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思维视域的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策略

2023-05-10范怀华

教育界·A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科学思维

【摘要】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而支架式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渠道。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方式,搭建多样支架,助力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文章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教学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支架式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范怀华(1970—),女,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搭建各种支架,为学生提供发展科学思维的机会,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认知水平,系统建构认知体系,发展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以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五大环节为立足点,搭建不同支架,引导学生科学学习生物学。笔者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展示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搭建支架,做好准备

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搭建支架[1]。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可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梳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学习任务,搭建不同的支架,做到心中有數,有备无患,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灵活使用不同的支架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大概念下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通过学习该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细胞内的物质组成,为学习细胞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夯实基础。

实际上,在学习该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蛋白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等内容,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基础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学之时,教师可基于此学情引导学生迁移已有认知,如利用纸质模型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由此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此,教师应搭建多样化的教学支架,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如教师可搭建如下问题支架:“氨基酸结构通式有怎样的特点?部分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及以上的氨基或羧基,其他氨基或羧基在哪个位置?”又如工具支架,准备氨基酸卡纸模型、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视频等。教师可借助不同的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等,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二、情境切入,进入课堂

课堂学习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起点。情境式教学,是支架式教学的第二步,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情境切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搭建支架是其中之一[2]。搭建科学合理的支架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为发展科学思维奠定基础。所以,在开展生物学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支架,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活跃思维,高效学习。

比如,在教学“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小节之初,教师使用温故知新法,引导学生回顾氨基酸的结构。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同时搭建问题支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所学内容,具体问题包括“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有怎样的特点?”“部分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及以上的氨基或羧基,其他氨基或羧基在哪个位置?”“各种氨基酸有怎样的区别?”“人体中一共有多少种组成氨基酸的蛋白质?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等。

实践证明,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调动知识储备,联想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踊跃作答。如针对其中一个问题,有学生回答道:“人体中有21种组成氨基酸的蛋白质,而蛋白质自身多达1010种—1012种。”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地评价、讲解、总结结论,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此外,教师还通过继续追问,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如:“氨基酸数量是有限的,那么,它是如何形成如此繁多种类的蛋白质的?”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对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投入探究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在教师搭建的教学支架下思考、探究和学习。

由此可见,搭建支架,不仅能有效地将知识与情境关联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回顾所学,实现温故知新,并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三、独立探索,深化认知

独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学的第三步。实际上,独立探索的过程正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的过程。支架是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的支撑[3]。在支架的支撑下,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进行演绎推理,或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和掌握新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所以,在实施生物学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巩固对新知的认识。

在教学“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由此搭建工具支架。在播放视频之际,教师先采用整体播放法,完整地播放一遍视频,让学生初步建构整体认知。

接着,教师采用定格播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观看,从细节入手,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大部分学生了解了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于是,教师为他们发放氨基酸卡纸模型,继续搭建工具支架,促使他们迁移现有认知,操作氨基酸卡纸模型,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大部分学生能够基于模型积极思考,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并进行演示,直观地展现全过程,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操作之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并进行指导。

在学生模拟完氨基酸缩合脱水的过程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演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大家发现此过程有怎样的特点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再次回顾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细心审视,总结发现,认真归纳。

在归纳出特点后,不少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一种化合物。”还有学生说:“缩合过程主要是以氨基酸分子结合的方式进行接连,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立足于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顺势讲解二肽、脱水缩合、肽键等概念,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学概念。

教师搭建支架,使学生在支架的支撑下独立探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模型与建模能力。同时,学生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逐步掌握生物学概念,发展了归纳总结能力,增强了科学思维能力。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协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的第四步,也是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环节[4]。事实上,深入探究离不开科学思维。在科学思维的助力下,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由此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支架是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辅助工具。对此,在实施生物学支架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初步认知情况搭建相应的支架,促使学生与小组成员通力协作,进行深入探究。

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后,教师向他们提出如下问题:“在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两个氨基酸可以形成一个肽键。那么,在此过程中,三个氨基酸可以形成多少个肽键?四个氨基酸可以形成多少个肽键?n个氨基酸可以形成多少个肽键?”在问题支架的作用下,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为了增强探究效果,教师顺势提出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请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表格(见表1)。”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每个成员根据具体的肽键数,联系相关数据和所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当数据相同时,小组成员做简单说明,并将其填写在表格中。当数据不同时,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碰撞思维,得到统一数据,完善表格内容。

在规定的任务时间结束后,教师组织探究成果展示活动。部分小组毛遂自荐,走上讲台,展示表格内容,结合相关生物学知识详细说明数据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和总结。

通过协作学习,学生深入探究了新知内容,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各组成员或进行类比推理,或进行建模,或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发展了类比推理能力、模型与建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有利于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五、效果评价,归纳总结

效果评价贯穿支架式教学的始终,是师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方式[5]。在实施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应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助力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及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这一内容后,教师展示了一道课堂检测题:“假设用10个氨基酸组成长链,一共可以获得多少个不同的长链?假设用15个氨基酸组成长链,可以获得多少个不同的长链?有多少种排列方式?”

面对这道题,学生纷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自觉进行类比思考,迁移数学经验,建立数学模型。教师根据学生的模型建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一方面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助其提升学习自信心,一方面梳理問题答案,做好知识归纳。

教师应用教学评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发展了模型与建模能力、类比思考能力等核心素养。

再比如,在结束课堂教学之际,教师立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通过这节课,大家学习了哪些内容?”围绕问题,教师提出任务:“请建立思维导图,回顾自己学习的内容,凸显知识点间的联系。”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脑海中回顾课堂学习过程,由此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思维导图,形成知识脉络。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之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在该生介绍的同时,教师顺势做出评价和总结。如指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建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或是表扬学生的优秀之处,促使其建立自信心。结合教学评价,学生在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阶段,教师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沿着搭建支架、情境切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的路径,灵活应用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等多样化支架,助推学生灵活应用科学方法探究并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33):94-95.

[2]李钰聪.生物学科学史教学对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3]牛重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56-157.

[4]党振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9):131-132.

[5]李慧婷,李学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物学,2020,36(05):12-14.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