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分析
2023-05-01韩轶
韩轶
武术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民族特色,在当今这个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时代对武术文化进行发扬能够提升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而对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要选择一批有天赋、对武术感兴趣的少儿对他们开展系统的培训,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本文从弹跳能力在武术运动当中发挥的作用出发,探讨了少儿武术运动发育特点和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最佳时机,最后提出了一些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科学路径。以期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作出微薄贡献。
武术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习武者一定是具备轻盈、灵巧、飘逸的姿态的。因此现阶段怎样对我国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也是武术训练领域的热点话题。
1 弹跳能力在武术运动当中发挥的作用
受到武侠类电影电视以及小说文化的影响,武术运动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崇拜和喜爱,武术运动不仅包括电视当中看到的酷炫的武术动作,还包括了跳跃、翻腾、屈伸、跌扑、回环等一系列套路动作。在武术运动当中这些动作都体现了运动员的力量美,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肌肉力量进行提升和对速度进行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而运动员肌肉的力量和敏锐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他的弹跳力当中。
首先,良好的武术运动建立在运动员具有优秀的弹跳能力、有柔韧性、灵活性的身体基础上面,这是由于武术套路当中一些跌扑、翻腾的动作需要运动员频繁的跳跃,并且这一类跳跃与其他运动当中的跳跃有所不同,虽然在距离和幅度上要求不高,但是要具轻盈、飘逸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其次,武术运动虽然具有多种流派但每个流派和每种武术套路训练过程中弹跳力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在少林长拳当中需要武术动作大开大合、具有明显的节奏感,上蹿下跳的动作比较多,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弹跳能力去支撑一系列动作。而南拳在动作上注重步伐稳健、动作刚劲有力,对运动员弹跳力要求相对较少。
最后,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是他们能否在做一些武术动作时在空中停留较长时间的基础,是他们做出标准而富有难度的武術动作的保障。弹跳力的训练能够帮助青少年提升现实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还能在长期的弹跳力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运动员耐力,提升少年运动员肌肉弹性,充分伸展他们的胸、腰、髋、膝、踝等部分,保证他们在完成武术动作时快速、有力。
2 少儿武术运动发育特点
2.1 少儿骨骼发育特征
少儿的骨骼正处在一个发育比较柔软、软骨成分比较多、弹性较大的阶段。这一时期少儿骨关节窝比较浅,并且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大多薄弱且松弛,关节活动幅度与伸展的范围比大,通过合适的训练能够使他们灵活性与柔韧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少儿关节牢固性较差,在训练过程中不当操作很容易导致脱位。此外,少儿肌肉虽然富有弹性、容易收缩,但其中水分含量较多,蛋白质和脂肪、无机盐等成分含量较少,具有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的特点。因此对少儿弹跳着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对正确姿势的培养,在前期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在训练过程中不可用力过度,防止骨骼变形,要将训练重点放在柔韧性训练上。
2.2 少儿心理发育特征
众所周知,少儿心理发展处在人生当中最不稳定的阶段,在情绪方面具有多愁善感的特征,但在思想方面精力十分充沛、思维具有极强的发散性。这对于武术运动训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着重观察少儿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变化,在心理方面及时给予引导。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武术运动训练是辛苦而又枯燥的,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支撑,这就需要教练及时关注少儿训练热情,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3 少儿神经发育特点
少儿的神经发育具有兴奋性与抑制性交替的不均衡特征,在13岁之前少儿神经易兴奋,神经敏感性较高,13岁以后少儿神经发育的抑制过程逐渐加强,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在14岁左右,少儿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进一步加强,少儿的综合分析能力显著提高并且能够快速的建立对外界的各种条件反射。到了14岁到16岁期间神经反应潜伏期明显缩短,分化抑制能力不断提升,对外界摄入反应过程中神经灵敏性高且神经物质代谢旺盛,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容易疲劳。
3 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最佳时机
一般对少儿武术运动员成绩呈现的最佳时机在14.4岁左右,女生在14.3岁左右。对少儿武术运动员的训练一般要保持在6年以上,因此在一开始挑选武术学习人员时男生的最佳训练年龄在8~9岁,女生在6~7岁。从人员的选择到最终呈现出优秀的比赛成绩这段时期内少儿武术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机能也在逐步完善,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指的是少儿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基于身体自然生长和发育在某一段年龄发展的特别快。
一般少儿对于弹跳力方面的敏感期男生在7到10岁、13~14岁两个阶段,女生在7~11岁这一阶段。因此教练可以通过这个敏感期以少儿学习发展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弹跳力的训练,为他们进行后续的武术专项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少儿武术运动员训练弹跳力的要点
少儿武术运动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随着他们身体素质、神经系统和身体机能的不断完善,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要领会越来越多。不过在进行日常武术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青少年素质和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因此教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循序渐进,从他们的长远发育出发,在进行弹跳力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练在开展训练时要保持训练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也是各项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要求,特别是基础训练方面要从小培养,上肢下肢共同进行,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确保少儿运动员在全面的培训下取得武术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是教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要与弹跳力训练结合起来,弹跳力的训练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少儿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且技术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融合也使运动员不断对武术技术技巧和动作进行反复回顾。
三是教练在设计训练计划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每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强度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人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要确保选择的训练项目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保证训练的开展是在运动员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保证运动的量在少儿运动员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因为训练过度而造成肌肉损伤,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会给运动员身体留下健康隐患。
四是教练要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少儿武术运动员对于训练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少儿武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抱有积极性和热情性首先要让他们对训练的内容产生兴趣。而少年人的性格特征就是“三分钟热度”,因此教练应该多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念与方法,引导运动员建立端正的训练态度,运用各种有趣的训练方法调动少年们的训练兴趣,通过多样化的训练项目避免反复机械的训练打击运动员们的热情。还要根据他们容易疲劳也能快速恢复经历的特点,采用间歇法或循环训练法来调整运动员的训练量。
5 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科学路径
5.1 注重动力性力量与静立性力量结合训练
武术运动不仅有跳跃、抡臂等快速有力的动心力量的体现,更有一些静态动作中静态力量的展现。例如武术动作“金鸡独立”“虚步亮掌”当中要求运动员具备极强的身体掌控能力,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身体的平衡力,也如武术当中的基础桩功:弓步、马步等,这些都是静态力量的集中体现。基于此对于少儿武术运动员进行训练要注重动态力量与静态力量的结合训练,首先在进行训练时先安排动态训练,再安排静态训练,通过这种有氧与无氧结合的科学方式让训练效果更佳。并且训练中要根据少儿身心发育特点与他们所学习的武术技巧动作在静态训练当中增加不同的负荷强度,着重强调基本功和武术技巧当中的发力点训练。其次在上肢和躯干部位的弹跳力、速度方面进行动态训练时要与杠铃硬拉等静态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少儿肌肉力量,且在训练时间方面不可持续过长,负荷量也要逐步添加,避免影响少儿骨骼的正常生长。例如可以让运动员在生活当中在树上画一道线,或者在宿舍墙上标记寻找目标点进行跳跃训练,在达到目标线之后再向下一个目标进行挑战,使其弹跳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5.2 注重科学的训练时间的安排
武术训练时间长、强度高,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巨大的消耗。因此,在对于少儿武术运动员开展训练时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为他们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首先由于个体身体机能的不同,每个运动员都有不同的兴奋点和疲惫点,在身体状态兴奋时进行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尝试一些困难的武术技巧的训练和高强度的训练,尝试突破自身极限。但在疲惫状态下的训练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糟糕的状态还会使运动员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教练在安排训练时间时要有的放矢,在安排训练时劳逸结合,在训练结束之后给予少儿运动员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身体和精神方面的调节,教练也要在日常训练中观察不同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熟悉不同运动员的兴奋点和疲惫以及他们的情绪状态,在他们处于兴奋状态时引导他们突破自己,在他们状态比较差时开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或者教练还可以在一些武术基础训练结束之后将跳皮筋、打沙包等游戏融入到运动员弹跳力训练当中,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氛围中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放松身心。
5.3 提升弹跳能力的具体训练
要想更好的提升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让他们在做出一些标准且难度较高的武术动作时确保身体能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就需要选取科学的弹跳力训练动作对他们的身体机能不断提升,这主要集中在对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在日常训练当中,教练可以通过蛙跳训练、深蹲训练等,深蹲训练一般以10~15个为一次,一次做4~6组,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们要明显感受到肌肉的酸痛,蹲下起来时要臀部发力,充分伸展胸、腰、髋、膝、踝等部分,并保证动作的完成快速、有力。此外,通过长跑、跳绳的方式也能够很好的对运动员下肢的耐力以及整体的运动毅力进行有效训练。这些训练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少儿能够跟上前期训练强度之后逐步增加负荷,增加负荷时的重量至少要达到人体一半重量,在训练开始前就为少儿运动员们讲解正确的训练要领,前期放慢速度注重动作完成的准确性,后期慢慢提升训练量,并且与放松练习交叉进行,更好的提升少儿运动员的肌肉弹性。此外教练还要对少儿武术运动员的踝关节进行强化训练,由于武术运动员跳跃幅度越大落地时踝关节所要承受的力度也越强,踝关节的强化能够让武术运动员在跌落地面之后关节有所缓冲,提升他们承受外力的能力。教练可以在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根据踝关节的特点设置训练前的热身动作,在训练结束之后对踝关节进行放松,为运动员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教练可以借助沙坑开战跳跃训练。例如,通过让运动员单腿交替跳跃或者双腿联系跳跃的方法尽可能的从地面向最高处跳跃,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当中感受腿部发力的关键点,总结如何发力才能跳得更高。
5.4 注重武术精神品质的培养
武术文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方面的传统。因此对少儿武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提升,还要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当中谦卑、敬畏、礼让、坚毅、恒志的精神品格,让少儿武术运动员从小树立高尚的武术品格,通过训练建立优良的作风、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现在的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十分优渥,少儿进行武术训练是一个单调且枯燥的过程,需要在日复一日的磨练当中不断提升武术技能,为了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教练可以在训练结束之后为少儿运动员播放《叶问》《少年黄飞鸿》等与武术文化相关的电影让运动员们了解学习武术的真正意义,了解到这些民族英雄用武术救亡图存的大义,在感受到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的同时以这些英雄学为榜样不斷激励自己,建立学习武术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弹跳力力训练是一项科学、系统且长期的工作。而弹跳力作为武术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是完成高质量武术技巧动作的生理基础,良好的弹跳能力不仅能保证武术套路连贯、潇洒的完成,还能帮助武术运动员展现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因此教练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始终将以运动员为本,要探索更多训练方法,避免训练的片面性。依据不同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注意训练的节奏。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将武术技巧提升训练进行融入,使少儿武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