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实效

2023-05-03陈默贵州财经大学

消费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倡议金融机构基础设施

陈默 贵州财经大学

引言

在2013年中共中央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已经得到上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响应,体现了“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基本观念。“一带一路”共建倡议以基础设施项目为发展目标,以企业为基本单位,以金融为动力和支撑。这段时间以来,我国初步实现了多层次金融主体广泛参加、资本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投融资机制逐步建成等金融实效。但是,在实现“一带一路”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国仍然存在着国内外参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加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金融错配风险加深、资金融通的地缘沟通障碍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推进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纵深建设,完善金融信息合作共享机制,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质量可持续地推动“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金融成效,并提供相应建议,促进“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可持续建设。

一、“一带一路”金融实践成就

(一)中央领衔政策先导,多层次金融主体广泛参加

金融是发展“一带一路”经济互助,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环节之一。现实中,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领衔驱动,国内外多层次金融主体广泛参加,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解决了资金难题。首先,我国通过搭建亚洲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银行等金融平台,打通了“一带一路”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基本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基础设施基金、企业债券等金融工具,开展低门槛信贷、开发性股份投资等金融政策,发挥了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为其他金融主体的有序进入奠定基础。

另外,央企和国企也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方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期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卡塔尔政府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建设了巴基斯坦卡西姆燃煤电站等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卡双方通过股份投资的方式进行合作建设,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最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通过信贷整合、证券发行、股权投资、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可持续建设添砖加瓦。在一些期限长金额高回报慢的合作项目上,各类金融机构联合融资或集团贷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导,亚洲银行积极参与的巴基斯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孟加拉燃气能源基础设施与开发项目等。而对于中长期股权投资,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则是更有利的方式[1]。实践证明,在亚洲中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铁矿石开发与冶炼等项目中,PPP模式都充分发挥了信用保障、信贷杠杆等作用,吸引多层次金融主体共同投入,满足了“一带一路”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是建设需求。

表1 “一带一路”各类型金融主体

(二)建成亚投行金融平台,资本流通规模扩大

金融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资金保障。由于“一带一路”影响的区域基础设施薄弱,有巨大的资金缺口和金融需求,我国力排众议,不顾国际上“地缘政治”的舆论压力,坚决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搭建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金融平台,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据数据统计,这五年期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累计信贷总额接近320亿美元,建设或建成项目接近160个。截至2021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旗下基金累计建设或建成项目47个,为“一带一路”沿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78亿美元。2021年中信保支持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和资金投放总额至1700.0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12%[2]。另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边区域的直接投资也逐年走高,截至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演变区域直接投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9年来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

(三)投融资机制初步建成,多边金融主体广泛参与

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与地区的60家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在华建设分支、签订协议等方式,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刻的“一带一路”多边金融合作盛况。在这次合作中,丝路基金作为包容性最强的基础设施合作投资基金,加强了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络与合作。除此之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瞄准能源、交通、农产品等基础行业,与亚欧南美开展了广泛合作。2015年起,上证、深证等中国金融交易所,与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开展股权交叉深度合作。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也与东南亚多个“一带一路”沿边国家或地区在信用卡业务、线上支付、外汇融通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这些多边金融主体广泛参与的交流活动,不仅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缓解了项目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文化风险,大大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项目合作中的价值和地位,削弱了美元霸权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威胁。

图1 2013年-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规模

二、“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金融困境

(一)国内外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国内相关学者(罗长远,曾帅,2020)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参与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政府需要对这些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红利支持[3]。首先,“一带一路”要求相关企业投入更多的前期资源,比如海外部门的建设成本和探索成本等,缺少政府的补助性援助,这些成本会直接提高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一带一路”参与企业原来的生产活动,在更多业务下,会产生资源紧缺的问题,间接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长周期慢收益的异国项目,使得参与企业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文化风险、利润风险,回报不确定性极高,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门槛和利率,恶化了“一带一路”相关企业的融资困境。特别是对于“一带一路”中心行业和密切合作省份的民营企业来说,融资约束的加剧是最为显著的。

(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金融错配风险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针对亚洲其他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4]。我国希望能够通过股权融资、集团信贷、技术共享等方法,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主权互利。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期限长、资金大、回报慢等特点,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一带一路”倡议,必然会使得相关金融机构产生结构性矛盾、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的短期存款难以支持大规模长期信用的期限错配,二是主权受限的股权融资难以满足多边金融平台的投资需求。虽然,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尽可能通过有限合作、集团信用、联合融资等方式解决贷款金额大、借款时间长和信用风险高的问题,例如中国银行出场组织了接近16亿美元的银行集团对约旦的发电站项目进行投资。另外,还有中信保一类的担保、保险机构,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降低风险。但是由于主权限制、外汇限制、资金期限错配等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等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还是难以得到发挥。

(三)资金融通的地缘困境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打造欧亚非大陆海路联合的经济循环,全程涉及数十个国家。然而如此庞大的一次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必然会因地缘合作而产生一系列主体之间原生或衍生的矛盾。首先,地缘政治问题会严重影响国际合作的进程,东欧西欧之间的历史矛盾、中东各国的能源竞争以及复杂多变的宗教信仰问题,都会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各个国家迥异的规则和文化差异提高了各主体之间交流合作的成本与难度。最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势力被排除在外,他们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给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扣上地缘政治、寻求争霸的帽子。此外,这些西方势力积极开展“蓝点网络”项目,计划在2027年之前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6000亿美元,力求通过国际舆论和正面竞争等方法拖慢“一带一路”的共建步伐。

三、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议

(一)促进金融系统、金融市场的全方位多层次建设

本文认为,想要高质量可持续地共建“一带一路”,就要从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证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完善金融系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融通的良好环境。第一,我国应促进多边合作平台、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商业银行、共建基金、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化合作,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各自环节资源配置的顺畅性和有效性。第二,我国应立足金融机构,开展互利共赢的金融服务,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是远大于融资供给的。这类项目普遍投资大、期限长,要求金融机构放下竞争,以集团信用或联合贷款的方式共同投资,分散风险。第三,我国要积极促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产证券化,并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单位进行流通,实现项目收益提前转化投资,大大加快“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第四,我国应广泛开展金融合作。共同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其中主要包括结算支付体系和统一监管制度两个方面,我们应坚持人民币为美元之外的第二结算货币,大力发展线上移动化、信用化的国际结算方式,同时加强各主体之间金融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以统一的监管手段、透明的交易过程保证“一带一路”过程中金融合作的安全性和公平。

(二)搭建金融信息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

我国应创建金融信息平台,缓解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联合沿边国家区域协调金融活动。一方面,帮助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银行继续深入参加“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活动,确保项目的信息披露质量并做好收集工作,同时积极分享有效信息,促进其他金融机构和项目之间的顺畅沟通,引入多方参与项目高效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我国还要保持我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中的领导地位,在搭建金融信息平台和征信系统,继续完善金融风险管控机制,时刻关注项目投融资的过程风险,做到项目发起者应尽的监控与管理义务。

(三)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应该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调动本国资金、撬动全球信贷杠杆。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除了要在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建加速城市化,还要充分利用国内金融资源。人民币是国内资本融资的重要媒介,更多的国内投资额也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国际市场的投资情绪。二是有利于降低国际合作的外汇成本。将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共建的惯用货币,一方面提高沿边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可以开发结汇机制,以中国的高信誉作担保,对各国交易收支按年结算,大大降低国际合作中的换汇成本。三是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削弱美元的全球霸权。国内将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惯用货币,国际上利用人民币的通用性和稳定性获得合作各国的认可,最后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市场上对抗美元的一种手段,减少国际交易对美元的依赖性,削弱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在实践中,我国发行的“一带一路”熊猫债,帮助欧洲筹集物流建设资金,促进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沿边国家和地区融资的重要工具,极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猜你喜欢

倡议金融机构基础设施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