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打造红色文化“3+4+5”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3-05-13景琦
景琦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是构建大思政格局、凝聚各类教育资源、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育人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与育人功能,理性面对育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育人模式,优化育人路径,科学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 红色文化 育人模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伟大斗争实践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形成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形态,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红色革命老区,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职院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滋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经济价值;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年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载体,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融入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之中,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德育价值。
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第一,对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研究得到了较好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进行了探究,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红色文化的育人状况进行了剖析,并对其问题进行了梳理,以学生的需求为突破口,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红色文化育人的理论内涵。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既是学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必须进行的一种理论创新,也是学校开展各种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
第二,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在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对当代青年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逐渐成长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现实功能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诉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勇敢奋斗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独特而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把红色文化作为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浸润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把理论武装转化为实际动力,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利于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把红色文化与理想、信仰、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依托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分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个部分,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二是对理想信仰的引导作用。在生活中,理想信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支撑,是一种激励学生继续向前、努力奋斗的力量,是大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学习知识、学习生存的根本,在大学生树立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理想信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大量的优秀思想,如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们的爱国、奉献、无私等精神,都是引导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秀素材。
三是对德育品质与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红色文化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可以震撼心灵、净化尘垢、弘扬正气。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就是通過红色文化的影响,持续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远大理想,在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面貌。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用红色优秀革命传统塑造新时期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职业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养料,它可以对大学生起到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还可以把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从而使自身能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心态。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挖掘不足
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总量丰富,为各个学校进行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实践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供给与有效满足高职院校的育人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大多数更偏重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精神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不强,使得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单一。另外,开发主体多由政府主导,忽视了多主体协同共建,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其他资源的优势,比如,借助省内优质大型企业的资金优势,借助优秀学校的红色宣传等,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力度不足。二是红色文化传播力度较弱。在传播主体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未能充分激发学生队伍的爱国热情和情怀,未能提高其对红色文化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在传播方式上,忽视了发挥互联网优势,很多宣传仍然停留在校内宣传栏、报刊中,未能充分借助融媒体的优势。
(二)红色文化育人方式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但育人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育人方式有待加强。一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对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并未加入思政育人的环节,导致红色文化育人质量不高。三是育人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法,很少带学生进行实地走访,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不足
红色文化育人应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递进,才能够形成“三全育人”局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充实了思政队伍,但是未将学生融入进来,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举行红色文化宣讲;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红色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学科并未将专业课程和红色文化素养相结合;在育人环节上,偏重红色文化课程育人,红色文化融入管理、实践、环境、网络等环节不够,红色文化全方位育人合力不足。
五、打造高职院校红色文化“3+4+5”育人模式
(一)精心实施“三红育人”项目,唱响全员育人“合奏曲”
第一,打造一个“红色思政育人馆”。在校内打造一个红色思政育人馆,依托这一重要的校内思政教育基地,充分运用“声”“源”全新交互体验,结合持续更新的红色教学内容,以精心设计印制的纸质活页作为有益补充,同步助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开展,聚力建设江西高职院校样板红色思政育人馆。
第二,组建一支“红色党史宣讲团”。选拔一批优秀师生加入党史宣讲团,包括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代表等。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百年党旗红·逐梦工匠绿”“我身边的党史故事”等宣讲活动,面向师生宣讲经典党史故事,讲好身边的鲜活故事、“工匠”故事等。
第三,擦亮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在做好红色文化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形式和手法,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将红色文化的教与学外化为一场有态度、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红色汇演,结合持续开展的红色走读活动,积极创建“红色班级”,推进红色教育专题团队化,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教学中设计”“设计中感悟”“感悟后践行”,充分汲取大思政课的红色力量,力争塑造江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品牌。
(二)创新“四堂联动”红色思政课教学模式,绘制全过程育人“同心圆”
第一,阅读红色经典的第一课堂。在第一课堂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红色经典著作、观赏红色影视作品、拍摄红色故事微作品、制作红色历史推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知红色基因。
第二,体验红色精神的活动课堂。策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感受榜样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红色主题现场教学;开展红色家书巡演活动和红色实地走读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课程汇报演出,让学生在红色汇演中内化为红色精神。
第三,创作红色作品的网络课堂。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实时共享,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码上学”全覆盖。传播红色文化,实现线上“红色走读”“云上游”全覆盖,通过媒体平台推介实践课程视频、链接红色基地,组织学生提交“云游作品”,接受“云端”红色洗礼。
第四,追寻红色梦想的社会课堂。组织“服务团”“爱心队”等学生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调研,开展精品示范课下乡、学生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关爱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研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江西红色教学实践基地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现场教学,感悟红色力量。
(三)打造红色文化“五+”一体育人体系,打好全方位育人“组合拳”
第一,“红色文化+赣鄱特色”。充分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建设具有赣鄱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如周二大讲堂、红色征文、红歌会、诵读红色家书等,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组织师生参加江西红色文化巡演等,力争打造一个“红色文化+赣鄱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第二,“红色文化+‘四史教育”。用活用实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学习教育,把“工匠精神”“志愿精神”嵌入“四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讲好红色故事,丰富“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整合红色资源,构建“四史”学习教育育人环境;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史”学习教育实效。
第三,“红色文化+年级分层”。推进红色文化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融合,试行分类分层育人。大一阶段,普及赣鄱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读物,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大二阶段,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嵌入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参观活动,开展革命优良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具有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准职业人。大三阶段,结合江西红色文化的“使命与担当”,对毕业生开展立志报国与爱岗敬业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第四,“红色文化+專业特色”。将红色文化传承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根据专业特点深挖红色元素,与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起来。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将红色文化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让他们主动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诚实守信、努力进取、团结合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品质,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培根铸魂。
第五,“红色文化+融媒体”。依托学校“两微一端”平台,建立多元传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突出受众群体的主体地位,增强融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创新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建设,培育一支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可堪重任、能担大任的新型职业人才。
六、结语
高职院校就是要聚焦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依托互联网拓展红色资源,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入手,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据此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提出现实依据,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3+4+5”红色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搭建一个科学严密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以“红”为底色的,理论素养高、思想认识强、精神品格好、综合能力全方位提升的成长成才平台,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68.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3] 罗进.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世纪桥,2013(9):29-30.
[4] 胡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打造红色文化‘3+4+5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 (SZZX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