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意识引领下“自然博物馆”班本化课程的探究

2023-05-05周铭殷

好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本化菌菇博物

文 周铭殷

“儿童博物馆”有别于成人博物馆,它是一个能让儿童充分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的场所。“儿童博物馆”的概念诞生于美国,是指专为儿童而设的机构(博物馆),是属于儿童的个人“专利”。因此,幼儿园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旨在为3~6 岁儿童提供易于感知的学习材料与环境,让其在这一场域中能够充分满足探索欲和好奇心,通过与展藏资源的积极互动促进儿童健康的社交、情感和认知的发展。我园基于“十四五”课题的研究,以“节日”(国际博物馆日)为切入点,对课程建设展开探索,在“广泛关注、深入观察、精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精神引领下,确定了实施“自然博物馆”班本化课程的基本步骤,即主题确立、展馆创建、项目推进和成果共享。

一、主题确立——追随幼儿兴趣需要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喜欢探究自然,是儿童自然博物馆的出发点,也是其重要的内容。创设自然博物馆,更应聚力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呈现一些自然生活中重要的、有博物价值的事物或现象,供幼儿欣赏与观察、体验与操作。因此,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确立课程主题的重要标准。

例如,我园中班结合节气和“寻秋”的话题,设计调查问卷,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走进秋天的大自然,通过形、声、闻、味、触多感官的体验,广泛关注并感知秋天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惊奇之心”。同时,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属于秋天的独特“宝物”,如种子、农作物、水果、叶子等。幼儿在向同伴展示并交流自己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讲述、聆听与观察,建立对秋天事物的认知,了解其差异性和丰富性。教师则从幼儿的交谈中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确定课程主题,如“神奇的种子”“奇异的果实”“美丽的叶子”等。

教师也要基于儿童视角,通过分析和判断幼儿的发展需求确立课程主题,以儿童经验为起点的课程能更高效地引发幼儿积极探究,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丰富经验。

二、展馆创建——巧用资源多方参与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与幼儿共同完成物品的收集、场地的选址与规划任务。

以大班“菌菇博物馆”课程为例,教师首先鼓励家长利用假期亲子活动时光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用照片、视频或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进而积累对博物馆的表象经验。回园后,教师利用谈话活动,以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在本班级或幼儿园内,寻找适宜菌菇生长与观赏的地方创建博物馆,并对收集到的“菇”类资源进行分类摆放,如“博物馆里有什么?”“收集到了哪几种菌菇?”“菌菇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博物馆开设在哪里比较合适?”等。

儿童博物馆环境除了呈现一些和主题相关的事物供幼儿欣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为此,在创建“菌菇博物馆”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尝试用文字、照片、绘画等方式制作各种菌菇的“身份证”(其中可包含菌菇的名称、类别、特征等),并创设“问题墙”和“发现墙”,便于幼儿在对菌菇展开探索的过程中能及时、主动将自己的问题与发现用表征的方式记录并呈现。这样的环境创设,不但能有效引发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积极互动,而且有助于探究活动的持续推进。

三、项目推进——重视直接经验获得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然博物能力和需求不同,自然博物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内容选择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基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能力以及活动的持久性等因素预设和生成课程活动内容,采用遵循课程游戏化精神,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发幼儿个体、小组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步步推进。

以大班“种子博物馆”课程活动为例,教师发现班内幼儿对种子的兴趣点和了解程度不同,便顺应幼儿的关注热点,及时对其已有经验与兴趣进行梳理,从而明确课程探索思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儿童本位,尊重幼儿的主动选择,通过整合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支持幼儿展开合作式探究,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通过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挖课程资源,让探究活动得以聚焦和深入,进而为幼儿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

四、成果共享——多元展示全园推广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多样化的表征让班级自然博物馆更加丰富、立体,让其成为一个能充分呈现幼儿学习轨迹的艺术化空间。教师及时回顾课程实施的过程,以自己独特的教育视角生动地记录幼儿的学习轨迹,撰写课程案例,并与幼儿合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课程故事书。我园不仅利用大厅、墙面等空间陈列课程故事展板,每学期还定期举行课程案例展评活动,为全园教师提供沟通交流、分享教育经验与成果的平台。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丰富的博物馆课程活动内容与精彩的活动瞬间,清晰地讲述活动中的主要过程、实施策略以及反思感悟等。教师在研讨交流中相互学习、启发思路,从而拓展“自然博物馆”班本化课程的广度。与此同时,我园还精选优秀的课程案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信息化渠道向家长、社会人士展示教育成果。

在“自然博物馆”班本化课程的探究过程中,幼儿对自然事物的敏感性、辨识力不断提高;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反复论证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显著提升。今后,我园将继续把可触碰的“儿童博物馆”理念渗透于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博物精神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构建更多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自然博物馆”班本化课程,让幼儿有更多运用多种感官的机会,在多样化组织形式中探索,获得深刻、鲜活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园“自然博物馆”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

猜你喜欢

班本化菌菇博物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博物馆奇妙页
蘑菇点点
初中班本化内驱式合作学习管理策略的研究应用
初中数学“班本化”导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幼儿园班本化戏剧主题活动的建构与实施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