明确,由统计部门按比例抽检,若发现业务指导不到位、核查结果不精准等问题,有权根据工作完成质量情况扣除部分经费或终止合作。同时签订《保密协议》,规定第三方须依法对走访、调查、核查中获得的商业秘密或者能够识别、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予以保密,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3.业务开展有规范。制定《金华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重点任务清单》等,将单元责任分解为4 大类,23 小类,细化工作标准。以永康市为试点,系统梳理单元化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单元内的权责边界,厘清单元内事项清单,形成《单元工作手册》,制定企业走访、专业核查、报表审核查询反馈等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制定工作计划表、核查信息表、走访记录表、问题跟踪档案,精准对单元内企业进行“画像建档”,让单元统计工作“留痕”更“留心”,对区域内企业每月全走访、每季全排查,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4.培训指导有方法。严格执行聘前资格测试和岗前专业培训。按照制度方法,培训专业知识、统计工作要点,帮助第三方单元工作人员迅速进入角色,更快更好地了解企业基础信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在统一开展数据核查时,由统计局专业人员统一培训重点指标取数、工作方式方法、凭证依据收集,确保核查到位、指导到位。金华市、县(市、区)统计局对乡镇和单元开展“统计法治+业务讲解”“集中轮训+小班化教学”式授课,单元工作人员对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培训服务,做到有新增入统必上门、有异常波动必上门、有指导需求必上门、有人员变换必上门。
(三)“聚焦需求+业务融合”以数字化改革助力单元运行
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搭建“数智金华”平台,承接浙江省统计局“统计大脑+应用”业务融合试点,梳理5 项改革清单,8 方面22 项需求清单和5 大场景清单,融合省级数字化应用部分功能,贯通于试点地区入企走访、核查检查、业务培训、指导服务等单元工作全过程,有助于量化评价第三方单元工作人员工作,让单元运行活起来,让统计工作沉下去,让线上线下联动起来。
推动基层统计学习从“人工”走向“智能”。一是建立学习对象库,解决如何分类问题。提取一套表报送单位、新入库单位和问题单位名录,实现日常单位自选学、新入单位首报必学、问题单位必学必考。二是建立综合知识库,解决学什么问题。更新标记1480 条知识点,可供乡镇、单元、企业统计员查询统计法律法规、各专业统计实务、指标要点等信息,并分企业类型、分统计专业、分指标类型进行精准推送。三是建立能力测试库,解决学习检验问题。扩充千道题库内容,根据基础知识点、报表填写要点、实操业务工作,对赋码企业依据差错指标精准选取相关题目,自动生成测试卷,可通过电脑、微信双端口登录,实现基层统计人员自主学习、自助答疑和答题测试。
推动基层数据管控从“被动”走向“主动”。一是分类赋码,数据质量一目了然。按照赋码规则,系统自动加专业手动对新入库企业、报送期内修改频率达到3 次、核查检查中差错率或差错额大于设定值、日常管理中数据明显异常的单位(项目)赋红黄码,推送短信和浙政钉消息给红黄码企业、单元工作人员,确保及时关注、及时走访、及时学习、及时整改。二是动态更新,跟踪转码一网统管。由单元工作人员按月度为单位对黄码企业进行“1+1”跟踪,对红码企业进行“1+3”跟踪,现场核实后在系统中上传相关资料,经过乡镇审核、专业审定,确定问题隐患消除后转为灰码。三是持续关注,整改情况一跟到底。单元工作人员对所辖区域内黄码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对红码企业加大核查走访频率,对红黄码企业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警醒警示,做好普法教育。督促企业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参与培训学习。
推动基层统计管理从“自治”走向“智治”。建立“数据入库—红黄码企业识别—企业学习测试—单元工作人员跟踪指导—专业审核—去灰码申请审核”的统计业务流程,完善企业、单元积分机制,对企业参与学习测试、数据质量、分类赋码等情况以及单元辖区内赋码比率、相关工作推进成效分别增加和扣除相应积分,形成单元和地区的综合排名,将排名情况作为数据评估以及对县(市、区)统计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5 个试点县(市、区)已完成全流程运行,涉及单元256 个、单元工作人员363 人、试点企业6581 家。根据系统赋码规则产生黄码企业115家,已全部参与学习测试,由单元工作人员跟踪指导。从今年统计调研、“双随机”执法检查结果看,试点地区单元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 优化购买服务行为方式的思考
从金华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情况看,第三方人员作为强化基层统计力量的有益补充,实现专职专用,能有效保障基层单元统计工作质量,由第三方组建的单元队伍受当地统计局直属领导并独立开展工作,不易受其他干扰,能有效防止干预统计数据情况的发生。而要长期有效开展这项工作,还需要持之以恒做好“两个加强、两个提高”。
(一)加大行政支持力度
深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方式,在政策、经费、举措上做好购买统计服务事项的统筹协调、系统谋划、落实推进。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扶持,助力本地机构规模化发展,引导外地具备资质条件的社会力量进入统计调查服务领域,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氛围。
(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一方面,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要求,采取公开招标或定向委托形式,确保流程、方式、范围、内容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强化全过程跟踪监督,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各级统计部门监管不缺位,各第三方机构责任不缺失。及时总结优秀方法、模式、举措,形成管理细则、方案指引等可推广复制的实践、制度成果。
(三)提高业务标准要求
对第三方机构从必需的设施、人员、企业内部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严格把关,明确硬性条件、服务标准。促使其为适应统计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注重团队培养和能力提升、完善内部考核和奖惩机制,力争形成信誉好、业务强的行业品牌,实现委托任务完成质效与机构自身发展的双赢。
(四)增强统计法治意识
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使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防治统计造假重要性和必要性;统计调查对象充分认识到依法统计是应尽义务,违反统计法律法规需承担法律责任,从而进一步理解、认识购买服务对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意义和成效,提高支持配合程度,为第三方机构的发展创造更优良的氛围、更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