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谱记载与出版形式的更迭演化①

2023-04-28施爱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湖南株洲412007

关键词:乐者记谱印刷

施爱芹(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湖南 株洲 412007)

(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杨晓羽(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王晓俊(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国古谱历经千百年的更迭与演化,从最初的手抄、印刷出版到如今的数字化形式,不仅演绎了音乐记录方式的变迁,更凸显出我国传统音乐文明的发展脉络。据记载,中国传统古谱记谱方式约有13 种,包含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1]在印刷术尚未被发明之时,这些古谱多以手抄的方式进行记载与流传。印刷术的发明则对其传播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以此为载体的出版物数量激增,并在明清后期达到了顶峰。到了21世纪,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以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及更新创作,给古谱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方式。通过对传统时代、印刷时代以及数字化时代三个时间维度下古谱的记载方式和出版形式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其更迭、接续与演化的历时性及嬗变史,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为未来古谱出版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初形态:传统时代的中国古谱

(一)传统古谱发展的历史语境

传统古谱的萌芽与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历史语境,无论是政治制度的导向、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是宗教文化与哲学思想的推动,都为其生长提供了优渥的土壤。对其历史语境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对传统时代中国古谱的初形态深入窥探。

1.政治制度的导向

西周初年,周武王命人制定了雅乐体系,使之以“雅乐记谱法”[2]。《毛诗序》言:“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3]雅乐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和区分人的等级,承担着政治教化与伦理教化的重任。《礼记·乐记》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4]书中详细地描绘了周朝等级严明的礼乐制度,种种规定十分苛刻,不容僭越。在此历史背景下,雅乐谱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教条性,给乐者留下了有限的自由创作空间,束缚了乐曲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也使得古谱发展呈现较为单一的局面。为改变这一状况,周朝增设采集民风的制度,筛选、整理并加以改编从民间收集的曲谱,而后为宫廷礼仪配乐所使用。这一制度的建立让民间俗乐得以广为流传,也对雅乐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2.社会风气的影响

《汉书·地理志》言:“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6]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氛围轻松和谐,人们交往自由,所以产生了“郑卫之音”的说法。“郑卫之音”是民间俗乐的代表,其保留原始的歌唱形式,音阶细腻热烈,节奏变化繁复,声调高亢激昂,深受人们喜爱。[7]由于雅乐的政治色彩过于强烈,讲究中和而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大众对于娱乐性的需求,且因缺少个别音调,在记谱上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于是乎,雅俗开始分家,“俗乐记谱法”自成一派,形成了有别于“雅乐记谱法”的另一股潮流。[8]随着“俗乐记谱法”的广泛使用,其在与“雅乐记谱法”的碰撞中逐步更迭演化,形成了更加贴近实际创作和演奏的自有记谱方式,为后世所沿用。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开始出现明显的阶级性,为上层所用的雅乐和为民间所用的俗乐交融碰撞,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更替与发展,为古谱创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宗教文化与哲学思想的推动

宗教与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传统古谱的演化与发展。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诵读梵文为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梵文音韵曲调与汉文大为不同,为适应当时社会文化的需求,魏晋时期曹植创作出汉传佛教声乐之谱,即“鱼山梵呗”,开创了中国梵呗的先河。据《高僧传》记载:“始有陈思王曹植,深爱音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渔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9]可知鱼山梵呗在记谱方式上共有四十二契,也称其为“契谱”,流传至今佚为“六契”(一契一合、二契二合、三契三)。据后人考证,“鱼山梵呗”的记谱方式是以“声曲折”的方式进行记谱,即以曲线来表示音调的变化。[10]这不仅解决了汉人难以理解梵文音韵曲调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新记谱方式在社会上的传播。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讲究“中庸之道”,对古谱的记谱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古谱记谱法中不强调绝对的音高,也不讲究精确的节奏,有大半是可灵活变化的不固定音符,乐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感知进行自由创作,这为古谱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想引领。

(二)传统古谱记谱方式与记载形式

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中国古谱大多以手抄作为主要的记载形式。乐者以或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将曲调、音高、节奏等进行记录,形成大众所熟知的传统古谱,并将此进行广泛传播。

1.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的记谱方式

中国传统古谱的记谱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和符号作为主体。

将文字作为主体的传统古谱以“律吕谱”和“乂工谱”为代表。据《尚书·舜典》所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1]在雅乐体系中,常以律吕调和声音,使用律吕字谱(即十二律吕“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进行记谱的方式被称之为“雅乐记谱法”,而与雅乐相对应的俗乐则多以取悦听者为目的进行创作,形成了所谓的“俗乐记谱法”。[8]以战国时期的乂工谱为例,它仍旧使用文字来记录曲谱,但不同之处在于战国时期的乂工谱并未使用十二律吕,而是使用五声六律进行记录。这一记谱法增加了偏音,很好地填补了律吕字谱中缺少“清角”一音的问题,使得调式变得更加完整。[12]

将符号作为主体的传统古谱则以“曲线谱”和“鼙鼓谱”为代表。《汉书·艺文志》载:“《河南周歌诗》七篇,《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6]可知在汉代时期流行一种名为“声曲折”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属于“曲线谱”的早期形态。所谓“声曲折”即根据曲调的高低使用曲线来进行绘制,从而指导乐者的演奏。如藏、蒙喇嘛教的《玉音法事》即是以“声曲折”的方式进行记录。而“鼙鼓谱”是以几何图形符号进行记录,如方块、圆圈、叉号等,每一种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击打方式,乐者根据不同的符号排列组合方式可以演奏出不同的节奏,简化的符号也便于乐者进行创作。

2.以手抄为主要记载形式

在早期的中国社会,音乐主要是以心口相传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局限性,使得不少古老的乐曲难以流存和传播。东汉末年造纸术出现后,手抄成为古谱的主要记载形式。手抄古谱改善了传统心口相传所带来的传播上的不利因素,完整且较为精确地记录下乐者的创作思想和具体的演奏方法。据记载,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碣石调·幽兰》。这是由唐人手抄的一份古琴文字谱,其详细地记录了演奏时左手应处于的音位以及右手拨弦的指法,便于乐者进行演奏,同时也大大增加其传播效率。但手抄古谱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手抄的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抄写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错误的记录,有限的抄本数量也使得古谱只能在小范围中进行传播,这一问题直到印刷术发明之后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二、更迭与延续:印刷时代的中国古谱

(一)古谱记载方式新与旧

在印刷术发明之后,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传播需要,中国古谱的记谱形式和记载方式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分离出新的形式。

1.古谱记谱方式的延续与更新

唐朝时期,音乐艺术得到空前繁荣的发展。由于以往的文字谱在记载方式上较为烦琐,具有一定的不便性,影响其记录和传播的效率,难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唐末时期曹柔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减字谱”。减字谱主要选取汉字中的一些笔画和偏旁进行组合来对演奏时的指法、徽位和弦序进行描述。据记载,传世最早的减字谱为南宋《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侧商调《古怨》。[13]同样,在《白石道人歌曲》中还可看到俗字谱的踪迹,这就不得不提及俗字谱与工尺谱的种种渊源。据记载,俗字谱与工尺谱同属于一种记谱体系,二者共同存在并相互支撑,俗字谱用来记谱乐曲,而工尺谱则用来解释说明俗字谱和一些乐理。[14]随着时代的发展,俗字谱逐渐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进而没落,工尺谱却在明代之后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古谱记谱法的一种主流形式。据《中国音乐书谱志》所记载,工尺谱是现存中国古谱中保存最多的一种。[15]它对曲调的记录相对精确,在节奏上仍保留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可供乐者进行个性化的演奏。同时,在阐述乐理时也常使用工尺谱进行说明。例如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即详细记载,沈括以工尺谱对应燕乐二十八调中的十二律吕和七声,从而解释其各调的固定音高关系,为后世留下了研究的依据。[16]

2.印刷时代古谱的记载与传播

自印刷术发明之后,古谱记载也从手抄转变成以印刷为主的方式。宋代起中国古谱始现印刷版本,如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谱集,亦是琴谱之中最早的印刷文本。[17]其编纂的《太和正音谱》为现存最早的一部杂剧印刷乐谱。由此可见,在当时人们已意识到印刷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古谱的传播效率。古谱印刷方便复制多份并以辐射式进行传播,不仅提升其传播速度,也扩大其传播规模。且由于其母版具有唯一性,在复制过程中也不易出错。同时,印刷古谱还为大众学习音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心口相传进行,或获取乐者古谱手稿进行抄写,这为大众自主学习带来困难。印刷古谱的出现促使古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展开传播,大众在习得相关知识后,可根据古谱进行自主学习和演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从而促进音乐艺术在民间得到蓬勃发展。不过,因当时记谱方式繁复,古谱印刷的统一性和标准性仍未确立,大众对于部分古谱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传播的局限性。[18]

(二)印刷古谱出版新形势

随着印刷古谱出版规模的增大,古谱的版式设计与装帧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出版需求以及大众的审美喜好,印刷古谱的出版量也随之迎来高峰。

1.印刷古谱设计出版新形态

自印刷古谱广泛传播之后,大众对于印刷古谱出版设计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对于文字谱来说,一般使用宋体或楷体对可直接认读的部分进行撰写,曲谱的部分由阳文和阴文结合使用,比如起止音都是使用阴文来进行表达,白纸黑字所产生的醒目色块,使之与其他阳文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提示乐者何时起止。[19]随着音乐艺术知识的普及化、专业化,许多古谱在出版时增加其他符号进行补充,不仅促进古谱的实用性有所增强,不同大小的符号也为其版面增添了趣味。此外,古谱的字号大小也不尽相同,大字往往对应着左右手演奏时的指法,小字则是用来表示徽位和弦序,大小字交错印制在均匀分布的乌丝栏之中,这样的编排方式令版面疏密有致、一目了然,便于乐者的阅读和理解。此外,部分出版的古谱集在编排上增加了板块分类和条目罗列,能够令乐者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在装帧方式上主要分为合订页和散页,合订页的古谱集采用线装方式进行装订,牢固且易翻阅,同时根据打孔的数量和穿线的顺序进行不同设计,也能够为其增添几分审美意趣。

2.印刷古谱出版迎来高峰

明清时期,出版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发达的官刻以及纯熟的民间出版技术促使印刷古谱的出版量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据考证,人们熟知的《神奇秘谱》所传明刻本至少有五种,可见当时印刷术对于古谱翻刻与出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出版业尚未形成独立社会职业,加上机械印刷未能大规模投入使用,致使明清时期的古谱出版未能实现产业化。[20]至民国时期,出版业再次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以商务印书馆为首的民营出版社迅速发展,出版技术也较为成熟,这使得乐谱出版再次迎来高峰。在抗战以及新中国成立时期,人们为了积极宣扬战争必胜的信念和对生活和平的向往,谱写了众多具有政治意味与情感寄托的曲谱。再加之大众对于传统乐曲的传承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出现了以黎锦晖为代表的音乐家针对儿童歌舞乐谱进行的大量创作,以及为传授二胡、琵琶、萧、笙等传统乐器演奏方式的乐谱多次再版,促使古谱出版量走向高峰,也推动了当时社会情境下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21]

三、演化与突破:新时代的数字化古谱

(一)数字化古谱新面貌

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长足的应用空间。同样,古谱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开始以声、像、谱融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以数字载体作为新的媒介进行传播。

1.声、像、谱融合设计

在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音乐蓬勃兴起,跨媒介创作成为新的趋势,古谱与现代视觉艺术的融合发展促其走上声、像、谱融合设计之路。图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之与声音、文字相结合,能够显著增加音乐的视觉表现,带给大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轻松实现人机互动模式。如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音乐,有效激发人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开展古谱的学习与传播。在音乐制作软件当中输入古谱,即可即时感受模拟音效,同时通过动态设计以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演奏前后的每个音符,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向人们展现古谱的魅力。此外,乐者还可根据原版古谱进行改编,在软件上及时播放改编后的音效,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模拟播放,甚至在软件上使用虚拟乐器进行自主演奏。这不仅使乐者在创作上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也为其演奏带来别样的乐趣。除视觉艺术以外,人们还尝试利用新的技术和形式将古谱与装置艺术、舞蹈艺术等进行新的融合创作,以此来丰富古谱的表现形式,推动其广泛传播。[22]

2.数字载体的创新应用

以往古谱的传播大多依靠手抄与印刷进行,而在数字化时代来临后,古谱更多以数字媒体作为新的载体进行传播,形成以数字制谱为主流的新势态。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音效和古谱的双向输出,同时依赖数据进行存储,便于古谱的普及和流传,可视化的形式也降低了初学者学习的难度,从而扩大古谱的传播范围并提高其传播效率。例如专业制谱软件Sibelius,可将手写的或录制的音乐直接转换为电子乐谱,且包含众多乐谱形式,如打击乐谱、声乐谱等,可满足不同乐者的需求,兼具乐谱编辑与排版、多种记谱法互相转换等功能,这一创新应用使其备受好评,成为世界顶级的制谱软件之一。此外,数字化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上亦效果卓著,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或以线上陪练的方式开展各种乐器辅助教学,为乐者筛选出适合其演奏的古谱,提供可反复观看的教学视频,并以虚拟乐器的形式供其反复练习,从而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为音乐爱好者提供新的学习途径。[23]

(二)未来古谱出版新趋势

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与传播是大势所趋,而未来古谱的记谱方式将会以更加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样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古谱出版也将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则会有效带动古谱的广泛传播,助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扬与传承。

1.古谱记谱方式系统化

中国古谱有着繁复多样的记谱形式,以往手抄与印刷技术的不足使其在流传中产生一定的模糊性和误差,为便于今后的传播,将其标准化、系统化即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而数字化技术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例如减字谱的数字化应用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经历构件分析和字形制作,建立减字谱印刷字库并形成减字谱输入法,并将减字谱的记谱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促进其以新方式应用到音乐创作之中,从而更好地适应音乐爱好者的需求,便于出版人员实施排版设计。[24]又如,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工尺谱进行自动翻译,转换成简谱或者五线谱,更符合现代音乐传习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加入原有的标记和注释,能够弥补简谱或五线谱所带来的信息缺失,形成系统化的记谱体系,通过新的形式将传统古谱继续流传下去。[25]在未来,古谱记谱方式必将走向标准化和系统化,创新记谱法且将其以一种更加科学、便捷的形式应用到音乐艺术之中是音乐工作者未来亟须研究的内容,这也将会给古谱的更迭、接续、演化和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2.古谱出版专业化

现今,古谱出版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出版的专业性、规范性对于古谱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大多使用国际乐谱出版物号(ISMN)进行标识,而我国的大部分乐谱仍使用国际标准书号(ISBN)。尽管在2012 年3 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中国标准乐谱出版物号》(CY/T 84—2012),制定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出版物编码体系,符合我国当下古谱出版的现状,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标准尚未落地。[26]这限制了古谱出版发行的范围和数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谱对内与对外的传播,未来此标准的完善和实施将会有力促进古谱出版,同时版权意识的提升与知识产权法的普及,将会为规范古谱出版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当下社会更加注重人才建设,人们逐渐意识到古谱出版工作专业性强,专业人才必不可缺。从业人员仅仅熟知书籍出版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其自身还应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对古谱的深入了解。这对于古谱出版从业者是一项极高的要求,也是促进古谱出版专业化的必然选择。

3.古谱传播广泛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7]我国古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目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不明显。加强古谱文化内涵的挖掘并推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原有的古谱记谱法在解读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译制也较为困难,不利于国际传播。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转译方式,将古谱语言国际化、通俗化,或立足传统古谱以其为基本素材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创作,增加其认可度、传唱度,将能长足提高中国古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充分利用各媒体也将有力地促进古谱文化的对外传播。例如,可依托短视频平台以碎片化的方式向海内外用户动态、形象地呈现古谱文化知识、古谱演奏教学、古谱演奏欣赏等内容;或通过搭建自媒体平台实现与海内外用户的交流和互动;还可通过VR技术实现古谱创作以及演奏场景的还原,从而有效地增强交互性和趣味性,以此加速古谱文化的传播,促进其传播的广泛化。[28]

结 语

传统时代的中国古谱受到政治制度导向、社会风气影响和宗教文化与哲学思想的推动,呈现出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的记谱方式及以手抄为主要记载形式开展创作与传播的初形态。在印刷术发明之后,中国古谱的记谱形式和记载方式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分离出了新的形式,印刷古谱批量化的出版方式促进古谱出版具有了空前的规模,出版量一度达到高峰,为适应出版的需求,印刷古谱的版式和装帧设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至数字化时代,古谱则朝着以声、像、谱融合设计的方向纵深变革,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也促使古谱的记谱方式变得更加标准化和系统化,有利于音乐工作者深入研究,同时也兼顾易于音乐爱好者学习的特点。未来古谱出版将会呈现出专业化、多模态的趋势,对古谱出版从业者提出极高的要求,这也是促进古谱研究、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承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各类媒介,促使古谱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出中国古谱独特的魅力是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乐者记谱印刷
神奇“印刷”术
SOUNDS OF THE VILLAGE
Sounds of the Village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