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2023-05-01陈伟鹏
陈伟鹏
体育作为小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教学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双减政策的提出,也使得广大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积极地转变,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工作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教师应当要树立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意识的目标,通过基于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1 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落实减负增效要求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小学体育教学也指明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来看,不论是爆发力还是肺活量,或者耐力和力量等其他身体机能水平,都正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究其原因便是学生的体育锻炼量严重不足,这与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以被人们所重视,且学校与教师也能够基于实际的教学需求来制定对应的体育教学目标,以此来实现促进减负增效理念的落实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意识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实现对双减政策含义的深入理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1.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需要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爱上体育锻炼,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而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带动下,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全面地优化,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体育学习氛围,并使得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与体育教师展开近距离的接触和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教师也能够与学生之间展开情感方面的沟通以及交流,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关爱和鼓励。这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大大提升,同时也直接促进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身体机能的有效锻炼。
1.3 引导教师与时俱进,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需要教师通过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来作为前提条件。在双减政策下,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而通过积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推出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视野,使得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和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地探寻和了解。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够被引导着树立与時俱进的教育工作思想,进而促使其实现个人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减负增效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加注重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2 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2.1 运用先进媒体技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标准技术动作的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动作要领,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方能使得学生的动作熟练度得到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过程较为复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时间受到严重挤压,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水平难以实现提升。
而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教师便可以积极借助先进教学辅助技术来为学生进行体育标准技术动作的演示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解,便于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理解和领悟。通过媒体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来将一些体育运动比赛的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带领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竞赛规则、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对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而对于体育标准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分解动画的形式来讲一套完整的体育标准技术动作进行拆分,并逐步地向学生进行介绍和指导,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譬如,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羽毛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身体协调性不足、起跳时间不对以及击球姿势不正确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运动效果,还会使得学生的身体更早的出现疲惫感,不利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进行有效地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课程中为学生进行羽毛球赛事的转播,并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就羽毛球比赛的规则、得分机制以及一些技术动作为学生进行介绍和讲解。在羽毛球运动员一次次的扣杀得分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被有效激发出来,纷纷跃跃欲试,想要尝试羽毛球运动,并从中体会运动的乐趣。如此,教师便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随后,教师便可以将羽毛球运动中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动作以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带领学生在羽毛球场中进行集体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指出其中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接触羽毛球运动的初期便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最标准的动作来逐步加深对于该项运动的学习,进而在后期实现各种动作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准。这不但能够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也使得学生能够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2 融入游戏教学元素,开展趣味体育运动
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当要端正教学态度,树立科学的教学思维,应当要认识到学生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作为开展高效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要积极遵循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尊重,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其处于年龄阶段的喜好,以合适的教学引导方法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来吸引其融入到学习环境氛围中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需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元素,打造趣味化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应当要依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设计,使其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加强以及运动技能的提升。通常情况下,体育课堂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课前准备、课程讲授以及课后总结。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讲授环节,忽略了课前准备对于整体教学起到的铺垫和引导作用,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单调,使得体育教学讲授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譬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准备阶段,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如拔河比赛、两人三足以及摸石头过河等,这些活动能够使得学生进行充分地热身,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以及体育精神。教师通过在游戏活动中为学生进行相关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介绍,便可以使得学生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水平,以此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水平的有效提升。
2.3 注重个案调查研究,发挥体育教学效用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应当要对开展个体案例的调查研究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以此来判断体育品质教学成效是否实现了有效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融入到学生集体当中,与学生展开积极地交流和对话,并在于学生的谈论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获取到相关教学信息,经过汇总和分析后对体育教学策略作出适当调整,以此来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准实现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个体案例的教学调研工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学习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体育学习和训练计划,以此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发挥学生的体育特质,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体会取得成就带来的满足感,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以及战胜困难的坚韧不拔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譬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跑步训练和竞赛活动来不断提高个人的身体机能,并在取得比赛胜利后,对跑步这项体育运动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学习和训练热情,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心得到了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对于这类学生,便可以通过加强其跑步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能力基础上进行不断地突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使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塑造个人优良的精神品质。同样的,对于一些体育学习能力较弱且运动天赋不够出众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行个体案例调查工作来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体育学习问题进行了解,并通过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地提升个人的体育运动能力。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当要对布置给学生的体育训练任务难度进行合理地调整,使其能够通过科学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计划来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其个人对自己的自信心。教师需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学会如何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时要利用这种差异性来实现个体针对性教学,进而发挥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优良品质培养的重要教育作用。
2.4 结合案例展开教学,深入核心素养内涵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教师也需要找寻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合适时机,以此来发挥出案例分析培养法的重要作用。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体育教师应当要以化虚为实的教学思维,在为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案例的讲解和介绍过程中,融入一些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来深入了解和挖掘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而对于案例的获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体育训练情况方面进行入手,譬如有些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依旧没有显著的起色,对于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仍然较为生疏,陷入了体育运动水平提升的瓶颈期。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情况作为案例,并带领学生对其展开探索和分析。教师应当要与学生一同研究学生在篮球训练方面的短板问题,找出制约学生篮球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教师专业的指导和教學来促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训练方法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瓶颈期的突破。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态的引导,应当要保证学生能够以一个良好的运动心态来面对当前的困难,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向。如有些学生的身高较低,但是灵活性较强,教师便应当指导其加强对于运球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篮球比赛中后卫的训练计划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对其运球、传球、组织以及跑位等方面的技能进行专业指导;而对于一些身高较高的学生,由于其身体重心较高,因此并不适合后卫位置,教师便可以结合其实际的身体数据来引导其向着大前锋或者中锋的方向进行发展,重点指导其进行挡拆、卡位以及篮板球处理等篮球技能的训练。如此,通过开展个体案例的分析调查工作,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运动特长,并结合其实际的身体条件来为其制定科学的体育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水准,实现了小学体育的分层教学,符合双减政策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基本教学改革要求。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考虑到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并借助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来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重要的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讲解下,学生能够找寻到正确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方向,实现了事半功倍的体育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教师应当要明确教学重点,对于如何依靠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展开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教师应当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实现个人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观念,以此来为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如此,不但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而且对于发挥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常家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