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
2016-02-05□应然
文史博览 2016年11期
□ 应 然
知止者富知乐者常乐
□ 应然
关于“知足”,道家和儒家都有相关论述。
老子说“知足者富”;孔子说“知足者常乐”。
但事实上,我们很少能够真正做到。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这个“知足”太虚:多少为足?标准在哪里?谁来判定?都是我们自己给“知足”下标准、做判断,然而,我们往往都会不知足、不常乐,不知其所止而熙熙攘攘,不安于此乐而汲汲戚戚。
老子还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他认为我们的罪恶、祸患往往就来源于我们想占有、不知足;然而他又说“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强调对目标要不懈追求。孔子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茅檐而不改其乐,甚为称道,倡导“安贫乐道”;但也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外物所累,不为自己所困。然则何时而乐?多少才足?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更多的时候存乎一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其实,话可以这样说:知止者富,知乐者常乐。知止而后有富,止而后定,定而后得,在于对内心的一种满足,然后自发自觉地感到富足充实;知乐而后常乐,乐其志,忘其忧,在于对当下生活的一种享受,自然而然地乐此不疲。