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课程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实践模式

2023-04-29施雨婷许丽王晓东

秦智 2023年1期
关键词:推拿学元素挖掘

施雨婷 许丽 王晓东

[摘要]目的是挖掘《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并探索构建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模式。方法基于《推拿学》课程各知识模块的内容和特点,从推拿学发展史、推拿手法功法实训、推拿治疗实践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课程思政地图,多途径、多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结果是通过挖掘,发现推拿学发展史充分展现创新精神,推拿手法功法训练贯穿“禅定”思想,推拿治疗实践训练蕴含劳动教育;通过融入,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结论是《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模式的实践,有助于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推拿学人才,可供参考和推广。

[关键词]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践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医院校《推拿学》课程教学的背景

推拿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推拿疗法为基础进行临床研究和治疗的一门系统性科学。“大医精诚”“仁爱济世”的理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推拿学人才,医学、人文、思政等学科的结合,也是当今中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推拿学人才,必须将推拿学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只有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引导功能,使得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紧密联系。高等中医院校《推拿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使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衔接,为培养德技双馨的推拿学医师提供基础。

二、从《推拿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

(一)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

中医推拿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推拿学》课程阐述了中国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推拿在古代被称为“按摩”“按蹻”“乔摩”等[2],是中医之瑰宝。《黄帝内经》中指出可以通过按摩治疗各种痹症、痛证、痿证,但禁止在腹部患有脓肿者身上施以切按手法,从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角度,奠定了中医推拿体系的基础;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杂疗方》中首次提出“膏摩”一词,阐述了推拿结合体外心脏按压“救自缢死”的方法;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创捏脊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病证[3]。如今,推拿学逐渐形成了理、法、方、术的完美结合,推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全社会创新意识淡漠,重视知识性、轻视实践性、忽视创造性,推拿专业的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获得技能证书为主要目的,而创新转化能力较弱,难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全过程,是推拿学科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注意专业课程、学科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把握推拿学科专业特色特点,自觉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做好学生的带头人,使创新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疗法创新,为推拿学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以“平身凝神、专心致志”为主题的“禅定”思想

一指禅推法是《推拿学》课程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手法,在近代推拿流派领域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禅”即为定,强调精神意念,要求将思想集中于某一对象、目标或意象,使心不为物所动,不为欲所牵[4]。这种“禅定”思想要求医者潜心苦练,将一身的精气神凝聚于拇指指端,是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反观目前的社会大环境,现代人做事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渴求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即时利益。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等问题,另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效果却不理想,这与其学习时注意力涣散密切相关。对于现代推拿治疗初学者来说,一指禅推法操作复杂、技术含量高、难以掌握。因此,在推拿手法示教课时,教师应把“平身凝神、专心致志”的“禅定”思想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将“思想教育”与“示范教学”相结合,使教学知识内涵更加丰富,知识教育更富情趣,能力培养更趋务实[5],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穷经悟道,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累的心态和境界。

(三)以“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为引领的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6]。《推拿学》课程中的推拿治疗实践训练本身就是劳动实践。推拿治疗过程不仅要求医生掌握娴熟推拿手法技术治疗疾病,也要求掌握推拿功法以指导患者进行功法锻炼,从而巩固和延伸推拿疗效。推拿治疗疾病注重手法,要求推拿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深厚的功夫、灵敏的指感、持久的体力,同时这也是学生进行推拿功法训练的目标。推拿治疗实践训练可以培养“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职业素养。如推拿功法 “摘星换斗势”训练要求神志专一,勿使肌肉紧张,上松下实,气沉丹田,其要点在于“松中有紧”[7],而学生初次习练时动作容易出现随时间推移逐渐变样,反映出学生意志力不坚定,身体素质较弱等问题,因此只有勤学苦练才能逐步掌握推拿治疗技术。推拿治疗实践训练也是一种服务于患者的体力劳动。以推拿治疗实践训练为劳动育人形式,体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培养劳动品质和工匠精神,促使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推拿学》课程教学实践

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学》课程教学实践,本文构建了思政元素融入《推拿学》课程教学实践模式。

(一)设计教学大纲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建议教师根据《推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再设计,提炼出具有特色和亮点的教育目标,作为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例如:在推拿功法教学时,思政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功法训练的科学性,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职业素养,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特异性,塑造学生的服务意识及人文精神。

(二)注重立德树人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情感认知和接受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推拿发展史的过程中详细介绍医家的高尚事迹,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到什么是“大医精诚”“仁爱济世”,将道德信念内化于心、外塑于形,成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重视网络教学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坚持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实现个性化推送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例如:建立推拿手法学网络课程,用以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形象地通过视、听的方式学习、巩固推拿手法。此外,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科普推拿相关知识,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挖掘其专业之外的潜在价值,启发学生在专业基础上思考推拿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社会实践。

(四)拓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课堂内外的整合,从而提高推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园、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推拿义诊、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五)鼓励创新创业

高校应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拓展创新创业新途径。例如:学校及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推拿服务产业体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其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静态的知识学习变为动态的思想观念及言语行为的形成,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构建推拿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还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要做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仍需不断完善并探索适宜的方法。量化评价思政元素融入推拿学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增加思政品德、人文素质等考核要素比例,包括思政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考试两部分。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医院评价,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道德、态度、思想”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阶段性考试中,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实际应用问题的比重,围绕“价值取向、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环节,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的培养目标,为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工作提供效果好、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行模式。

当前课程思政改革正有序进行、扎实推进。在此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课程思政元素值得深入挖掘,进一步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推拿学》教学实践的模式也是课程思政改革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推拿学》教材分析,发现推拿学发展史充分展现创新精神,推拿手法实践贯穿“禅定”思想,推拿实践训练蕴含劳动教育。针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背景,结合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这一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模式可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相关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房敏,王金贵.推拿学[M].第6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3.

[3]郭现辉,周运峰.推拿学传统文化的发展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7):75-77.

[4]管翀,田健材,谢芳芳等.一指禅推拿流派与正念减压疗法的关联[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04):407-412.

[5]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6]梁三平,曹华琼,郭鹏,程红,刘荣秀,王旭.新时代医学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4):65-67.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21.04.021.

[7]谢远军,许丽,倪锋,陈华德.针灸推拿专业推拿功法学与手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按摩与导引,2004(04):11.

基金项目: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立项项目,项目名称:“三全育”视域下《小儿推拿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国卫医发 2013-42号)

作者简介:施雨婷(2001.4-),女,汉族,浙江慈溪人,本科,研究方向:基于学生视角的推拿学课程思政设计;

通讯作者:王晓东(1979.6-),男,汉族,浙江临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推拿学教学创新设计。

猜你喜欢

推拿学元素挖掘
体育专业《推拿学》实验课程的个案研究
推拿学在体操训练后应用研究
C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小儿推拿学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与运用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徽州元素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与设计应用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