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共同体视域下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的有效互动
2023-05-13徐亚男
徐亚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 100086)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学术成果集中发表的园地,是学术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学界交流对话的平台,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随着现代学术体制向专业化、制度化不断发展,学术期刊从一般传播交流媒介到融入学术社群,成为学科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拟在学术共同体概念阐释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讨论以学术期刊为核心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以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为例,分析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有效互动的意义、特点及启示,旨在推动图情档学科建设,促进图情档事业发展。
1 学术期刊在现代学术建制中的作用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发表的重要载体,具有成果登记、成果鉴定、知识传播和知识存档四大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功能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是知识体系学科化、学科体系体制化的产物。
1.1 学术期刊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学术期刊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审制度来体现学术共同体对研究成果价值的认可,以保证研究成果质量和期刊出版质量,维护期刊的专业声誉。二是依托其特有的周期性、时效性、汇集性等优势,成为重要的学术成果发表载体。三是凝聚专家学者,分享学术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研究学术课题,搭建学术共同体平台。
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学科发展。学科建设的三大任务,即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1]。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为例,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支撑本学科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队伍。这些研究成果的展示、传播以及学者之间的对话交流都离不开作为交流平台、传播平台和话语权资源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发挥着独特的学术联系、学术支撑和学术影响作用。
自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战略以来,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话语体系,还是各大学的发展规划,都把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学界和高校管理者不仅将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方面[2],而且开始认识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构建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离不开一流的学术期刊这个传播平台。
一种优秀的学术期刊应该做到见证、记录和传承学科的发展脉络,将能够代表学科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在刊物上呈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一般媒介的性质,而且应与学术共同体融为一体,成为学科建制的组成部分。学术期刊依托专业的编辑人员、专业的知识积累和学界资源,最终实现把握学术发展脉络、瞄准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发展的目标。
1.2 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期刊作为发表研究成果的载体,在知识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以一定的学术规范及同行评议为基础,最终形成公共学术产品。按照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s Kohn)的理论,学术共同体以共享相同的学术话语并遵循统一的研究范式为基本特征[3]。学界一般认为,学术共同体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目标和兴趣,并遵循一定的规范而形成的群体[4]。
一般而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规范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学术交流;二是能够组织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三是能够凝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四是坚持学术原创和学术自律;五是推动学术的开放融合与合作共享。
现代学术的专业化、体制化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繁荣。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过程的成果展示平台,是学术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连接学术、学者、学界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学术生态中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共生共存、相互促进,在交流、探讨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1.3 以学术期刊为核心构建学术共同体是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5]。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特别提到:“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6]。”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把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重大任务,加强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同时还强调,要通过“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提升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提升出版服务能力”,加强学术期刊的出版能力建设[7]。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中央文件高屋建瓴地指出新时期学术期刊的核心价值、责任使命与目标追求,同时也为学术期刊构建学术共同体提供了实践遵循。
学术期刊成为学术共同体的核心组织者,符合学术期刊发展的规律,是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提升学术组织力,引领学术创新,展示优秀成果,凝聚学者队伍,增进学术交流,用学术语言阐释学科故事,建构自主的学科知识体系,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对学术期刊的要求,也是学术期刊的责任与使命。
2 学术热点评选发布是学术期刊建构学术共同体的有益尝试
学术热点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广受学术界关注和认可,产生出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的学术成果,能够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引发社会关注,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学术话语体系。学术热点通常围绕学科重要问题或学术前沿领域展开,通过对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推动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对该学科的学者、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机构规划制定、政策制定、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1 学术热点的产生过程及学术期刊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一般来说,学术热点会经历萌发、发展、成熟、消逝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学理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与社会热点不同,学术热点的最大特征是从学术视角切入,用学术话语表达,其生成机制可以是学术发展、政策推动、技术赋能、市场需求等。
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学术热点密切相关。学术研究在学者之间的交流、碰撞、争鸣、反思中不断发展进步,一些研究领域与主题因学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受到学界较多关注,吸引众多研究者进行研究,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通过学术期刊发表并传播,其整个过程就酝酿生成了学术热点。各类学术期刊综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凝结成以学术论文为载体,作者、编者和读者三位一体的学术联盟,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学术期刊作为记载、发布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必然会与学术热点产生持续互动。它既可以通过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及时反映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是学术热点的重要创造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学术热点作用的对象。在整个学术生态中,学术期刊的内容来自学者以及形成的学术共同体,是学术生产体系中成果展示与传播交流的重要环节。
学术热点评选虽然主要是对过去学术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突出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但实际上无论是学术期刊界还是学术界,通过对学术热点的研究梳理提炼,大家更关注在此基础上将产生的预见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要学术问题,以期把握未来学术发展趋势和学科研究前沿。
2.2 学术期刊主导学术热点评选发布的实践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持续繁荣,在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的强力推动下,学术研究开始渗透并扩散到广阔的社会领域,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学术与民众之间、学术与社会之间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互动。从20世纪末开始,便有学术期刊发布学术热点,涉及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考古学、传播学等领域,时至今日,发布学术热点的主体越来越多元,既有学术期刊,也有研究机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学界及社会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
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为例,作为我国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与服务机构,自2003年开始,就与《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二十届,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度十大学术热点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风向标。自2016年起,《经济学动态》杂志组成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热点研究课题组,采取以专家智力为主、文献计量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选标准,最终遴选出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献素材和宝贵的思想基础[8]。
3 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有效互动的实践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是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有效互动的生动实践,这一活动为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的有效互动提供了范例借鉴。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就活动的初衷、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意义以及特点做如下介绍。
3.1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
为了清晰记录和准确描述中国图情档学科与事业发展的轨迹与脉络,启迪学术研究方向,推动学术创新,自201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图情档系列刊(《情报资料工作》《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联合图情档39青年学者沙龙,联合举办了“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4届。4年来,十大热点评选活动成功搭建了学界与业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每年11月份开始启动,评选活动的所有通知、程序、规则都由依托图情档系列刊建立的公众号“图情档学界”组织、发布并实施。活动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网络投票、专家终审等程序,最终评选出当年的十大学术热点。为了提高热点评选活动的参与性、公正性、权威性,我们通过微信群组建了四大评审团队,分别是知名专家组成的“热点评选知名专家团”、优秀青年学者组成的“热点评选青年学者团”、图情档期刊主编组成的“热点评选专业媒体团”和广大图情档研究人员、从业人员等组成的“热点评选大众点评团”。在网络投票环节通过对不同评审团队的投票结果赋予不同的权重并计算得出初步结果,再经由冯惠玲教授、陈传夫教授、孙建军教授组成的终评专家评议组最终评议,评选出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
3.2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的意义
自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开始以来,一直得到学界和期刊界的高度关心、指导和支持,知名学者和期刊主编不仅积极建言献策,从热点推荐到网络投票全程参与,还亲自撰写热点入选理由和专家点评;青年学者热情参与,成为热点评选活动的主力军;担任终评专家的冯惠玲教授、陈传夫教授、孙建军教授,亲力亲为,始终把握活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费成、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多次参加热点发布论坛,并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马费成教授指出,对于社会科学而言,通过严格程序评选出的热点可以帮助人们厘清学科和事业的重要课题,观察现实动态,透视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从前述分析看出,围绕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等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的学术研究大多能形成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助力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热点产生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取向[9]。赖茂生教授指出,2022年的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工作……这是图情档学科一年一度的大事,对学科今后的发展走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次学科研究热点的评选和发布,如同以往几届一样,体现了图情档学科对社会重大关切的回应,体现了一个学科研究资源的聚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热点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发现新的重要科学问题或前沿领域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和启发[10]。
一年一度的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成为图情档学界的一大盛事。在每年的辞旧迎新之际,系统回顾与总结当年图情档学界重点关注的学科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追踪理论前沿、深切感受时代脉搏具有重要意义。历年评选出的十大学术热点,清晰记录了中国图情档学术成长的轨迹,成为引领学术发展的风向标。
3.3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的特点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活动持续性强、影响力大。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组建学术共同体,以媒体融合为依托,组织开展热点评选、热点发布、热点深度剖析系列活动,形成可持续、广泛性的影响力。《情报资料工作》《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及其公众号、网站组建了由青年学者、知名专家、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和终评专家五大专业评审团构成的规模庞大、专业性强的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及其网站、公众号多种媒介在活动的全流程中相互配合,各展所长,推动活动有效向广度、深度拓展延伸。“图情档学界”微信公众号以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掌上阅读的便捷性和学术推送的精准性,成为学术热点活动组织宣传的最佳媒体,而图情档学界各种公众号、各专业微信群的推送和转发极大地扩大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情报资料工作》在每年的第1期、第2期分别刊发热点发布论坛的专家报告、年度热点特邀专家的深度解读,将热点背后的学理性、系统性、政策性进行深度剖析。纸质期刊和网络媒体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使热点评选活动不断见诸各类媒体,扩大了图情档学科的影响力。
二是活动参与的广泛性。热点评选活动得到了图情档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从青年学者到知名专家,从业界人士到期刊主编,大家全过程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学术智慧。
三是评选过程的规范性和评选结果的权威性。热点评选活动开始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评选程序和规范,各个环节都尽量做到公开透明。每年的网络投票,参与人数都接近2000人次。正如闫慧教授所说,2019年至今,十大学术热点的三次评选活动,其动员和影响的学者和业界人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既是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界和业界合力提升学科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科建设开拓更广阔空间的集体尝试[11]。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层面的主流群体——学界领袖、期刊编辑、青年学者、研究生在前所未有的统一平台上开展学术交流,催生了诸如十大学术热点的评选活动、青年学者阅读书单以及青年学者学科发展专辑论文,形成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界的标志现象[12]。采用以专家调研为主、文献计量为辅的综合评选标准,以保证热点评选活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热点评选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马费成教授认为,4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使得图情档学科热点的发布越来越规范,参与性越来越广,权威性、科学性和可信度越来越高,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是对学科过去研究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研究的前瞻[13]。
4 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有效互动的启示
4年来,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秉承记录学术轨迹、厘清发展脉络、推动学科创新、助力事业发展的宗旨,图情档学界、业界、期刊界共同努力,发挥了展示学科成果、提升学科影响、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成功搭建了学术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
4.1 持续关注学术热点,把握学科和事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围绕学科建设、事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等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的学术研究大多能形成热点。图情档学界的学术热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类:一是重要时间节点上学科和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如新中国70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经验、创新与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百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十四五”时期的图书情报与档案事业发展与规划,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守正与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如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情报学新理论,面向疫情防控的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回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学术评价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学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健康信息学,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公共文化服务,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档案治理。三是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如数据驱动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智慧服务,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发展转型,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理论研究,元宇宙场域下图情档学科虚实融生的具象与意象。
这些热点反映了中国图情档学界在学术分工细化的趋势中对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的强烈关注,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凸显了学术研究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关键问题、紧密联系实际、持续深入挖掘、探索学术机理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追求。
4.2 深入研究学术热点,把握学术热点背后的学术机理
热点的形成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研究者对影响学科和事业发展系列问题重要程度的集体判断。马费成教授指出,热点不一定是学科前沿,但一定是学界和业界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学科热点的出现不外乎来源于学术导向和问题导向两个方面。学术导向主要反映学术界对当前学术进展和学科前沿问题的关注;问题导向则主要聚焦现实问题,受事业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服务于国家重大事件和重大需求[9]。
图情档学科新增长点的不断涌现,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回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强力赋能,为图情档学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从年度热点中可以看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话题不断涌现,问题导向和时代特征非常鲜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性、渗透性逐渐增强,更加注重学理化和系统性,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意识凸显。在“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守正与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些宏大话题下,用系统性、全局性思维构建完整的学理链。正如周文杰教授所说,从理论创新到学科转型与教育变革再到职业实践,会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闭环。这一闭环循环往复但螺旋上升,有效促进了理论发展、学科建设和职业实践的协同发展[14]。
4.3 科学利用学术热点,把握学术研究的客观规律
与社会热点相比,学术热点大都具有较强的学理性、继承性和延续性。马费成教授指出,未来的热点其实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我们搞清当年或近一两年与图情档学科或行业相关的国家有关重大需求、政策和事件,图情档行业自身的战略、重要政策指引、重要的学科进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就会围绕展开,形成当年的热点[9]。这对学术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可以从热点中分析学科发展的关键点和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可以从热点中预判研究趋势,从理论研究、实践发展、未来趋势的层面寻找选题。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不断涌现且不断变化的学术热点,研究者在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学术定力。一是保持恒心。学术热点虽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每个学术热点背后都蕴藏着一些亟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需求,需要进行长期稳定、持之以恒的跟踪研究。二是深入挖掘。学术热点因参与的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一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与支撑,同时也设立了屏障,要想超越前人的研究、推出创新性成果绝非易事,需要把热点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深、研究透。三是冷静思考。学术热点提出的问题本身热度很高,容易导致焦虑与浮躁,导致跟风研究。研究者只有对学术热点保持审慎的态度与审视的眼光,保持足够的耐心,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与不懈的深入研究,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厚理论根基的原创成果。
5 结语
2022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调整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强化学科核心内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学科边界、核心内容、基础理论、基本范式等都面临进一步创新与重建,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一是概念体系中要突出学科的独特价值,彰显中国特色;二是不仅要强化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还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发展;三是要从传统和数智环境两个维度推进方法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科学应用型学科,信息资源管理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行业需求、实践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和能力,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本学科、本行业的贡献。未来这些都将成为学界和业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