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言与精神共生

2023-04-29张瑞芳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张瑞芳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当代语文教学中,课程的核心目的是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言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精神世界,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共生。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中,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规避阅读的碎片化,促进学生在大背景、大世界中理解人物和文章主旨精神。本文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具体策略,从任务驱动、主题讨论、阅读导图、测评竞赛四方面提出提升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质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今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什么是“整本书”?“整书”与“课文”形成比照,彼此呼应,互补短长,除去显性可见的篇幅之长,更在于其“整体的艺术架构”。可以说,整本书是指具备主体独立性与生命独特性的书,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1]因此,整本书阅读具有单篇课文阅读所不具备的价值担当。小学阶段,整体上把握一本书的艺术结构,有助于学生走进其完整的艺术世界,获得更为全面的深刻思考,它与单篇课文阅读、主题(群文)阅读等共同构成了阅读的完整形态,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彼此补充而不可替代。

“整本书阅读”又可以划分为“自然意义的”和“课程意义的”。部分教师认为,儿童的阅读应该是低压迫、高自由的行为,抱着“让学生自己读读吧,即使随便看看翻翻也会有收获”的想法,这更偏向于“自然意义”的“整本书阅读”。而在“课程意义”下,教师要根据作品特点、文体、目标、学情等要素,通过探讨诸如人物命运的问题,或者通过复述、人物雕像、人物关系网等工具、方式外化习作技巧手法等,完成作品与阅读者的联结。[2]本文中,笔者重点论证课程意义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方法论。

一、任务驱动是整本书阅读的持久性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敏在《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指出:“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的职能,提供学生自主与探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任务,激发学生对于语言与文字的创新里、理解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其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3]

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时,设置一些难度系数不一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重读作品,加深理解。如,阅读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们没有气馁、愈挫愈勇,心胸更加宽广,理想更加坚定,正是有这样的经历和胸怀,在中國文化史上才做出了贡献。教师要求学生任选一位孔子弟子,自己设计奖项,并撰写颁奖词,表现其突出的优秀性格品质。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须仔细阅读故事,比较各个人物的特点,找到人物典型特征。可以看出,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持续、深入地沉浸于作品。如此,任务的完成才能既指向阅读目标的实现,又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4]

二、主题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深入的路径

课堂讨论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但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阅读篇幅较长,较容易出现零碎、混乱的现象。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格外注意设置具有启发性、关键性、体验性的问题,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目的。[5]

从具体实践来说,给出关键话题的首要是要选定作品的主题,提炼作品传递的精神追求、思想高地。如,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插图画家娜塔莉·巴比特著作《不老泉》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变化,长生不老并不一定是幸福的,人应该自然死去,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指导阅读这本书时,可以设置“你愿意让文章中哪位人物成为你的同桌?你希望长生不老的药问世吗”的主题讨论。这样的话题拉近了《不老泉》和学生的距离,营造了研读中的不老泉和客观存在的死亡的话题环境,对于学生来说,“面对长生不老药的抉择”从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变成了选择同桌的生活化抉择,他们会更乐于打开书籍阅读,易于和同学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一位学生回答:“贪婪会让你失去很多,温妮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一样能让自己活得很快乐,我希望和温妮成为同桌。”[6]

三、阅读导图是整本书阅读夯实能力的策略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整本书阅读”也不例外。阅读导图即是一种实用的视觉思维工具,整本书阅读需要“思维深入,发展思维”,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见”。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促进人们对事物的形象认知和加深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内容变得清晰可见、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的阅读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让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梳理,也可以对整本书的某一部分诸如人物、情节进行梳理,把书读薄、读透。

对于人物的梳理,可以《不老泉》课堂中运用的“外貌雕像”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描绘人物外貌,并通过五官身形、穿着打扮体现人物性格。文章主要塑造了六个人物:温妮、塔克一家四口和“黄西装”。人物形象鲜明,符合人物品质,特别是“黄西装”是典型的“人如其面”。教师设计了诸如“外貌雕像”的导图,引导学生通过五官长相、身体形态、穿着打扮等扫描人物,写出人物分析报告,加深印象。导图“外貌雕像”的运用,提升了“黄西装”这个人物形象,给小读者留下深刻印象。[7]

情节的整体把握与复述,则以《孔子的故事》的导图——复述调味瓶为例。在学生复述情节时,鼓励他们“加点料,让故事更生动”,要注重关键部分的细节描写,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论,关注生动灵活的实例佐证。如,阅读书中仅进行了简要描写的“鱼藏剑”的故事后,请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并合理想象补编情节,注意细节描写,让故事更完整生动。又如,阅读《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这一篇章后,结合前面诸篇中孔子遭遇挫折的故事,请学生用“我觉得”或者“我认为”开头撰写评论、发表感想。再如,文章中提到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工作,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以小见大、启发学生,可以请学生在全书中寻找三个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好例子。[8]

四、测评是整本书阅读的助推器

整本书阅读,要从输入到输出,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作用和效果。测评竞赛作为一种输出方式,除常规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测量、评估的手段外,还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策略。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要整合、提取输入的信息,消化吸收作品的内容和道理,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如,《孔子的故事》的测评方式是为满足“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从“获取信息、作出评价、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四个层面命题。又如,可以从两个层面安排多样的竞赛方式:一个是班级层面,开展书签制作、读书笔记、报刊剪辑、读书手抄报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另一个是校级层面,诸如:故事我会讲、寓言显道理、科普我來报、好书由我荐等。[9]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快的时期,也是学生吸收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良好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

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能打破小课堂、小技巧藩篱,有利于让学生激活思维磁场,激发阅读动力,也能够让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认识到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整本书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为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运用语言,拓展自身语文文化视野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22.

[2]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蔡宜容,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4-7.

[3]陈晖.阅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2-133.

[4]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5.

[5]唐娜琳·米勒.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M].关睿,石东,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111.

[6]李煜晖.探索和发现的路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66.

[7]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8,12-14,112, 256-266.

[8]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5.

[9]吴泓.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21:1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