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5-09任艳琴马明峰范丽红
赵 倩,任艳琴,杨 晶,马明峰,范丽红,张 媛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攀升,且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2020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已达126.91/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病死率更达到135.88/10万,冠心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负担[1-2]。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直达病变血管,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但术后一部分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导致运动耐量下降,心肺功能减低[3]。麝香保心丸是一种芳香温通类中成药物,不仅可以终止心绞痛的发作,还能预防心绞痛的发作,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具有较好的功效[4-5]。麝香保心丸对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影响的报道较少,CPET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心-肺-骨骼肌-细胞代谢的多系统功能和应激反应,其中,最大公斤摄氧量(VO2/kgmax)能较好地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2max%pred)是客观评价心脏病病人功能受限的金标准[6];无氧阈(AT)反映肌肉线粒体利用氧的能力,与运动耐量密切相关,且病人的运动耐量增加1~2 METs(代谢当量),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将减低10%~30%;氧脉搏(O2/HR)是心脏每次搏动的氧输出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是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斜率越大表明通气效率越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是反映心功能的常用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升高是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7-8]。本研究通过分析麝香保心丸对CPET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0月于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科进行规范治疗并完成随访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52例)。本研究经山西省汾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30~75岁;②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9]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已行PCI术,且病情相对稳定;③能进行踏车运动;④病人自愿加入本研究;⑤符合中医辨证类型。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期及室壁瘤病人;②严重狭窄性心脏瓣膜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梗阻性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率>100次/min;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双下肢肌肉骨骼关节病变、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电解质紊乱;④经积极控制,血压仍高于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
1.3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规范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研究过程中允许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必要时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对所有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确保病人药物依从性。试验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068),每次2丸,每日3次,餐后30 min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1个月开始对两组病人进行3个月的随访,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
1.4 观察指标
1.4.1 心功能及运动耐量评估 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行CPET,每次试验前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人首先行静息肺功能测试,然后在心脏康复师指导下进行CPET,本试验采用德国康尔福盛公司生产的耶格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分为静息、热身、运动、恢复4个阶段,受试者在递增功率的运动负荷下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实时监测机体的气体交换、心电活动、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在此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记录CPET指标VO2/kgmax、VO2max%pred、无氧阈时摄氧量(AT-VO2/kg)、无氧阈时代谢当量(AT-METs)、最大代谢当量(METsmax)、O2/HR、VE/VCO2-slope,评估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检查LVEDD、LVEF、RDW-CV、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1.4.2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10-11]。SF-36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及健康变化(HT)。SAQ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S)5个维度,
1.4.3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MACE为在3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死亡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CPET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VO2/kgmax、VO2max%pred,AT-VO2/kg、AT-METs、METsmax、O2/HR均较治疗前升高,VE/VCO2-slope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O2/kgmax、AT-VO2/kg、AT-METs、METsmax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VE/VCO2-slope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CPET指标比较(±s)
2.3 两组LVEF、LVEDD、RDW-CV、LDL-C比较 治疗后,两组LVEDD、RDW-CV、LDL-C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LVEF、LVEDD、RDW-CV、LDL-C比较(±s)
2.4 两组SAQ评分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PL、AS、AF、TS、DS方面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L、TS、DS方面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PL、TS、DS方面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SAQ评分比较[M(Q1,Q3)] 单位:分
2.5 两组SF-36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PF、RP、GH、VT、SF及HT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SF-36评分比较[M(Q1,Q3)] 单位:分
2.6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随访期间均无MACE发生。
3 讨 论
研究表明,即使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冠心病病人运动耐量仍低于同龄人[12]。因此,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而PCI术作为冠心病的经典治疗方式,可使血管再通而有效改善缺血症状,但部分病人在术后仍有不适症状,带来一系列的生活困扰、经济负担及心理问题。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升此类病人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病人预后。麝香保心丸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常用于气滞血瘀、寒凝心脉者[13-14]。《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专家共识》[15]提出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治疗各类慢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荟萃分析也显示,冠心病病人单用麝香保心丸或联合西药使用2周至6个月,与单用常规西药相比,可减少临床症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6-18]。但目前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的VO2/kgmax、AT-VO2/kg、AT-METs、METsmax、VE/VCO2-slope和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对Weber运动心功能分级轻、中度心功能损伤病人的心功能有改善作用[19]。结合现代药理学证据,麝香保心丸能够同时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微循环等作用,以此产生对心肌和血管的保护效应[20-25],说明麝香保心丸可从多途径、多环节延缓粥样硬化进程、改善心血管功能。治疗后,两组病人的SAQ、SF-36评分整体得到改善,且试验组SAQ评分的PL、TS、DS方面和SF-36评分的PF、RP、GH、VT、SF、HT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随访期间试验组病人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推测麝香保心丸未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历时10年的大型循证研究——MUST研究表明,长期使用(≥18 个月)麝香保心丸作为最佳药物治疗的联合疗法是安全且有效的,同时可降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频率和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6,26]。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CPET指标,提高病人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水平,且未增加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随访周期较短及样本量较少,本研究可能存在病例选择性偏倚,麝香保心丸对CPET其他指标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