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023-04-29袁莉莉
袁莉莉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读与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英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存在着语言表达不连贯,主题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对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有效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引言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1]而这种教学方式要想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显示,英语的读与写是密切相关的,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读与写是一种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二者都是对素材的一种积极的反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与体验,读书注重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而写作则是对已获得的知识的一种综合,从读与写的辨证关系来看,学习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如此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读与写两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来进行实践的教学培训,认识到写作的基础可以从读中获取。[2]
二、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与写作能力的思考
(一)结合实际,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篇幅较短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写成短文或者是小作文;而对于一些比较长、难度较大的文章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文章来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写作。
(二)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共同进步。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设计出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并且将其制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中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找到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first,second”等词语在文章中频繁出现,通常情况下,这些词语都不会是文章的重点,但是,只要学生能够掌握这种行文逻辑,并且在写作过程中积极地使用这些词语,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清晰。
(三)提高教师素质,完善阅读和写作教学体系
在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做好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教师应该在制订英语教学体系时明确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每天是如何上学的。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教科书上找出“car,bike,bus”等相关的交通用词,然后,让学生从教科书上找出能够准确表达中文意思的句子,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句子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总结。
(四)积极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能够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通过运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英语单词与句型之间的联系;还可采用小组讨论法、辩论赛或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作文内容及文章主题、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理解程度。
总结
要使此种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读写之间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读写之间的关系,理解读写之间的规律。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全面、系统地掌握读写知识,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2):123-341.
[2]杨志红.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D].山西师范大学,2015(4):2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