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失序与叙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认同重建
2023-04-29刘联蓝云
刘联 蓝云
[摘要]叙事不仅是人类交往思想交流的方式,而且是重塑行为、建构认同的手段。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社会健康行为特征出现变化,健康认同正处于复杂又脆弱地步。因此,如何重构社会共同体健康认同,则可通过健康叙事的情感表达、劝服效果、身份建构以及意义建构等实践策略,从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层面来加以促进。
[关键词]健康叙事;叙事认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健康领域的冲击影响
谈及健康,往往更多指向为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呈现。这一概念指向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公众对自身生活质量需求也在逐一提高,同时也从中体现出个体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正如所强调的“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1]。然而,新冠疫情的爆发,除了导致公众因新冠疫情所引发的健康体验变化与生命健康风险之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冲击则直接影响到整个全球经济增速,随之也必将引发着健康领域系列深远的变动。虽说健康领域所涉及的范畴较广,如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以及健康产业等方面,但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主要从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方面作以下分析。
对健康服务的冲击。正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对健康的诉求和意识极速高涨,明显波及至整体健康服务领域。据腾讯平台发布《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揭示,2020年1月15日至2月1日期间,平台用户对健康信息、疾病问诊以及线上购药等数字化医疗话题的关注量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平均关注度相比则是呈十倍以上增长,而关注健康信息的已超过近60%。这也意味着,健康服务领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并未出现经营停摆反而业绩直线上升,同时也明确透露公众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健康产品等方面超乎原有消费决策的改变。而之所以会发生改变,正是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存在着健康强烈需求与新冠疫情排斥恐慌情绪影响所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虽会对公众健康带来直接损害,但更为深层次地则是对其因病毒所引发的疾病在内的自我认知和身份构建质疑,毕竟新冠疫情本身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已对健康服务领域产生着突发不可更改的外生冲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公众健康行为的特征变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使社会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而这也必然冲击着个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再加上事件本身所引发的内生冲击如社会隔离、新冠疫情感染等因素都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带来直接影响。也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与蔓延对全球而言是关乎着整个人类生活健康威胁,而就每一个体而言则有着其实然的健康风险危机状况,并兼具着应然的健康行为表现。
对于个体的健康行为其内涵相对广泛,不单有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还包括着预防性行为和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等。可无论从个人健康行为改变因素来说,还是实际有效的行为干预,均表明个人健康行为改变本身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1]。尽管面对健康行为危险如吸烟、过量饮酒及身体活动不足等事实时,个体在健康行动意图、行为尝试以及实际应对这一过程中则会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反复状态。但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与冲击之下,个体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在其特殊环境之下反而出现了诸多健康行为的新变化,这也正应了“创造出一个有益于个体开始思考健康行为改变的氛围,增强个体改变行为改变的动机,提供个体可供行为转变的技巧”[2]的必要性。而这一健康行为变化正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日常健康行为正从随性盲从转向主动积极
新冠疫情爆发突然又传染性强,再加上随后的蔓延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恐慌,甚至在很多地区形成了灾难性后果[3]。面对如此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公众自然而然对生命健康作出系列本能反应,一方面急于了解获取诸如新冠病毒、冠状病毒等疾病诊疗信息,另一方面又会盲目随众性地抢购药品以便于进行自助保护。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公众健康行为则从盲目随从转变为积极主动,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再是一味地恐慌消极应对,而是充分了解新冠病毒、防疫相关医学知识以提高科学防范意识,掌握疫情防控科学方法技术,积极践行并养成科学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除此之外,类似合理营养、充足睡眠、积极休息、适当运动、讲究个人卫生、规律的生活节奏等已逐渐成为当前公众推崇的健康新风尚。
(二)保健行为则从个人预防转向为集体健康重建
据美国萨福克大学民意调查可以发现,在新冠大流行近两年后,抑郁、焦虑、压力、成瘾和其他挑战增加,近90%的登记选民认为国内存在“心理健康危机”[3]。个体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又不同程度的危机心理反应,类似日常定期体检、接种、求医等保健行为则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个人行为,但如今发现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给公众所带来的健康影响已经成为特定时期公众群体的现实健康问题。
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健康认同重塑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愈发严峻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公众“个体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与身份冲突”[4]。再加上社会活动趋于停滞、个体生活空间受到极大压缩[5],个体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正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而致已出现倦怠平静。如此反差的当下,则需要从健康叙事这一叙事行为在后疫情时代的多重意蕴出发,重唤公众对生命健康的正视与反思,重塑社会对生命意义的健康认同。而认同本身就是社会中的认同[6],健康叙事作为一种唤醒社会重新理解和再认识生命健康意义的可行路径,正因“唯有通过不断的恰当叙事,才能让公民对身处其中的共同体获得集体的认同”[7],即可健康叙事的情感表达、劝服效果、身份建构以及意义建构等实践策略,从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层面来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健康认同。
首先要从叙事情感与劝服入手,修复创伤重塑健康认知以增进对健康的情感认同。对于叙事本身就具有重塑记忆、建构认同的作用,卡米勒认为“叙事具有情绪宣泄、社会不公的共情见证、解释性的记录及逆境中的价值或目的认同”[8]。无论是众多平台的热点话题、自述故事及抗疫日记,还是近百部疫情纪录片的广泛传播,均足以证明可通过健康叙事以达到情感宣泄与创伤修复的融为一体,从而能够真正地“激励与影响健康行为的改变”[9]。而要达到公众对健康的情感认同,关键是面对疫情时的共情反思与行为矫正的处理:一方面,倡导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在鼓励公众采用多方式倾述个人内心经历感受之时,更应理性引导公众对此期间个人防护、生活方式以及日常不良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思考,诸如类似丁香园平台线上咨询量激增、宅家健身视频跑火、健身器材销售递增等现象,唯有将正确健康知识融入于日常生活行为中,确保公众能够自觉规范约束个体健康行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将有效预防与积极改变贯穿于中,面对以往的思维观念或不良健康行为,如“只要不体检,我就没病”“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等则要摒弃旧观念或陋习,重唤对生命健康认识,采取积极健康行为(如经常锻炼、定期体检等)及遵医行为,切实用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在历经疫情创伤之后,公众心理上越发需要提升自我应对困境的能力,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事实及影响。
其次从叙事功能介入,在消除界限重新发现自我以增进对健康的身份认同。早在1995年,社会学家亚瑟﹒弗兰克提出“叙事是一种自我发现与自我创造的活动,借助叙事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8]。从一定层面来说,叙事并不仅仅为简单讲述表达方式,而应将其作为理解人的主体间性行动从而发现自我的中介,确如利科所言“人通过叙事功能的中介获得的那种认同”[9]。事实上,新冠疫情冲击已对公众造成了身体上的焦虑恐慌、行为不适,加之感染者的社会污名化加剧,而这则需借助叙事来破除因健康所带来的身份尴尬。需要采取多元式自我讲述,为公众尤其病毒感染者提供自我倾诉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个体负面情绪,减少个体因事件造成对健康的行为抵触,进而尽早摆脱事件对个体的健康困扰,激发公众再关注健康以及重塑健康行为。
四、结语
毋庸致疑,“新冠疫情冲击是一场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使得公众健康认同处于复杂又脆弱地步,加上群体、地区防疫差异等形成的抗疫行动迟缓与效率低下促使病毒外溢广泛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又趁机滋生外传,加剧误导公众健康认知与行为出现偏离,从而有损于公众健康认同共识的达成。诚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情势下要关注众多健康问题,同时也应认识到病毒反而能对社会共同体起着重构作用。但健康认同的重构,终究仍需要公众自发意识共同培植,并能使之成为个体和社会相互规范并约束各自健康行为的价值准则。因此,对于社会共同体而言,如何将叙事这一方式结合健康促进主题展开,使其所“蕴含的构建主体身份和寻求认同与归属的交融成为可能”[10],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宇伟,吕淑荣.个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及其整合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3):284-287.
[2]胡浩,孙修福,高琦,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与艾滋病行为干预[J].中国公共卫生,2007(9):1071-1072.
[3]赵可金.疫情冲击下的全球治理困境及其根源[J].东北亚论坛,2020,29(4):27-42+127.
[4]魏爽,周扬,李辰昕.从“所有”到“所行”:身份研究的辖域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9-8(2488).
[5]姚德薇.当代社会认同的特征、逻辑与发展趋势[J].学术界,2019(10):169-177.
[6]陈高华.行动、叙事与认同:从阿伦特到利科[J].哲学分析,2021,12(1):126-137+198.
[7]KAMINER. Healing Processes in Trauma narrativees:A Review[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6,36(3):481-499.
[8]徐开彬,何玉影.西方健康叙事研究的“知识图景”演进——基于1992-2018年间SSCI相关文献的分析[J].新闻大学,2021(5):1-21+121.
[9]徐开彬,万萍.健康叙事研究的主要面向——基于2007-2016年《健康传播》文献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4):118-126.
[10]刘惠明.“被叙述的自身”——利科叙事身份/认同概念浅析[J].现代哲学,2010(6):81-88.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年度立项课题,项目名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康叙事与认同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SH10)
作者简介:
刘联(1974.1-),女,汉族,江西龙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叙事医学;
蓝云(1970.4-),男,畲族,江西兴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