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实践探索
——湖北省石首市的调查报告

2023-05-13中共石首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石首市石首科技

○中共石首市委党校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为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探索构建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经地方推荐和集中遴选,目前全国共有72个县(区)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湖北省有石首市、枝江市、襄州区三个县(市、区)入选,石首市归属于涉农高校共建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2021年以来,石首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的决策部署,高标准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一、石首市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主要做法

(一)狠抓产业发展,促进提质增效

一是全力推进产业示范市建设。支持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9.45万亩、流转率73.1%,形成了4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带、10万亩优质果蔬产业带、红色旅游休闲观光产业带、田园风光休闲观光产业带。二是全力加快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实施“一企一策”工作计划,精准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助农惠农明显、市场资源丰富的龙头企业。三是全力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围绕“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虾”发展战略,建设品牌型、规模化、集群化、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体系,重点培育特色淡水水产品、优质稻米、菜籽油、生猪、家禽及蛋制品、蔬菜等六大农业产业链。四是全力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逐步形成东升、高基庙两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以枫林酒业、荆襄九郡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以湖北谭坛香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以湖北海铧、湖北好味源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以湖北鑫盛农牧为代表的畜禽产品加工。

(二)坚持集成创新,发展绿色农业

一是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综合运用。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大力推广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展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推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攻关。2023年,石首市加快推进了13项定向技术攻关,主要包括:抗病稳产优质小麦品种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一菜两用”油菜品种高产薹高营养高价值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皱皮柑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发、“鸭-蛙-稻”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筛选与综合提档升级试验示范、大棚“瓜-稻-菜”模式创新及全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与品种更新、露天吊瓜养分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与设施创新应用、长吻鮠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与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开发应用、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优质生态土鸡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规模化鸡场慢病防治新技术应用与示范、小龙虾加工废弃物衍生品研发及开发应用、“玉石首”区域公用品牌的塑造与商业化推广。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2023年,石首市聘用300名本市科技特派员深入各乡(镇)村、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学普及和技术指导,加强了“新农人”的教育培训工作。石首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产业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多人,为其传授种植技术、无人机操作、农机维修、病虫害防治、电商直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片区推进”思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片带引领抓乡村建设。系统编制了“三片三带”美丽乡村片带建设规划,以建设科创大垸、生态团山和旅游桃花为重点,着力建设江南、江北四条主要道路沿线“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从点串线扩面的整体提升,引领石首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加强乡村环境建设。围绕“三清两治一绿化”,把“拆危房、灭旱厕、清沟渠、美庭院”作为重点工程,推进“厕所革命”问题排查整改,做好新建户的“厕所革命”推进工作。同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投资2.3亿元采取建站、纳管、拉运方式治理了5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围,镇村环卫保洁人员达1400余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桃花山镇李花山村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东升镇新港口村修建特色民居、修建龙舟码头,高陵岗村大力推进乡村廉政文化建设,过脉岭村围绕“鸭-蛙-稻”绿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四)多方合作共建,高位高效推进

一是加强平台构建。为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成立了长江大学石首市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长江大学和省内外科研院所为石首市提供技术服务的研究基地,搭建开展学术交流、教学实验、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的多功能平台。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为发挥长江大学智力和技术优势,深化县校融合发展,围绕石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了13个“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与定向攻关”项目,组织专家揭榜、定向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含金量。建设院士工作站,主动对接院士专家团队,加强对油菜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千亩核心示范区的技术攻关,推进了油稻连作、油菜花海、油菜“一菜两用”等高效模式的示范及探索。以合方鲫2号的种业为龙头,带动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荷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湖北洪山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撑,在星光村基地实施转化最新科研项目成果“双水双绿稻鸭虾”模式。三是加强品牌打造。积极推进“绿色”和“有机”蔬菜品牌建设,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和绿色品牌创建。策划了“玉石首”推介活动,采取“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形式聚力互促,创建精品名牌。组织石首优势农产品参加食博会、绿博会、农博会、农交会、种博会等展会展销,办好“桃花山旅游季”“农民丰收节”“石首西瓜节”“紫米糍粑节”等,建设天字号、金祥米业科普馆。四是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切实加强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宣传,其中,新闻报道《石首市突出“三抓”举措促进油菜“一菜两用”》被《农业农村部科教动态》转发。

二、石首市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品牌建设效益不佳

石首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面积大、品牌数量多、产业布局散而小等突出问题。本土农产品品牌对外影响力和对内覆盖面均较为有限,“玉石首”的公域品牌效益未能充分展现。

(二)农业科技含量整体不高

石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意识不浓,在新品种研发、科学育种、设施农业等方面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在家务农的多为留守老人、妇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发展。

(三)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够

石首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荆州市级龙头企业30家,整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乏国家级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

三、石首市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发展为重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院士工作站。联合省内外大专院校,在天字号瓜蔬、马家垸葡萄、中湖长吻鮠、老河“四大家鱼”等基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科技优势,开展科技服务、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实现生产要素质的飞跃。二是组派科技特派员。除聘用本市科技特派员外,要积极争取省科技厅、荆州市科技局的支持,组派省级、荆州市级科技特派员定期定向到石首开展科技工作,服务石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工作。三是抓好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要坚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展鸭-蛙-稻、瓜瓜菜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石首推广,推进工厂化育苗技术应用,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大机耕机播机防力度,促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二)以建设示范基地为重点,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一是坚持围绕特色产业建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建设5万亩鸭蛙香稻、万亩油菜“一菜两用”、万亩西兰花、瓜瓜菜、火龙果、阳光玫瑰葡萄、皱皮柑、瓜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坚持围绕优势品牌建基地。壮大“玉石首”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培育万师傅卤菜、泥巴坨烂豆腐、“徐锋”牌西瓜等一批“乡字号”品牌,加快鸭蛙香稻、笔架鱼肚等特色品牌产业提能增效。三是坚持围绕打造主导产业建基地。依托长江大学科技优势,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围绕蛋鸡、生猪全产业链,重点建设牧原、凤来土鸡、鑫盛农牧家禽养殖示范基地;扶持鸿漫源集团、海铧水产,促进“四大家鱼”、长吻鮠及虾稻水产品深加工;扶持蓝迦琪食品、荆襄九郡米业、阳光油脂等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四是坚持围绕“三片三带”建基地。加快“三片三带”建设,集中力量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或三产融合发展,高标准实施农业亮点工程,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和亮点项目。

(三)以构建全产业链为重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创建“6+X”农业主导产业链,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提供优质、高端、精品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城。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油菜花海,构建六虎山、桃花山“旅游城市+核心景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风情廊道”全域旅游格局。三是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打造先进科技平台,利用长江大学科研、实验、科普及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元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四)以“玉石首”公共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品牌技术含量

一是设置农业科技项目。围绕“优质粮油、精品果蔬、特色水产、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列出问题清单,设置科技项目,组织专家揭榜,逐项推动解决产业培育进程中的重要技术问题。二是拓宽科研投入渠道。建立一系列专家服务产业的长效合作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及其他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制度,促进石首农业科技先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玉石首”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打造以“玉石首”为母品牌,以产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子品牌的“子母品牌”体系,塑造品牌形象、统一品牌包装;同时,加强“玉石首”区域公用品牌的渠道建设、营销推广、公用品牌的运营管理与维护。

(五)以推动机制重构为重点,实现乡村“业兴景美”

一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组建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全力打造长江大学及省内外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农产品常温物流和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农业产业链纵横融合,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发展格局。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深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打造联农富农有机纽带。巩固“一村多名发展顾问”,构建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依托农投及重点企业,形成企业主导、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发展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猜你喜欢

石首市石首科技
竹织叶野螟防治技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石首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的实践及探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厂镇:石首“四化同步”第一镇
科技在线
科学帮扶著文章 助力发展见成效——驻石首市李花山村“三万”活动工作队帮建工作纪实
服务“三农”见真情 真抓实干搞帮扶——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驻石首市桃花山镇李花山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掠影
窃蛋龙化石首现赣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