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虚拟资本的内涵特征与双重效应分析

2023-04-29薛晓霖

秦智 202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虚拟资本的内涵特征,并分析了其健康发展和盲目发展的双重效应,最后提出促进虚拟资本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此来防止虚拟资本无序扩张,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虚拟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32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性质与主要特征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从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关系上分析,虚拟资本可以分为广义虚拟资本和狭义虚拟资本。狭义虚拟资本代表现实资本,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具有价值职能,例如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广义虚拟资本则是一切不参与生产过程却能够获得固定化收入的资本,包括银行的名义存款准备金、借贷信用和投机级票据等形式的资本。虚拟资本以票据流通为基础,是信用流通代替货币流通意义上产生的,正如马克思在“信用和虚拟资本”中讲到:“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1]

(二)虚拟资本的特征

虚拟资本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虚拟性。虚拟资本的本质是虚拟的,它本身不具有价值,寄生于实体资本,又可以脱离实体资本,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其次,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和利润也是虚拟的,它不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只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和流通,其利润也不反映实际的生产和创造价值,而是反映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投机预期。与实体资本相比,虚拟资本之间的交易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不需要实物的交割,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具有高流动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虚拟资产在市场交易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在持有者之间能够自由、快速和灵活地转换。除此之外,马克思曾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描述:资本生来就是害怕得不到利润或者得到的利润太少,这就像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害怕没有空气是一样的。[2]虚拟资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实现资本的快速流转和价值的快速增值,从而获得高额回报。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虚拟资本也会表现出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孤注一掷”的行为,甚至不惜冒险违法犯罪。

二、虚拟资本的双重效应

在对虚拟资本这一概念的阐释中,马克思延续了资本逻辑批判的总体基调,客观的阐述了虚拟资本所产生的双重效应。

(一)虚拟资本健康发展的正向效应

一方面,虚拟资本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有助于分散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实体经济的成长和升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拟资本提供的货币资金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大,而虚拟资本本身具备的高流动性特征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吸纳闲置分散资本,从而促进资本的集中。与此同时,虚拟资本的交易流程简便,这在缩短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周转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发展可以强化竞争意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作为“理性人”,投资者寻求低风险、高回报的证券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投资者的这种逐利行为迫使实体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资金,这大大促进了实体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再分配。此外,在实体经济中,生产和消费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等问题。而虚拟资本通过融资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一来,生产资料的供给量就得到了增加,能够有效地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虚拟资本的市场价格涨跌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例如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的财富增加,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虚拟资本盲目发展的负向效应

一方面,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可能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引发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升,这种发展趋势导致实体经济中的平均资本利润率持续下降。但是,当虚拟资本积累速度加快、规模迅速膨胀时,相比投资实体资本,投资虚拟资本利润更高,受到趋利性原则的引导,投资者群体积极地将投资焦点转移到虚拟资本领域,这进一步造成了实体经济可支配资金的显著缩减。这种资金流向的改变,深刻地引发了实体经济的衰退,甚至导致了实体经济结构的空心化现象。

另一方面,虚拟资本通过财富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加剧社会贫富分化。虚拟资本的利润获取方式是通过将实体资产转变为证券化形式,从而获取实质性的物质财富所有权,并对这些财富进行分割和占有。然而,最终的财富根源仍追溯到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是劳动者通过投入时间和成本创造的结果,可是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获得的利润却往往是比较低的,这无形中是对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夺和占有。相比之下,资本家可以更容易地通过金融衍生品和其他投机活动获得高额利润。这种差异导致了虚拟经济中的一小部分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而大多数人则被边缘化和剥削,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总的来说,虚拟资本负向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和实体资本关系的不协调,马克思也早已解释:“几乎现代每一次商业危机都同游资和固定起来的资本之间应有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有关”要防止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就要使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均衡发展,一旦出现失衡现象,那么经济危机则会一触即发。[3]

三、促进我国虚拟资本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当今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在合理利用虚拟资本的前提下,坚持虚拟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止虚拟资本无序扩张,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支撑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虚拟资本服务于实体资本,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实体资本的发展是虚拟资本发展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强调了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根基,财富的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坚持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就要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先进技术水平,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实体经济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进程,为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适宜空间。其次,我们需要始终坚守虚拟资本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价值观。虽然虚拟资本并非是现实财富的物质体现,但其产生的根本初衷在于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多样的融资渠道,以满足实体经济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多样需求。鼓励、支持、引导虚拟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虚拟资本让利实体经济。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而供给端则是矛盾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必须“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4]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我们必须要在供需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协调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关系,确保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次,亟需进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精心优化,我们必须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淘汰机制,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与此同时,为了减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压力,我们需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通过在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领域推动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减轻供给侧的压力,以创造一个有利于长期增长和生态平衡的经济环境。

(三)坚持政府合法合理监管,提升虚拟资本运行的保障

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二十大中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6]所以,为了促进虚拟资本发展并防止金融乱象,政府应该进行合法合理的监管。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并对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便利守信企业并限制失信企业。其次,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效率”和“精度”的有机统一,以有效防控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外,政府在严厉打击非法投机活动的同时,应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监管方式,引入社会化监管,充分运用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来提高监管手段的效率和精度。最后,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民监督的局面,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虚拟资本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它的双重效应也显而易见。我国应在发展虚拟资本时保持审慎态度,坚持实体经济至上的原则,避免虚拟资本脱离实际经济基础。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市场的稳定和透明。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结构,使虚拟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总之,虚拟资本的发展既有带来机遇的一面,也有潜藏风险的一面。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我国可以在虚拟资本的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平衡,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N].人民日报.2019-02-24(01).

[5]杨志锦.金融监管体制大变革“内双峰监管”模式基本形成[N].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3-08.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薛晓霖(1998.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