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惩罚的合理性
2016-06-12周莉娜
周莉娜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一直为学校、家长、社会所普遍关注,各方对此的态度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当下的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惩罚教育的合理性,还惩罚教育一个合理的定位。
关键词:教育惩罚;合理性;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96-01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一直为学校、家长、社会所普遍关注,各方对此的态度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我国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惩罚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受到了人们的极大质疑和批判。面对家长和社会的种种质疑批判,教育者似乎更倾向于“自保式”、“放任式”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学校教育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嫌疑。可以说,完全抹杀教育惩罚的作用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当下的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惩罚教育的合理性,还惩罚教育一个合理的定位。
一、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分析
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都积极主张“惩罚”。“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为教育界人士所关注,而惩罚因为带有浓厚的传统教育理念而成为许多人攻击的对象。但笔者认为,教育惩罚作为古老的教育手段沿用至今,必然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那么,教育惩罚的合理性究竟何在呢?
1、完整的教育需要惩罚
教育不仅要发展智力,开发浅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全面的人格,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完整的人有责任心,经受过挫折的磨练,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它需要赏识与惩罚和谐统一的教育。教育中存在惩罚,有以下几方面益处:有利于增强学生承担责任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学生的发展性决定了教育需要惩罚
尊重学生,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是任何教育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发展性,他们年龄小、经验少、明辨是非能力差,此时学生犯了错误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思想的偏差和行为的不妥,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恰当、明确的惩罚,学生无法产生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改正错误、取得进步了。
3、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需要惩罚
当代中小学生中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过分的关注和保护。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的过分溺爱下,逐渐形成娇纵、任性、自我等不良心理品质,在学校中不能和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交流。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改变溺爱、保护的心态,犯错后的惩罚就显得非常重要,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规范他们的言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惩罚合理性的实践要求
教育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实施教育惩罚的原则,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才能突显出教育惩罚的合理性诉求。
1、掌握教育惩罚实施的原则
(1)尊重性原则。教育惩罚会给学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会对学生不良行为和思想产生抑制。因此教育惩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爱学生为基础。只有这种充满真挚情感的惩罚,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唤起学生的社会规范意识,从而使学生改正错误,引起警戒。
(2)适度性原则。教育惩罚要轻重适度,公正、公平、合理。如果惩罚过轻,则达不到告诫和唤醒的目的;惩罚太重,则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逆反心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3)及时性原则。对学生的惩罚要及时,即在发现学生犯错之后,及时指出其错误之所在,以及应该承担的后果,并做出惩罚,防止时过境迁,并且惩罚要抓苗头,当学生错误行为在萌芽状态时就给予坚决的纠正,予以警戒。
(4)最少性原则。教育惩罚固然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但要尽可能少用。如果能用赏识教育和其他较平和的教育手段达到使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目的,则尽量不使用惩罚手段。赏识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惩罚手段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行为的惩罚,不应该是冷冰冰、硬邦邦的,而应该是充满人性关怀,让学生顺畅接受,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
(1)愉快式惩戒。愉快式惩罚教育,是在保证惩罚效果的前提下以及降低抗拒心理的条件下,创设愉快的、人情味十足的惩罚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接受惩罚。惩罚必须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好是能发挥学生特长的事情。比如:罚乱丢垃圾的学生担任班级的“卫生监督员”,让他明白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罚作业拖拉的学生负责收作业,让他体验拖拉给别人带来的麻烦;罚迟到的学生为大家表演节目……愉快式惩戒方式是在保护学生自尊前提下的一种有效的惩戒方式,是一种能够做到惩罚与保护学生自尊并重的有效方式。
(2)启发式惩罚。一个小学生杀了校长的爱犬,目的只是想看看动物的内脏结构,校长的惩罚是让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孩子接受了惩罚,认认真真地画好了这两幅图。这个孩子就是麦克劳德—著名的解剖学家,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校长巧妙的惩罚既保护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也保护了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好的惩罚,不是让学生遭受皮肉之痛,而是触动其心灵。这要求教师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惩罚,并注意惩罚形式的灵活多样。
三、结语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因此,在教育上我们要理性思考惩罚教育的合理性,我们不应该谈罚色变,而应走出教育惩罚的误区,让教育惩罚更加美丽动人,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 群.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12).
[2] 王文生. 关于教育惩罚的思考 [J]. 教育探索, 2005 (11).
[3] 史 薇. 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探究 [D].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4] 欧光琳. 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 [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S1).
[5] 傅维利. 论教育中的惩罚 [J]. 教育研究,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