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智能运动手环在初中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
2023-05-01陈洪余
陈洪余
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校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运用智能运动手环于初中课堂体育教学中,科学监测学生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确保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强度,落实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至160次/分。运用智能运功手环更全面、智能、科学监测学生每节课和个人的运动负荷,防止学生运动受伤,学生同时学会和运用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科学锻炼身体。既让学生在课堂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及时钻研教学和反思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部于2016年6月7日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教育部于2018年4月18日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智能运动手环运用初中课堂教学中,能快捷、方便、科学和精准的监测学生课堂运动的各项指标,控制学生运动负荷,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减少学生出现受伤,落实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至160次/分。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某初中部12个班,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平均4个班/年级,人数约45人/班,学生身体状况均为良好。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智能运动手环等关键词,检索运用智能运动手环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文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进行检索,其中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关键词检索到1476篇,以智能运动手环为关键词检索到1486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类、学习和分析,为后期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2 行动研究法
2021年9月1日开始,学校利用智能运动手环运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在一年的行动研究中,老师不仅是行动研究者,而且还是探索者和改革者,不断查看、收集、分析和总结体育课堂监测的学生运动负荷数据,学生运动负荷达到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 智能运动手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1 课前反馈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期,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快速发展,对新事物比较有好奇心。我们体育课堂教学引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工具,在智能运动手环的辅助教学下,以科技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学生学会了智能运动手环使用和注意事项,以年级为单位,学生的课程表、班级、学生姓名、性别等信息导入智能运动手环APP或网站后台系统,课前5分钟,学生打开运动智能手环,显示屏会自动显示班级和姓名,有助于各小组的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手环,轮到其他班级使用智能运动手环,会自动切换其他班级和学生姓名等信息。学生会觉得智能运动手环挺有意思,功能比较多,通过智能运动手环监测自己课堂的各项运动指标值,而且马上显示在手环上,达到可视化和监测化,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手机可以发布朋友圈,微博,分享自己的体育课的记录和等级。
课堂考勤;一般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会执行课堂常规,学生报数,或询问体育委员才知道学生缺勤,老师用笔记录学生缺勤,再通过电脑电子版登记,每学期末需要老师大量的时间统计约6个班18节课270人左右的学生考勤情况,但是,通过智能手动手环,就可以通过系统后台查看学生每节课、每学期的考勤节数,自动进行汇总每生的考勤情况,更加方便和快捷统计,作为老师评价学生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
正面反馈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学生的各项运动指标;智能运动手环有效监测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运动等级,运动智能手环会具体监测和收集和学生个人运动步数、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和运动效果等,显示优、良、一般和不足。学生课后通过通过帐号和设置的密码登录手机和平板APP查看自己课堂的各项详细运动指标,有效、及时反馈学生课堂的运动状况,显示优、良好、一般和不足的等级,学生通过对比每次等级,进行自我比对数据,反思自己的课堂,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激励学生认真上课,并给自己树立小目标。老师查看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体育课堂评级和全部学生的各项运动指标数据,遵循正面反馈原理,及时、正面积极地反馈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运动表现和等级,形成学生内心驱动力,有效提醒、监督和促进学生认真参与课堂和上课,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约束效果。
3.2 课中调整
保障学生课堂安全;老师常用观察法和询问法来判断学生课堂运动负荷,教师通过学生的脸色、流汗、气喘、身体动作(减速、弯腰、坐下、蹲下等),或学生认真回答非常累、比较累、有点累、不太累来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体育老师面对约45人每班的学生,依靠每节课不定时地全部测学生心率,把握运动负荷是不现实。但是,老师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一体机就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运动心率,当运动智能手环监测学生的心率达到180bpm以上时,学生的手表会自动震动,老师的手机同步会收到心率告警的学生信息,马上调整个别学生的运动量和临时暂停参与运动,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晕倒、休克甚至更严重的伤害,避免学生运动肌肉拉伤、扭伤或意外事故。
监测学生运动心率;老师在课堂教学三个部分随时查看学生的心率,尤其在基本部分,包含了学生学、练、赛和体能一体化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会逐渐增加,学生心率会曲线逐渐攀升阶段,甚至最高值。控制学生每节课平均心率在140bpm至160bpm,当超过180bpm,便于学生教师快速发现问题,老师马上进行干预,调整课时内容练习的组数、次数和密度等,防止学生的身体受到运动伤害,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习效果。
个性化指导;一个班约45人,40分钟/节课,人数不少,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全部指导每一位同学,为了更好实施因材施教,老师在课堂中根据每生每项实施分层分组教学策略,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秀(90分至100分,含90分 )、良好(80分至90分,含80分)、中等(70分至80分,含70分)、一般(60分至70分,含60分)、差(60分以下),按照每班45至50人不等的人数,实施约5人/组的异质小组合作学习,每组设置一位组长,有自己的组名、口号等,在课堂中设置小组比赛比分竞争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实行管理制,有助于组长重点帮助薄弱生,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同学之间的激励甚至比老师的激励更有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数据,确定薄弱生的名单,采用集体练习、小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的方式,在课堂多关注薄弱生,从而重点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学生。
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每年不断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邀请专家到校指导体育科组老师,定期每月末的体育不同主题的研讨会,让老师参加线上和线下高效课堂培训班,开展科组内公开课,提升教学质量。老师通过采集学生每节课和每月定期测试的智能运动手环的运动监测数据,分析年级各班成绩的纵向和横向的数据,对比前、中、后的学生成绩,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尤其在课堂帮扶薄弱生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老师反思前期教学内容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下一步重点解决问题的措施,设定学生每次测试不同层次的小、中和大目标,确保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够、差生吃好的理念,不断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例如:初中部学生于2021年运用智能运动手环上课,2021年对比2020年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研究结果分析,参加体测的人数约400人,优秀的人数增加了3.00%,良好人数增加了10.57%,不及格人数减少4.06%,合格率增加了4.06%,说明仅运用智能手环上课一学期后进行国家体质测试,在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家体测成绩。
3.3 课后反思
布置课后体育作业;按照传统惯例,老师布置体育作业,无法监督学生是否完成体育作业,依靠家长签名反映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情况,有些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监督小孩完成体育作业。如果通过拍视频上传体育作业,需要逐一批阅,统计完成和未完成人数和学生名单,老师需求大量的时间批阅学生体育作业,效果不明显。但是通过智能运动手环,老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针对性A、B、C分层作业,学生通过手机APP完成体育作业。老师查看后台统计数据,班级学生完成作业人数,未完成人数,有详细的学生名单,显示作业完成率,学生是否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系统自动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智能批阅等级。让学生逐渐养成“校内和校外锻炼1小时”的好习惯。
合理安排课时内容;为了落实水平四的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业质量,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运动情况,老师及时查看课堂监测学生的各项运动数据,如果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心率超过180bpm,说明在课时安排内容不够科学,老师要及时小结,通过监测的运动数据和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在往后的体育教学中,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评价学生;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施和精准的评价,有一定的数据作为支撑,教师利用运动智能手环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体育期末考试成绩通过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30%,(老师和组长评价各占15%)、作业占10%和考试占50%四部分组成。综合每位学生智能运动手环APP的考勤、课堂运动监测的数据和完成作业情况,通过后台汇总的数据,更加客观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有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和程度。
指导学生科学鍛炼身体;学生通过智能运动手环的使用,不仅学会了运动监测健康知识,各项运动指标代表的含义,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利于促进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而且能够运用科学监测的方法运用在平时锻炼身体中,传授更多健康知识给其他人,让更多人受益,达到有效运动、科学锻炼身体,防止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保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 教学实践建议
通过智能运动手环运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和可视性,更加智能、科学和高效,老师在课堂中有效监控和调整学生课堂运动负荷,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初中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运动乐趣,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客观评价学生。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防止学生运动伤害,学生学会掌握运动监测的方法,量化运动指标,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