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体育游戏引入高职健身气功选项课的思考
2023-05-01李增娟
李增娟
随着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个性化健身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对于许多不擅长跑跳、个性含蓄、体质较弱的学生而言,运动强度较小,舒缓易学的健身气功无疑成为优势选项。体育育人应秉持扬长补短的原则,即应满足当下的身心需求,也应放眼未来发展。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交融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格体系,与健身气功项目教学形成优势互补,提升课程育人效能。
1 引言
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同项目对健康的促进效果千差万别,健身气功作为难美性项目,不仅能改善人体脏腑机能,提升柔韧、力量、协调三项身体素质,对学生常见的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不适也有明显的调理效果,因项目本身多以个体习练的形式呈现,与群体交流方面的育人形式尚有欠缺。体育游戏拥有娱乐、竞争和交流的属性,在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表达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精神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道德素养和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健身气功课程的育人不足。
2 基本概念及其时代价值
2.1 健身气功的概念及其时代价值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开发行推广的功法共计十一套,分别是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十二段锦、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明目功(青少年版)明目功(成人版),每套功法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随着功法的推广和交流,健身气功所承载的时代价值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
首先,健身气功追求身心和谐,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注重道德涵养,通过广泛地习练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健身气功是具有中国风格的技艺,“形”“神”交融间渗透着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通过深掘和汲取,使之与当代文明相协调,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健身气功动作徐缓、强度不大、好学易练、场地简单,健身作用明显,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器械等限制,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的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体育游戏的概念及其时代价值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结合人类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式和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健心、学校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游戏展现出更加多维的时代价值。体育游戏可有效提升参与者的体质;全面发展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参与者习练的积极性;促进参与者的智力发展;提高参与者对体育课的认识,有更好的兴趣上好体育课;激发参与者团结上进的精神;帮助参与者更好的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可根据项目、形式、身体素质、活动技能、年龄等进行分类,其中,根据项目可分为球类游戏、田径游戏、体操游戏、武术游戏等,而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柔静类项目,在编创专项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受项目本身淡泊、贵柔特质的影响,局限于模仿类游戏,无论是运动强度,还是游戏效果都难以达到大学体育课堂游戏育人目标。因此,将各类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引入健身气功课堂,进行适度的融合,不仅是育人手段的有益尝试,也是对传统健身气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希望通过实践中的躬行和沉淀,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传统文化润心田、体育游戏强心志的育人目标。
3 体育游戏提升健身气功课程育人效能的具体表现
3.1 体育游戏能有效提升课堂人际交流的效能
通过近几年健身气功选项课的观察和体会,从项目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选择健身气功项目的同学大部分比较内敛、内向,近半数同学不够自信,主要表现为害羞、不善于表达、情感表露慢热,在不同专业的合班课上,较少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不易建立活泼热烈的同窗情谊。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言,学习如何与人建立融洽互通的友谊是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样也是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团体任务类游戏,还是分组竞赛对抗类游戏,甚至是最常用的体能接力类游戏,都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主动性,在收获欢乐的同时,也增进了同窗之间的了解,打破原有的性别、专业、人际壁垒,让临时组成的团体真正成为一个班集体,享受共同成长的乐趣,体会团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游戏中收获更温情的友谊和更有温度的人际关系,使自身人格呈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存在。
3.2 体育游戏使沉静的课堂动静两相宜
大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个性和人格的黄金时期,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千差万别,尤其是在选项课模式下,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擅长程度,主动选择运动项目,无论是对项目本身的认可度还是契合度都很高。从学习角度,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项目专业知识,但从成长角度,古朴静怡的健身气功在给学生平和身心的同时,单一的项目教学也会压抑学生在该年齡段美好的活泼特质。通过体育游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体现自身敢拼、敢赢、敢做的一面,释放运动潜质,感受更强大的自己,给沉静的课堂平添了些许趣味和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体味运动带来的雅致体验和热烈生趣。
3.3 体育游戏有助于改善学生在寒冷时节的学习状态
健身气功作为原地柔缓型运动项目,在寒冷的寒冬季节进行户外练习,常常会使许多学生因适应不了严寒,缩手缩脚,精力无法集中。与诸多热身方式相比,体育游戏特有的规则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忘却暂时的寒冷,不仅能提升身体预热效果,也能改善学生的习练状态,使身心在寒冷的时节依旧保持较好的练功状态。
3.4 体育游戏彰显“求同存异”育人情怀,提升课堂学习幸福感
健身气功的习练人群较广,既有体格坚朗的老、中、青,也有体格较弱的幼、残、弱,不同人群对于习练功法的目的、态度、情感各有不同。作为学生群体,高职选项课面向的学生又与体育民传专业的学生习练诉求有所不同,他们的学习目标重在了解、熟悉、基本掌握,不会在课上和课下花太多时间,将一个动作反复练几十遍,以求精准专业。
如果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反复习练功法,难免会使高职学生觉得乏味,在同一时间段同一运动场地,充斥着各种热闹非凡的运动项目,难免会使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生羡慕。此时,将体育游戏引入课堂,以“求同存异”的育人情怀,为学生提供即有趣又专业的运动养生课堂,更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们的课堂活动需求,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5 取长补短,体育游戏助力学生运动素质发展
健身气功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运动项目,不易受性别、器材、场地、气候、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受众人群广,易学易练的优点。但对于高职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想通过单项学习达到各项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目的尚有欠缺,比如对灵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的提升作用相对有限,这不仅与健身气功的运动特点有关,还与课堂整体的运动负荷强度、负荷量有关。
许多竞赛类游戏都需要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自身运动潜能,通过游戏设计,适当的拉长跑、跳、投的时间,将游戏难度进行升级改造,不仅能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激烈程度,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提升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健身气功特有的调息、调心以及以力量、柔韧、协调为主的调身练习,从而实现学生运动学习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4 将体育游戏引入健身气功课程的注意事项
4.1 非寒冬时节,应遵循“先静后动”的运动原则
健身气功作为绵缓柔静的养心项目,旨在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合一”达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锻炼效果,在学习和习练过程中强调意识专注、形体端柔,讲求形体和意识的统一和放松,要求学生在自我调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来自外周和内在环境的影响,提升周身定力。
体育课堂和日常健身有许多共同之处,日常健身多以“先静后动”为原则,如同一时间段,需要练习健美操和瑜伽,通常会先进行以静为主的瑜伽,在进行节奏欢快的健美操。如果反过来练习,通常会使人产生难以入静、心神不定的后果,同时,也会因活动不充分,身体未完全预热,容易形成运动损伤。因此,在非寒冬时节的健身气功课堂上,让同学们经过系统热身,调息入静后,自然的进入练功状态,以“一气合成”的教学节奏,帮助学生守住心神,以不调而心自调的状态,轻松完成入静准备。
4.2 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择应遵循“素质互补”的原则
大学体育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运动素质为基本目标,其中包括肌肉力量、耐力(包括心肺耐力和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六个方面,不同项目因技术组成和规则要求的不同,对几大运动素質的干预强度也会千差万别。健身气功作为养生类运动项目,在动作技术层面注重上下相随、刚柔并济、平稳舒展,通过长期习练,可有效提升人体的柔韧、力量、协调三大素质,此外,通过专注力的提升,可间接提高灵敏素质。
为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实体验和有效提升六大素质,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选择环节,应更多的注重以肌肉力量、心肺耐力、速度、灵敏为表现形式的游戏类型。如以搬运为运动形式的力量类游戏、以接力为主的速耐类游戏、以行进间障碍练习为主的灵敏类游戏、以静力性平衡练习为主的肌耐类游戏、以口令识别为主的应激类反应游戏,以上游戏类型可以帮助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的取长补短,促进运动素质的协调发展。
4.3 将“集体奖励机制”纳入体育游戏规则,可有效提升健身气功班学生的运动效能
体育游戏的输赢机制是活动娱乐性和激烈度的规则保障,在游戏结束时,教师有时会对输方进行惩罚和鼓励,有时会对赢方给予奖励和表扬。鉴于健身气功班相对稳静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多采用奖励和表扬的方式进行游戏总结,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奖励机制”在集体游戏中的应用,可帮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感和自我价值认可。其中,奖励可分为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分值奖励,不同的奖励形式所产生的效果各有千秋。如精神奖励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输的同学,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给予赢方高度肯定,既能让赢方产生获得感,也可以培养输方赞美他人的大度品质,其乐融融;物质奖励可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也可以是课前请每一位同学各自准备,赠与赢方的神秘小惊喜,这类奖励充满了趣味性和不确定性,给游戏活动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在体育游戏中有更好的发挥;分值类奖励通常是期末成绩的加分项,这类奖励对于体能较好的同学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于体能相对较差的同学便是雪中送碳,在组队过程中,教师需以“男女比例相同,体格平均”为原则随机组合,在规则讲解过程中,应凸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游戏性质,让同学们认识到个人对于集体的重要性,点燃“为集体荣誉而赛”的热情,可保障集体类体育游戏竞赛的高效进行。
5 结语
健身气功作为养生类运动项目,其特有的古朴沉静、舒展大方,对学生身、心、灵的健康发展有极好的助益。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其热烈和趣动的运动气质与养生类运动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体育老师,以服务学生健康行为和高尚意志为宗旨,活学活用,在实践中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未来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项目之间的适度结合,取长补短,能为高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经验支持。
(作者单位: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