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3-05-13位潇丹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

位潇丹

摘 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亦是赋予社会主义接班人生机活力的时代要求,更是达成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要把握“主力军”“主渠道”“主战场”,发挥“1+1+1﹥3”的效果,更要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统一,确保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当中。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课程思政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等目标,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使命任务,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武器。课程思政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协同育人”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而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系统全面的现代化,从表明价值取向、引领使命任务等方面为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赋予强劲动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亦是赋予社会主义接班人生机活力的时代要求,更是达成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因此,建设教师队伍、课堂体系以及开展课堂教学,将中国式现代化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思政,从而感染高校学生,激發其爱国热情,为国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奉献青春的同时实现自我

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素材。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以党的智慧和理论结晶塑造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等,使高校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活力。

(一)国家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地缘政治态势、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做出总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紧、任务重,完成这一项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青年强,则国家强”[2]。同时,青年也是影响党和国家发展的永续力量。因此,把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中,引导高校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有利于高校学生深刻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3],厚植国家大政方针,时刻提醒高校学生关注祖国发展动态,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维护国家的利益,用实际行动表明青年一代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实践价值: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的载体是所有课程,在外延上也包含了思政课程,而课程思政只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完成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大多数高校课程思政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格培养、价值观塑造等。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关内容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凝聚升华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既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又指引着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向,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等更新换代具有促进作用。这有利于更新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对高校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5]

(三)时代价值:赋予社会主义接班人生机活力的时代要求

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引入课程思政,指引高校学生站在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激励他们成为国家栋梁,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来的,是依靠自身力量走出来的。这有助于培育高校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千千万万“螺丝钉”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革命先烈们在党的领导下用实际行动“打江山,守江山”,“舍小我,为大我”,这能激发高校学生的满腔热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6]亿万个体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交织交融、交相辉映,通过不懈奋斗,造就今日之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引领高校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踔厉奋发、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二、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7]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势必形成自身独特的思想,理应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当中,培育高校学生的远大理想。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复制他国的已有成果,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勤勤恳恳、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的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把建设和实现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全面增强了我国现代化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人民主导、为人民服务的道路,集中体现了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有益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炉的社会主义文明。[8]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14亿多的庞大人口,中国人口数量占全球总人口的20%左右。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的初心使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亿万人民依靠勤劳智慧投身实践。

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0]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使得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指引精神文明。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现实逻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形成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新形态。

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也珍惜和平,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以前、现在,抑或是未来,都将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11],“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国经济具有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我国用七十余年走完了西方三百年的路,堪称世界奇迹。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社会长期稳定的因素包含经济稳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减贫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推进精准扶贫,成功使数以亿计的人口脱贫。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奇迹。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快的高铁系统。此外,中国还建设了现代化的机场、港口、公路和电力网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仍需继续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改革。

三、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施展“主战场”光辉;用好课堂教学,展现“主渠道”光彩,切实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引领高校学生切实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实践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授者——高校教师群体。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受教育者,需要教育者将中国式现代化之“盐”撒入专业课之“汤”。与思政课程有所不同的是,课程思政的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高校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都要进行系统学习,分学院、分专业进行研讨学习、集体备课等,全面学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专业所学,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生背景、学科逻辑、概念内涵等,为中国式现代化融入课程思政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此外,还要找准“切入点”,将其融入课程之中。中国式现代化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备课时要深耕专业知识,结合本学科知识和大学生课程实践特点,形象讲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将中国智慧传递给高校学生,让他们感悟中国力量,敬佩中国速度。高校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方法路径,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外联系。高校教师可以整合第三方资源,利用互联网深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应将课程思政加入教师评价系统当中,利用关键绩效(KPI)数据指标督促教师完成课程思政设计。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五个牢牢把握”,把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当中,使课程思政不偏离党心,最终引导高校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担当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施展“主战场”光辉

高校承载着育人使命,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高校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立足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克服课程建设存在的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的现象;有效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解决不同类型课程的横向协同存在的短板。首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有关家国情怀、人生理想、高尚品行等元素,将其融入课程当中,達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最终实现价值引领。其次,结合课程、专业等因素加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目前,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学科带头人未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导致各科教师独自挖掘思政元素,存在内容雷同的现象。例如,各专业教师都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学科负责人应站在专业角度,整体统筹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元素,科学规划,更好发挥“主战场”作用。最后,构建“一心双循环”的课程体系。思政课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及课程设置需由国家审核,凸显其专业性、政治性、科学性。同时,党和国家要求思政课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课程建设的统帅作用。专业课是课程的主体,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特色,理工科重研究、文科重文学等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所需人才相衔接,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素养课本身具有浓厚的思政元素,合理应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领即可。

(三)用好课堂教学,展现“主渠道”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以达成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教师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要把握好适当切入点,探索有效的融入方式和渠道,使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内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榜样示范、寓情于景等多元教学方式,贴近高校学生生活,使其更好地感受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个人所发挥的作用。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使其在课程思政中发挥最大效用,给高校学生提供平台,引领其体验课程思政的魅力、树立崇高理想、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增强课程思政的实用性和远瞻性。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课上课下、网络等优质教学资源,给予高校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需要双方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协同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

[2] [3] [7] [9] [10] [11] [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71,22,21,22,26,60.

[4]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378.

[5]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8] 骆郁廷,刘舒皓.中国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比较[J].思想战线,2023(4):19-29.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读懂名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