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视角下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及创新机制研究

2023-05-02杜性东耿加勇刘欢熠李梅芳

酿酒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烟台葡萄酒融合

杜性东,耿加勇,刘欢熠,李梅芳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670)

自2015 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以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受到农业发展理论研究领域和各地政府的持续关注,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各地政府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优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融合规划。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烟台市政府积极回应国家发展指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为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烟台葡萄酒产业经过百年的发展沉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并在此基础上与旅游、能源、金融等行业交叉融合,形成了“葡萄酒特色旅游”“葡萄酒投资”等新生业态。同时,葡萄酒作为一种农作物加工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具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功能性特征[1]。

近年来,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深受学术研究界的关注,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胡宇橙等[2]基于AHP分析方法对烟台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烟台旅游资源总体质量较好,具备较大的开发价值,刘世松[3]在总结烟台葡萄酒产业优势上进一步剖析产业发展问题和瓶颈,指出烟台葡萄酒产业在品牌建设、协作机制、要素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厚植特色人文底蕴等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尹倩等[4]基于PEST-SWOT 模型,分析了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多层面的优劣势和机遇威胁。

本文基于农业多功能视角,通过对烟台市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与效果的分析,归纳葡萄酒产业多功能体现,结合产业融合形成机制提出葡萄酒产业融合的未来发展创新点,以期对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理论起源于数字信息领域,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产业的交叉与融合[5]。随着产业进入高水平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产业融合的现象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各行业在技术推动、需求引导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刺激下,不断涌现出基于不同产业间相互交叉重组,产业链条纵向和横向分化与延伸的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融合模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6]。产业融合下的新经济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一大批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苏毅清[7]总结前人对产业融合涵义的研究成果,将产业融合表述为在技术革新和放松管制等条件的推动下,不同产业在边界或交叉处出现融合,并经过技术、业务和市场等领域的一系列融合过程后,实现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跨界配置、优化整合,萌生出新产品、新需求,改变产业中企业竞争合作关系,最终促使产业间界限模糊化甚至消失。在产业融合类型上,聂子龙、李浩[8]将产业融合分类为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和全新产业取代传统旧产业进行融合4种融合类型。

在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与传统农业发展遭遇瓶颈等背景下,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转变农业发展现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农业三产融合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联合与集群、技术渗透等方式,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与优化组合,助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产业同文旅、餐饮、互联网、能源等第三产业的交叉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扩展,开拓多样化“农业+”发展模式,培养新的产业增值点,进而发挥农业多功能效益,以期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9]。

1.2 农业多功能理论

农业多功能理论是指农业除了稳定供给农产品、形成农业收入、保障农民就业等经济功能外,还具备社会、生态、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功能[10]。农业多功能理论是农业与生俱来的客观属性,是在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农业功能的重新审视与判断。多功能理论的提出给予人们全新的视角去评估农业生产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从有限功能到复合功能,从片面到综合,认识的螺旋式上升指导着人类农业发展从单一的生产供给走向统筹协调农业多功能,推动农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1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大多数,农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的切身利益。基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多功能研究,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席晓丽[12]从国情出发,指出农业多功能理论在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安全,改善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传承中国数千年农业文化积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农业多功能理论对我国的突出意义;高林英[13]综合了国内外研究与中国国情,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各功能又表现为多种分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性。认识农业多功能理论,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农业发展的认知水平,开拓创新农业发展路径与方式,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发挥农业复合功能,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2 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2.1 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

走过百年,烟台作为亚洲唯一“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果令人瞩目。烟台市统计局数字显示,2020年烟台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4 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7.25%和19.45%,全市葡萄酒上下游配套企业100 余家,销售企业、专卖店达400 余家。烟台葡萄酒在国际上获得各类奖项500多个,2019 年,中国品牌评价体系对烟台市葡萄酒品牌价值的评估为876 亿元。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需求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转换对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规划(2018—2025)》明确提出推动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烟台市政府基于葡萄酒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天然耦合性和与其他产业高度关联性的特点,逐步提升葡萄生产加工技术、推动建设产业集群、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横纵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培育挖掘新价值增长点,为推动打造以葡萄种植第一产业为基础,以酿造加工第二产业为重心,以休闲旅游、体育、文化等第三产业为核心的聚合产业业态,建设一大批具有多元融合特点的葡萄酒旅游资源,助力葡萄酒产业转变升级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复合功能的农业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业融合实践上涌现出以张裕、威龙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酒庄+旅游”等发展模式,以及以地区建设为代表的蓬莱葡萄酒产业融合示范区等产业融合集群带。

由图1 可以看出,烟台葡萄酒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多种具有复合产业特征的新业态,整合葡萄酒一二产业链条,联结产业各环节,构建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步。烟台龙头企业与建设示范区积极响应政府产业融合政策的呼声,逐渐搭建起连接上游葡萄种植、葡萄采摘等,中游葡萄酒酿造、加工装瓶、窖藏等与下游葡萄酒展销面向酒吧、餐厅、酒店等消费端的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基于纵向深化延伸的产业链条,烟台葡萄酒产业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推动葡萄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横向交融,衍生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葡萄采摘、葡萄种植等农事体验项目、依托企业葡萄酒酿造工业体验酿酒过程,学习葡萄酒酿造技术“工业+旅游”模式、根植烟台葡萄酒百年文化底蕴的葡萄酒会展,酒文化博物馆等葡萄酒节事,产业融合模式多元化,“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

图1 葡萄酒三产融合图

2.2 张裕“工业+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张裕葡萄酒公司成立于1892 年,是中国第一家工业化酿造葡萄酒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作为中国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公司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葡萄酒品质、打造顶尖口碑的同时,坚持长远创新战略,着眼于东西部两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在保障高质量葡萄原料供应的同时,贴近沿海消费者葡萄酒消费巨额市场,发挥高质量供给与海量需求的双重优势。张裕公司立足于现代化葡萄酒工业生产,横向连接文化、旅游、教育等第三产业,打造“国内八大酒庄、一个酒文化博物馆”的工业旅游布局,推动实现由生产、加工、销售流程点纵向连接成线,整合优化葡萄酒产业链条,再到向其他产业横向扩展融合成面的“一维到二维”产业发展升级。“工业+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效果显著,根据张裕2014—2020 年年度财务报告(见图2),除2020 年受疫情影响外,张裕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保持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潜力初现。2020 年张裕实现营业收入近34 亿元,其中旅游项目营业收入近7 千万元,旅游项目毛利率高达65.58 %。由观光到深度体验,由小众走向大众,从景点到景区全域、全方位、深层次葡萄酒特色旅游模式推动“工业+旅游”融合走向发展的高潮。2016 年,张裕获得中国旅游投资百强企业称号;2017 年,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景区入选国家旅游局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示范基地”。

图2 张裕2014年—2020年营业收入及旅游收入

3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效果评价

3.1 经济效益

(1)葡萄酒企业产业融合出现“一超多强”局面,“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企业作为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在推进产业融合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0 年烟台共有葡萄酒企业204 家,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100 多家,设备、资本、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推动烟台地区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要素供应市场,同时助力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为发挥烟台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裕公司作为烟台葡萄酒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创收、品牌、产品等诸多方面领先其他葡萄酒企业,引领着地区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上,“工业+旅游”“酒庄+旅游”等产业融合模式为众多企业所效仿,产业融合模式类型丰富度与效益让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烟台市葡萄酒企业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葡萄酒+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初见成效,随着烟台市葡萄酒旅游资源建设的不断推进,酒庄、会所、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经济效益上,葡萄酒旅游项目作为新的产业价值增值点,以其可观的旅游收入与高收益率的第三产业特性为烟台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旅游项目营收的占比还比较低,旅游景点建设上也出现了同质化的模仿现象,缺乏个体特色,文化挖掘深度与营销宣传上仍需努力。

(2)新葡萄种植经营模式推动葡萄原料高质量供给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一方面,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缺乏决定了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经营、集约程度低的生产模式,导致葡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另一方面,个体户信息渠道较少导致市场信息获取滞后,生产难以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面对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的双重挤压,农户生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突破农户生产发展的窘境、转变葡萄种植模式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目标的关键。

烟台市政府因地制宜,推动组建葡萄合作社,制定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化经营中,在壮大农村生产主体的同时,整合优化各类生产要素,推进集约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葡萄生产量与质的双重提升,产品竞争力与议价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农户生产效益。在葡萄合作社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融合葡萄一二产业,使农户参与到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中。以“中粮模式”为典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葡萄种植经营模式,集中地方生产要素,带动农户以社员的身份参与到新型经营模式中,有效的提升了农户收入与葡萄生产水平。但是,要看到合作社主体本身缺乏独立性,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较高,容易受到牵制,导致农户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

3.2 社会效益

(1)“产学研”三方联动助力人力资本提升

2021年,烟台成立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多个龙头企业与高校研究所,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增设相关葡萄酒专业,打造复合型人才,推动地区教育、人才、技术等资源的优化整合。“葡萄酒+高校+研究所”的创新融合模式推进了葡萄酒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葡萄酒人才的培养,葡萄酒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研究所培育新型葡萄酒品种、实验改进葡萄生产酿造技术,高校面向葡萄酒人才需求,增设相关专业,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产学研”三方联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人力资本提升。

(2)提供就业岗位,助力农民增收

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葡萄栽培师”“葡萄酒讲师”“葡萄酒酿造师”等新型葡萄酒职业不断涌现,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壮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吸收周边农户劳动力参与到葡萄酒生产中,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可观的工资收入改善了农民收入结构,助力农民增收。

3.3 文化效益

(1)葡萄酒文化旅游为深度挖掘葡萄酒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葡萄酒文化旅游作为“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葡萄酒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延伸。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葡萄酒酿造企业依托模式和酒庄依托模式。酿造企业依托模式以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为突出代表,根植于百年张裕历史发展和葡萄酒工业发展历程,馆内设立酒文化广场、百年地下大酒窖、历史、影视等多个展览大厅,系统全面的向游客展示张裕葡萄酒百年历史文化,为传承和延续烟台悠久葡萄酒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酒庄依托模式融合中外文化,打造高端消费场所,联结产酿销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葡萄酒文化氛围成为葡萄酒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现形式,突出代表有张裕卡斯特酒庄、中粮君顶酒庄、南山庄园等。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根植于葡萄酒文化,通过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打造葡萄酒文化标识等,推动传承和发扬葡萄酒文化,搭建葡萄酒历史与现代文明生活的桥梁,不断丰富其内涵与表现形式,为深度挖掘葡萄酒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2)品牌建设为葡萄酒文化提供宣传之窗

2017 年,烟台葡萄酒产品进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名单,品牌价值达876 亿元,连续5 年蝉联品牌葡萄酒榜首。品牌建设依托产品质量、产业规模、企业文化、历史底蕴等方面,葡萄酒文化作为烟台葡萄酒品牌的灵魂,为品牌赋予了历史厚重感和资历信赖,给烟台葡萄酒品牌建设打足了底气。同时,良好的烟台葡萄酒品牌声誉为展示葡萄酒文化提供了宣传的窗口,葡萄酒节、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等展现形式,在宣传烟台葡萄酒品牌的同时,推动葡萄酒文化走出国门,推进葡萄酒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使烟台葡萄酒文化走向世界。

3.4 生态效益

(1)标准化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葡萄酒产业链条的整合优化推进一二产业的融合生产,改变散落小农户集约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化肥农药滥用等传统生产模式,使农户以合作社或企业员工的形式参与到葡萄生产种植中,实现生产集中化,流转集中各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不合理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高资源利用率和有机农业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不少葡萄酒生产企业以“有机葡萄”为产品定位,创新“葡萄酒+能源”融合方式,将葡萄酒生产链条中产生的葡萄残渣二次利用,发挥技术优势将生产后阶段中的废料转化成动物饲料、土地肥料、能源等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葡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国际葡萄酒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改善

1987 年烟台被授予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烟台成为国际葡萄酒行业认识中国的窗口。多年来,为更好地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擦亮“国际葡萄酒城”的金标识,烟台市政府不断推进酒城建设,制定相关制度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20 年通过的《烟台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明确指出要推进国际葡萄酒城建设,加强葡萄酒行业监管力度,保护产区生态环境,实现葡萄酒行业可持续发展,为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头企业在葡萄酒生产中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行业生产标准,关注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多方投入形成了烟台葡萄酒城建设的强大合力,保护烟台葡萄酒产区生态环境,助力“葡萄酒+旅游”融合项目蓬勃发展,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4.1 产业融合创新驱动

4.1.1 技术创新

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为新型技术的扩散与渗透提供了可能,新技术的出现不再受产业领域的限制,各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走向更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多行业实现在高端技术层面上的会师,共同的技术基础为新技术在多产业领域的化用提供了可能,技术上的共享与融通推动了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和产业边界的不断模糊,催生具有多元属性的新产品、新业态,最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实现[20]。

4.1.2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产业生产提供了指引与动力。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具有多重功能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多优势,拉动产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另一方面,各行业在需求创造上主动出击,搭建新的概念联合,丰富产品涵义,创造性的培育和挖掘新的价值增值点,打造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特征的新型产品,助力产业间合作,实现融合发展。

4.1.3 企业竞争

产业内部,同一行业内部企业竞争激烈,倒逼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生产建设,优化整合生产链条,联结生产上下游,节约生产环节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提高,产业链条的优化整合推动产业内部的延伸,最终实现产业内部的融合发展。产业外部,不同行业强强联合,互相交换资源与信息,研发具有多功能融合化的新型产品,更好地迎合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进而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跨领域、多元化经营,推动着不同行业的交叉融合。

4.1.4 政策指引

产业融合的机制构建与路径指引需要政府做好相关顶层设计。政府是未来生产格局发展的指引者,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根据地区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政策方针、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搭建好产业间融合沟通的桥梁,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议价能力不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等劣势导致农民在参与融合生产发展过程中遭遇利益分配不均、参与主体感不强等问题,甚至难以参与到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保障者,有责任推动农业农村参与到融合发展进程中,规划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主体享受到创新发展红利。

4.2 产业融合表现形式

4.2.1 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产业向上向下的延伸与融合,在垂直方向搭建产业一二三产业的连接机制,通过将产业点连接成线,进而构建产业链条,实现一维到二维的产业升维过程,节省相关产业环节中产生的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成本,多表现在企业产品链条的整合过程中。

4.2.2 产业间拓展型融合

产业间技术、产品、市场等层面的融合,不同行业间在技术渗透交融的推动中,催生具有多重属性的新型产品,进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在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中多呈现为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与延伸,例如农业观光、工业观光、休闲旅游等融合模式,是最具有融合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

4.3 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

4.3.1 烟台葡萄酒产业多功能性体现

(1)丰富产品供给

葡萄酒作为重要的酒类饮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消费结构的升级,逐渐活跃在国人的餐桌上,葡萄酒产品的定位从高端向中端平民化延伸,烟台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拥有张裕、君顶、威龙等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品牌,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葡萄酒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丰富了酒类行业产品供给。

(2)区域引擎带动

烟台葡萄酒产业规模庞大,葡萄酒产业集群拉动着酒类设备、酒瓶生产、印刷与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专业化供给市场的形成与葡萄酒相关人才的聚集,助力农业生产、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的繁荣,作为烟台市的主导产业,烟台葡萄酒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提升,发挥着区域引擎带动的功能。

(3)农民就业扶贫

庞大的葡萄种植规模是烟台葡萄酒产业的重要支撑,完善的葡萄酒体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在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让农户能够以新的身份参与到高质量、集约化的葡萄生产中,拉动着农民生产主体地位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4)人力资本提升

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人力资源提出新的要求。企业方面,各葡萄酒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究所,在生产实践中改良葡萄酒品种和优化葡萄酒酿造工艺,提升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科研机构方面,技术人员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发挥技术优势,协助企业突破技术制约,为相关从业提供技术和理论帮助,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高校方面,面对企业人才资源的需求,高校与职业技术学校增设相关专业,为葡萄酒生产培育具备技术、管理、营销等多能力的复合人才,满足行业发展要求。“产学研”三方联动机制为推动人力资本的提升作出重大贡献。

(5)文化传承创新

烟台葡萄酒生产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生产发展中沉淀出的葡萄酒文化是历代葡萄酒人精神的结晶。烟台市政府不断挖掘和丰富葡萄酒文化潜力与内涵,根植于葡萄酒文化举办开展各类葡萄酒节事,为葡萄酒文化提供了宣传的窗口;另一方面,推动葡萄酒文化与地域饮食、社交等层面的文化交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葡萄酒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多元融合特征的葡萄酒文化,拉动地区整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美化城市景观

烟台市政府利用地方葡萄酒产业资源,拉动各方合力推进烟台葡萄酒城建设,擦亮“国际葡萄酒城”金标识。根植葡萄酒文化与沿海文化特色,规划安排葡萄酒特色旅游城市群建设,打造出葡萄酒酒庄、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会所等优质旅游资源,形成具有葡萄酒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为烟台城市风貌做出重要贡献。

4.3.2 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流程图

基于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多功能体现,结合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与表现形式形成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流程,见图3。

图3 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流程图

如图3 所示,结合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政策指引四个层面的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间拓展两种典型表现形式,以发挥葡萄酒产业多功能为目标,为产业融合创新指出下一步方向,多领域、全方位推进葡萄酒产业横向纵向融合,贯穿葡萄酒产业链并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从产业点到产业链再到多行业、全格局产业覆盖面的产业升维过程。

5 结论

综上所述,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目标,多功能性特征为行业产业融合创新指出方向。烟台葡萄酒融合现状呈现出以葡萄酒加工第二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主体为重心,政府规划为引领的多领域、多行业的辐射融合特征,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重效益。进一步细分出葡萄酒产业丰富产品供给、区域引擎带动、农民就业扶贫、人力资本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美化城市景观六个方面的多功能体现。

通过产业融合创新和形成机制的分析,立足农业多功能视角,提出农业三产融合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政策指引等动力下,横向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重效益的实现。

将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多功能特征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和形成机制相结合,构建产业融合创新流程图,为搭建“葡萄酒+”产业体系作出方向和路径指引。

猜你喜欢

烟台葡萄酒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融合菜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融合》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