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鲜明特色及实践要求
2023-04-29高孟洁
[摘要]现代化作为一个趋势,中国式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引领的社会主义发展都具有基于自身实际的明显特征。自我党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实践紧密结合,坚信党中央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我国历史与实践结合,延承中华古老文明,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新路径,为我国指明了新选择,对我国和世界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探索历程;鲜明特色;实践要求
我党开辟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未曾发生的重大转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建设方向是指向制度现代化、工业发展与农村现代化方面的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实行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是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径探索的关键步骤,也反映了在改革和发展阶段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1]。党的十九大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划目标。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政治思想基础和实践立足点,是新中国百年努力得到的伟大发展成果。为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积极促进我国物质力量发展、政治制度、精神文明的建设,开创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新历史,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即共产党所引领的我国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经济发展的共性特点,也具有基于自身实际的中国特点,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我国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的现代化在全球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也前所未有,让十四多亿人全面迈向了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大事件。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它需要体现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强调建设要为群众、建设要靠群众、把建设结果让全国群众共同享用,这也需要我国的现代化工程需要以人民为主体 ,强调从中国国情入手,循序渐进、稳中求进、不断推动。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针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底子较薄、社会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人民群众生活相对贫困的基本实际情况,在坚定走好社会主义路线的基础上,在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点、逐步完成了中国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情况下,着重强调解放社会生产力,以发展为第一位。十八大至今,党中央紧紧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实践课题,进一步充实发展了我国特点社会党政治经济理论,并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内在的特点,也同时体现了我党的生产目的和体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
(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文明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氛围和生态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功能,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并巩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道路,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如何塑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必须以造就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教育引领、实施培训、机制支撑,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提升民众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积极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创意与生产传承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逐步转变成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
毛泽东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人民就是我们的江山,领导干部要将社会民生利益置于身心里最高地位,和广大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国发展现代化是指人口数量庞大的地区发展现代性,实现了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我们的时代使命的重要国家课题,也是关乎人民的重要发展课题人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化发展行动的具体担当者,要达到现代化发展,就需要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实现,人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活动手段都要在现代化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化的经济行为,也才会有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形成,人的思想先进才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与归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三、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要求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在党主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强化党的完全领导地位是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脉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就在党,要坚持和强化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领导地位,在这方面要切实保持全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地将党中央思想贯穿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党员干部应当立足中华民族发展全局和百年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策判别力、政策领会力、政策实践水平,提高掌握新经济发展状态、践行新发展观、构筑新增长模式的政策水平、策略眼力和技术水平,要勇于承担、擅长做为,把中央决策战略部署坚持执行好”。把党的领导工作实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坚持不移地全方位从严格治理党,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建新的伟大事业[4]。
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党现在面临的风险和考试还有很多,全党人民一定要牢记了,全方位的严格治党永远在路中,以党的自身革命斗争永远在路中,绝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倦厌战的心态,党需要坚持不懈推动全方位从严格治理党,深入推动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己革命斗争领导伟大社会主义革命[4]”。因此,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新时代建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全方位从严治党体制,全方位推动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自身洗涤、自身改进、自身革新、自我提升,通过采取理论知识学习、业务培训等途径,带动巡察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学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大讲话精神和以德为本理政新理念新理论新政策,仔细研究习近平思想法治理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切实做好“两个维护”保持工作队伍的政治制度纯洁性和战斗力。认真完成在新时期新征途上全方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中国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任务。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抉择。在改革、发展和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我党开创了人民明主,确立并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亿万人民将一同分享生命中精彩的时刻,一同分享理想成真的时刻,一起分享同祖国未来与社会时代同步发展和前进的时刻,广大人民群众将具有无限的智慧与动力,只要被调动起来,就能产生战天斗地、移风易俗的伟力,党始终保持着为民本色,永承民主中心逻辑是我国式现代性的基本思维[5]。中国式发展现代化将扎扎实实推进全体人民社会主义的同步富足,实现全体人类社会主义同步富足的全面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才真正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广泛,需求的层次也由仅满足基本生存转向美好生活。当前着力解决人民生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推动中国人的共同成长、实现人类共同富裕,是衡量新时代精神的评价标准。
(三)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世界治理,积极实践共商合作与共享发展的世界治理观。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全球之治实际,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坚定捍卫世界和谐,积极致力于推进建设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发展路径的实现,也正是中国以更主动的方式介入了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完善的过程,也表明了对世界未来形势和发展方向的巨大关注,给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方向。对于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和保障全人类利益也更具有统一性,历史告诫我们,和平的全球发展是中国社会和全球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缺乏了和平,不管中国或者全球经济都不能够实现持久和平,特别是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重大全球性共同难题挑战时,求同存异携手应对世界性危机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和谐发展之路,既切实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权益不受他国损害,又相互尊重他国权益、不干预他国政,按和平相处五项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国际交往。倡导文明间的互相学习借鉴,讲究兼收并蓄,坚持扬长避短、择善而从,在交流中融合中进步;创造共融共生的社会新秩序,使各种社会彼此沟通,并成为世界社会前进的基础和维持全球安宁的基础。中国式发展道路强调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待各种文明,促进各种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坚持以真正亲诚和义利观念做好同其他国家间的团结协作,始终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努力维护全球和谐、推动全球发展,不断促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近百年发展历史证明,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欧模式这一种路线,而是各个国家都能够摸索出符合自身的现代化路线。综上所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我国和全球统一的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力图体现时代精神,促进形成人们命运共同体,创造文明新形态。
参考文献:
[1]臧峰宇.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2(7):39-55,204-205.
[2]何爱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明内涵、基本特征与重大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21(05):25-3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徐海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构机理、时代精神与实践要求[J/OL].长白刊:1-11[2022-12-21].
[5]吕炜,刘欣琦.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J/OL].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12.
作者简介:高孟洁(1995.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