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08黎霞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职危重症呼吸衰竭

黎霞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呼吸衰竭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常见危重症,可由呼吸道疾病、肺实质疾病、脑血管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临床表现为通气、换气功能的严重损害。机械通气是维持呼吸衰竭患者气道通畅,并为其争取救治时间的常用手段[1]。但有研究[2]指出,长时间维持机械通气会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损伤、呼吸机过度依赖等一系列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是维持呼吸衰竭患者充分氧供、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集束化气道管理是指遵循循证证据实施的护理措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是由专职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二者结合可以给予患者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3-4]。本研究主要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R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5],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大于50mmHg;②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③患者或家属知情研究目的和内容,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有创机械通气禁忌证:张力性气胸、严重肺大泡等;②合并严重呼吸道感染、颅内压增高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③未经气胸引流或引流效果不佳者;④依从性不佳或难以配合完成治疗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8.35±4.71)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11例,Ⅱ型39例;原发疾病:脑血管病变21例,肺血管疾病7例,胸廓外伤10例,呼吸道病变12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7.88±4.36)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9例,Ⅱ型41例;原发疾病:脑血管病变19例,肺血管疾病8例,胸廓外伤7例,呼吸道病变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期间均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治疗、体位护理、疾病监测、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观察组给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干预。具体如下:①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组建与培训:由医院护理部筛选出具有5年以上RICU护理经验的专职护理人员,共32人,设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为直接领导,另选择2名组长、4名副组长,所有小组成员均进行统一培训。②职责划分和质量控制:直接领导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理论及技能的培训,规范气道管理的操作步骤及流程。组长、副组长负责各小组具体环节质量控制,包括RICU环境控制、口腔分泌物清除、吸痰技巧、呼吸回路管理等。组员负责查房、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每周召开气道管理专题小会进行质量改进。③具体干预方法: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成员早、中、晚跟随医师查房,观察患者病况,口腔气管插管者予以保护套固定,每日定期冲洗口腔并吸取冲洗液,次数不少于4次,每日更换呼吸机呼吸管路,并消毒空气,确保空气洁净,根据管理流程定期吸痰、变换体位,帮助患者进行适当床上活动,包括抬臀、拍腿、拍背等,患者有异常则及时通知医生并调整护理策略。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居住时间、总住院时间。②血气指标。使用ABL90血气分析仪[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③肺功能指标。使用FGC-A+型肺功能分析仪(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④抢救结局及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抢救成功、转院、病死)和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感染、肺水肿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独立t检验;临床结局、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RICU居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组别(n=50) 机械通气时间 RICU居住时间 总住院时间常规组 10.14±2.15 12.25±2.03 25.53±4.01观察组 8.22±1.39 10.58±1.45 20.68±3.45 t 5.303 4.734 6.483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2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PaCO2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Hg)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Hg)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n=50) PaO2 PaCO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35.73±3.58 64.21±5.92* 68.22±3.22 55.02±2.71*观察组 34.84±3.66 74.94±6.14* 67.56±3.15 35.54±2.13*t 1.229 8.896 1.036 39.962 P 0.222 0.000 0.303 0.000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EV1/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EV1/FVC、FEV1%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抢救结局、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抢救结局及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难以保持气体交换通畅,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液失衡等症状,而长时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代谢紊乱、神经症状异常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6]。有创机械通气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不畅的重要辅助措施,对缓解肺功能障碍、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呼吸衰竭病情变化迅速,加上有创机械通气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将重点逐渐向护理措施上转移,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7]。

集束化气道管理是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的气道管理方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了疑难病专科护理培训的成员组成,可以充分发挥专职护理人员在临床急救中的职能作用,保障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质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RICU居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提示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与莫敏[8]研究结果相似。推测原因是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提高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配合度,其程序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病情控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严重气体交换障碍,血气功能和肺功能均显著降低,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PaO2、FEV1、FEV1/FVC、FEV1%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PaO2、FEV1、FEV1/FVC、FEV1%高于常规组,观察组PaCO2低于常规组,提示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能进一步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功能和肺通气功能,与吴美景[9]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纠正气体交换障碍,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机械通气策略,更利于充分发挥有创机械通气的最大效能。此外,本研究发现常规组抢救成功38例,转院2例,病死10例,观察组抢救成功47例,转院0例,病死3例,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并且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常规组的56.00%,提示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可以改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并提升其安全性。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成员熟练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理论,从查房中获得临床经验并将患者病情反馈给医生,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确保了护理良性循环,利于落实治疗措施、跟进治疗进程,因此降低抢救失败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导的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功能和肺通气功能,改善临床结局并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值得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专职危重症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呼吸衰竭》已出版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