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3-05-09

体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外篮球育人

陈 杰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陈 杰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路径。篮球运动中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等思政元素,发挥篮球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推进篮球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华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在篮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研究认为:篮球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从理论知识、技战术和教学比赛三个方面挖掘课内部分思政元素,从运动训练、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三个方面挖掘课外部分思政元素,通过精心组织与设计,实现课程思政理念下课内外一体化的篮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高校体育;公共体育;篮球课;课程思政

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培育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篮球课程具有“寓德于体、融道于术”的独特优势。将“课程思政”理念主动融入高校篮球教育教学工作中,既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又符合体育强国建设的实际需求。它不仅能凸显高校篮球课程的“育人”导向,充分挖掘高校篮球课程的思政元素,而且能帮助大学生锤炼品格意志,强化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各门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高校篮球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顺应体育教学改革、落实体育教学目标、改善体育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体育和思政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重视思政元素,“立德树人”就会流于形式。推进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1 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术价值

一是准确定位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的价值导向。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勇猛果敢、顽强拼搏、奋斗进取精神,这是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推进篮球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篮球技能与锻炼方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和终身体育意识,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发挥篮球课程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

二是优化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结构体系。体育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开展,需要配套相应的结构体系。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对高校体育建设提出的要求,将新时代高校体育事业各个领域协调起来进行整体推进,为指导和完善高校篮球课程提供丰富的内容、严密的逻辑结构。

三是拓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篮球课程中蕴含的丰富“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为高校篮球课程改革增加增量资源。篮球课程具有内容涵盖广、涉及的教学群体和教学对象跨度大等特点。充分挖掘高校篮球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特质,及时补充新鲜的思政素材和内容,有利于提升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深度与厚度。

1.2 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价值

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思政”理念、“健康中国”纲要等文件的重要举措。挖掘篮球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篮球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兴趣、自主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的重要举措。普及篮球知识,传授篮球运动技能,提高校园篮球运动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是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全面推动三大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的重要举措。

二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篮球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理性启迪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进而达到“寓教于运动”的教学目的。在学习篮球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和坚韧不拔、遵纪守法、无私奉献等品质,为培养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2 高校篮球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类与分析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技战术和实战比赛。从理论知识层面、技战术层面、实战比赛层面全面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分类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

2.1 课内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2.1.1课堂教学准备部分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课堂教学准备部分的集合整队环节由值日生完成,全班同学听从口令整齐划一完成动作,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师生问好,让学生学会礼仪、懂得礼貌,学会尊敬师长与尊重他人。点名考勤督促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安排见习生,协助教师教学,让学生懂得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增强健康与安全意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养成乐于助人的好行为。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每节课可以指定不同的学生来担当值日生,完成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在口令调度中,增强学生自信,体验责任与担当。在准备活动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结合专项设计不同内容,调动班级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准备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为整堂课的进行打下基础。

2.1.2课堂教学基本部分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的基本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合理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再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与练,达到教学目标。篮球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体育健康知识、篮球专项理论、个人技术、战术配合和身体素质练习等。

在篮球课理论教学中,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价值与作用,学会自己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初步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进而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篮球专项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趋势,中国篮球的辉煌历程,欣赏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经典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篮球竞赛规则学习,让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体育竞赛都需要公平公正的规则来约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自觉遵纪守法。

在篮球课技术教学中,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突破、抢、断球、篮板球、防守等七大篮球基本技术,了解每一项技术的运用时机、动作方法及要点。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才能在实战比赛中占据主动。每一项技术的练习都要付出刻苦努力,在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中,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区别对待原则,采用分组、游戏、比赛等多种练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运球练习中,可以采用分组运球接力比赛的形式,引入竞争与团队合作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平竞争意识[3]。在传接球练习中,加入传抢球游戏,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与默契。在技术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挖掘每一项技术练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编排与组织达到育人目标。

在篮球课战术教学中,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传切、突分、掩护、策应、关门、夹击、补防、协防等攻守基础配合,进攻区域联防与区域联防、进攻人盯人防守与人盯人防守、进攻区域紧逼与区域紧逼等全队战术配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等,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战术配合,都需要全体队员全身心的投入,并把握好配合的时机,运用好相关的技术动作。即使出现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战术的失败。教师在教学比赛中检验学生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战术配合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每一个攻防回合中的战术应用;学生要准确判断,把握时机,运用正确的技术完成战术,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对抗激烈的比赛,让学生明白仅靠个人能力往往是无法取得比赛胜利的,需要全队的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才能取得胜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让学生经历比赛胜利的喜悦和失利的痛苦,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1.3课堂教学结束部分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课堂结束部分是一堂篮球课的最后一环节,主要是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放松身体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从高强度的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平静,缓解身体疲劳。在课后小结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方法等。接着,教师对本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与个人表现进行点评,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安排值日生有序回收上课所用的器材,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责任感。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课后加强练习,自觉进行课后锻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与执行力。最后是师生互道再见环节,培养学生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道德行为。

2.2 课外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篮球课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校园体育竞赛。南华大学的篮球课外竞赛主要有五对五篮球联赛、三对三篮球联赛和新生杯篮球联赛。春季学期为全校的男子、女子五对五篮球比赛,也是毕业生离校前的一次重大体育活动。竞赛规程发布后,各个学院会积极组队进行热身赛,相互之间加强交流,知己知彼,为比赛做准备。每场比赛开始前介绍双方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荣辱感。接着是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庄严肃穆,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双方队员相互握手致意和向观众致意,秉承友谊第一的比赛精神,相互尊重,共同感谢观众的支持,为观众奉献精彩的比赛。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激烈对抗,你争我夺,遵守竞赛规则,服从裁判员判罚,相信队友,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为取得比赛胜利不懈努力。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相互握手,排队向对方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裁判员致谢,体现高校学生的文明素养。篮球比赛中的每一个攻防回合,都需要运动员在场上随机应变,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观看比赛的同学,被场上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勇敢、拼搏、团结的优秀品质所吸引,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的特点,运动员在场上必须统一思想,服从于集体目标,形成一个整体,这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在篮球课外活动中遵守竞赛规则,增强制度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学校的各项体育竞赛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学校有关部门应重视校内体育竞赛,打造品牌赛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

3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模式分析

高校篮球教学由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内部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课外部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三部分[4]。第一,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掌握锻炼的方法和原则,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篮球活动,增强体魄,健全人格。第二,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内外六个部分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合理融入教学过程中。第三,通过创设多元课堂、建设学习团队、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第四,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评价。以上四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进篮球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篮球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具体流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篮球“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流程图

4 结语

篮球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推进篮球课程思政建设,顺应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5]。篮球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习得篮球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覆盖课堂教学中的全过程,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学校相关部门要重视校内体育竞赛,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体育运动队伍,鼓励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外出参加比赛为校争光,发挥体育竞赛的思政育人作用。

[1]张朝法.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4):75-78.

[2]高江航.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课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0.

[3]陈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华大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0):109-110.

[4]王寿秋,冯宇,佟彬,等.高校篮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现状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3):65-69.

[5]陈丽.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4):41-43.

College Basketball "Integration of In-class and Out-of-clas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

CHEN Ji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 Yang 421001, Hunan, China)

南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00900004085);南华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陈杰(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外篮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